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班固《漢書·司馬遷傳》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以其昏昏 焉能使人昭昭

紀念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河南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石磊

公元2018年4月22日,來自省城和開封市及北京的諸多學者、專家及有關部門的領導,聚集在河南大學老圖書館的小會議廳裡參加紀念已故豫劇大師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可以說是群賢畢至、盛況非常。本人亦有幸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聽了許多人的發言,是我獲益匪淺。但有一些的發言,也確實令我這個研究樊粹庭、陳素真四十餘載的人也聞所未聞,詫愕不已,有幾個問題必須要澄清澄清。

1.陳素真一生究竟演了多少部戲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79年石磊與陳素真初次見面

一位1933年生人的老者說:他一生“看陳素真的戲80年,和她交往41年”(詳見《中國藝術報》)。

陳自己說她1926年學戲,28年登臺,30年到杞縣一帶“跑高臺”,1934年返開封演出(當時發言者才1歲)。陳1994年辭世,舞臺生涯66年。即便按著發言者1歲看戲的歷時計也沒有80年啊?!

他又講:1938年3月他在開封北土街“華光戲院”看陳素真參加“保衛大河南宣傳週”,演出《凌雲志》。史誌上明明記載:“1938年4月11日至17日在開封人民會場陳素真、常香玉、司鳳英等為‘保衛大河南宣傳週’演出《凌雲志》《打土地》《竊符救趙》等戲”,他怎麼會在3月的“華光”看到陳演的《凌雲志》呢?!許是審查節目吧(不過他才5歲而已)!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83年石磊與陳素真合影

又講:“為不斷推出新戲,陳夜以繼日,不辭勞苦,1935年5月上演44部戲,其中只有一部重複。1936年下半年,每月讀不低於30部......”云云。而實際上,據我省戲劇史專家韓德英著文考證:從1935年2月4日公演第一天、到1937年7月29日最後一天至,此兩年半的時間,豫聲劇院在開封總共上演了213部戲,其中新劇(即“樊戲)只有10齣。陳素真、田岫玲等幾位主演擔綱的戲只在百部以上,加上學戲期間和她以後移植、改編、新編的,陳素真一生上演的劇目也不會超過百二十部(詳見韓德英文著《樊粹庭與豫聲劇院》1983年《戲曲藝術》第3期)。

2.哪裡系陳素真的故居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90年石磊與陳素真在天津談《女貞花開》改稿

這位老者又說:“陳素真去世前掙扎著病體託他做四件事......”其中有要他在封丘清河集邵村和開封土柏崗南北店為其恩師孫延德、繼父陳玉亭及母親修墓、立碑諸事。言辭懇切,大有漢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勢。他雖然沒來得及做,可這給人一種誤導——南北店即陳素真之故里。

於是“陳素真故里遺址”的巨型石碑馬上在該地豎起。凡讀過陳素真回憶錄的人都清楚,陳素真的生父系陝西富平人,在河南的臨汝、蘭封、洛陽三地當過縣長,其生地不詳,其母籍貫不詳,只知道她在3、4歲上因父親宦禍,母親攜她逃難到開封,嫁給了繼父陳玉亭。先住開封北道門,後移居西后街。成名後在原相國寺劇場後門的財神店街路西買了一棟宅院(現已拆除)。所以,要說陳素真的故居遺址,這裡才是她真正的故居遺址。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陳素真親筆致信京劇名家王金路推薦石磊

座談會結束,在返回鄭州的路上,我和這位老先生同乘一車,我向他提問道:“您在會上提及陳素真逝世前曾向您託付四件事,那您一定知道陳在哪家醫院去世的?”

“知道,在省人民醫院老幹部住院部。”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我說:“不對吧,老太太是1994年2月26日犯病的,由我和她的五兒子闓驄及吳碧波三人親自送往經八路河南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現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時過三日,29日下午1時許去世。這期間,伺候左右的只有陳的五兒夫婦、大孫女小娟、碧波和我及郭美金、軒玉亭夫婦等人,我們並沒有看見過您到醫院探視過老太太呀?!”

“......”弄得他一時不知作何辯解。引得在座的所有返程專家們鬨堂大笑。

不可諱言,這位85歲高齡的老者確實曾為許多過世的老藝人們修過墓、立過碑,這是好事,誰也不會忘記。但,要說陳素真臨終前託他為其師、其父、其母修墓立碑,未必真有其事。因為這不符合陳素真的性格。如果真有此心,陳會自己做的,因為她一輩子不求人。再者,陳有自己的親屬,自己的徒弟,像吳碧波、關靈鳳、袁秀榮等,無論老太太告訴哪一位,相信她們都會聯合起來做好此事的。(詳見石磊著2004年4月1日河南日報《豫劇大師陳素真的最後日子》)

3.陳素真不是豫劇第一位女演員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82年石磊(抱女孩者)與陳素真及弟子吳碧波、袁秀榮、周秀梅在鄭州人民公園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早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已經有過較明確的答案,可在這個座談會上仍有人說陳系豫劇的第一位女演員。可以肯定的講:陳不僅不是豫劇的第一位女演員,甚至連第一代都稱不起。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陳素真評價石磊改編的《大宋英烈》

我們河南文化界的老領導、豫劇史學專家馮紀漢先生在他的不朽論著——《豫劇源流初探》中,曾用大量史料證明:早在清宣統、光緒及民國初年,豫東調就出現過小杏、綠大褂子、二拔(女花臉)、王潤枝等女演員:韓德英在其大作《中國豫劇》中也證明:1907年沙河調女演員顧秀榮已在沙河兩岸演出,1922年豫西調的王金枝(豫西調名家張小乾之妻)也在鄭州老墳崗演出......即以祥符調而論,陳素真也不是第一位女演員。據馮紀漢先生講:“祥符調中比較早的女演員是辛亥革命以後的王小煥和王玉枝。”許多史料也都印證了馬雙枝、王潤枝比陳素真在開封成名的早......

其實,是不是豫劇或祥符調中的第一位女演員都絲毫抹殺不了陳對豫劇和祥符調的貢獻,沒有必要去爭這個第一、第二。

4.關於豫劇祥符調之真正發祥地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86年石磊應邀出席在西安舉行的“紀念樊粹庭逝世二十週年”並在會上作重點發言

通過此次陳素真百年誕辰紀念活動,陳素真再次成為人們視線的焦點,祥符調亦成了“香餑餑”,於是,爭搶“陳素真故里”的人來了,爭佔“祥符調發祥地”地盤兒的人來了.....關於陳素真的故居的問題前此已講過,那麼,究竟哪裡系豫劇祥符調之真正發祥地呢?前不久,我寫了一篇短文,名曰:《豫劇在這裡誕生——致豫劇祥符調之發祥地古都開封》,籍次機會,將全文刊出,以饗同好。

據戲曲史學家們考證,河南豫劇最早產生的年代大約是在清乾隆中期,發祥地就是開封。

公元1008年,宋真宗帝趙恆,將國號改為祥符,次年,即1009年(祥符二年),又將離京都汴京不到10裡地的浚儀縣(即開封縣),更名為祥符縣,直至民國建立,才複稱開封縣。

當時的祥符縣,地處京畿重地,水路碼頭交織,富甲天下,不僅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是眾多民間戲曲、民歌小調、民間舞蹈的泉源之所,為豫劇的最後誕生提供了豐富之滋養。至清乾隆中葉,“土梆戲”(即豫劇)呱呱墜地,人們便把它稱之謂祥符調。其活動範圍,就在祥符、陳留、杞縣、尉氏、通許、蘭封、考城、中牟、封丘、原陽一帶的“內十處”,及淮陽、西華、商水、項城、沈丘、太康、扶溝、鹿邑的“外八處”。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2005年石磊在紀念樊粹庭學術研討會上重點發言

“開封的戲班不用問,不是‘蔣(扎子)’門便‘許(老六)’門”,蔣、許系當時豫劇祥符調的兩大門派。“許門”的根據地是在封丘縣的清河集,而“蔣門”的根據地就在中原重鎮朱仙鎮西北一帶,朱仙鎮隸屬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位於開封南15公里處,南鄰尉氏,西接中牟,北連古都開封,總面積70平方公里。“許老六”久居當時地處開封“內十處”的封丘清河集不動,而“蔣扎子”一門的祥符調,卻因黃河的多次發水、改道而四處開花:它流落到商丘、魯西南一帶即形成了豫東調,流落到許昌、漯河、周口一帶就形成了沙河調,流落到豫北又形成了豫劇高調(此稱呼是相對當地的“大平調”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即使在封丘清河集執教六屆學生的孫延德先生,早年學戲也是在魯西南的荷澤縣,屬“蔣門”一支。出科後在開封搭“公興班”成名。40歲嗓音失潤,回故鄉清河集教戲。至此,我們可以得知:豫劇中的四大地域流派皆宗“蔣”門,故得“豫劇之母親調”之譽。所以,我說豫劇在這裡誕生並不為過也。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88年陳素真在省政協小禮堂觀看石磊票演京劇《二進宮》

在豫劇祥符調的發展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超等名角兒,尤其在民末和建國初期。即以開封地區而論,如號稱“關大王”的王海宴、“貫臺王”王致安、“紅臉王”陳玉亭、李德奎;乾旦稱雄時期的孫延徳、“祥符五朵雲”(李劍雲、時倩雲、閻彩雲、林黛雲、賈碧雲);豫劇祥符調第一代坤旦中的佼佼者,如馬雙枝、“豫劇皇后”陳素真及後來的筱火鞭(王金玉)、李德奎、唐喜成、馬金鳳、“汴京三王”(王秀蘭、王敬先、王素君)、閻立品、桑振君、姚淑芳、關靈鳳、高興旺、牛得草、吳碧波、宋桂玲等等,等等,枚不勝舉......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1984年陳素真與石磊的通信摘錄

在這些老藝術家當中,他們有的在確立自己的演唱風格中有著拔幟獨樹的開啟之功,有的曾因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院團中總居壇首之位,獨步一時。他(她)們當中的絕大部分雖人已作古,但回憶起其美好的聲音,其獨特的演唱風格,至今仍會令我們為之陶醉,為之傾倒。這些為祥符調的發展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元老級藝術家和當代祥符調中的精英者們,不僅會另今人以他(她)們為豪、為榮,而且另人們一踏上當初豫劇祥符調的先賢們創業時的地方,即會產生一種思古之情、對他(她)們的創業、奮鬥精神,油然而生敬意,剛剛過去的在這裡舉辦的紀念陳素真百年誕辰之盛況,即可說明我以上講的話。

衷心祝願豫劇祥符調藝術永遠繁榮昌盛!豫劇祥符調藝術中的老、中、青三代承繼者們身體健康、長壽,藝術青春永駐!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石磊

最後我想說的是,與會的都是專家、學者和鄭、汴兩地主管文化藝術部門的領導,都是做學問和引導人的人,發言一定要嚴謹、科學、實事求是。雖不能要求做到無一字無來由,無一事無依據,但一定要承秉“不炫博”、“不矜奇”、“不妄言”、“不自是”、“不隱惡”、“不遺美”之史徳和“筆則筆,刪則刪”的史識,不能信口開河,道聽途說。更不允許“莫須有”的胡說八道,甚至指鹿為馬,導致謬種流傳,貽誤後人。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耶。

2018年5月·鄭州

△我思故我在

爭鳴|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陳素真百年誕辰座談會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