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以其昏昏 焉能使人昭昭

纪念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石磊

公元2018年4月22日,来自省城和开封市及北京的诸多学者、专家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聚集在河南大学老图书馆的小会议厅里参加纪念已故豫剧大师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可以说是群贤毕至、盛况非常。本人亦有幸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听了许多人的发言,是我获益匪浅。但有一些的发言,也确实令我这个研究樊粹庭、陈素真四十余载的人也闻所未闻,诧愕不已,有几个问题必须要澄清澄清。

1.陈素真一生究竟演了多少部戏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79年石磊与陈素真初次见面

一位1933年生人的老者说:他一生“看陈素真的戏80年,和她交往41年”(详见《中国艺术报》)。

陈自己说她1926年学戏,28年登台,30年到杞县一带“跑高台”,1934年返开封演出(当时发言者才1岁)。陈1994年辞世,舞台生涯66年。即便按着发言者1岁看戏的历时计也没有80年啊?!

他又讲:1938年3月他在开封北土街“华光戏院”看陈素真参加“保卫大河南宣传周”,演出《凌云志》。史誌上明明记载:“1938年4月11日至17日在开封人民会场陈素真、常香玉、司凤英等为‘保卫大河南宣传周’演出《凌云志》《打土地》《窃符救赵》等戏”,他怎么会在3月的“华光”看到陈演的《凌云志》呢?!许是审查节目吧(不过他才5岁而已)!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83年石磊与陈素真合影

又讲:“为不断推出新戏,陈夜以继日,不辞劳苦,1935年5月上演44部戏,其中只有一部重复。1936年下半年,每月读不低于30部......”云云。而实际上,据我省戏剧史专家韩德英著文考证:从1935年2月4日公演第一天、到1937年7月29日最后一天至,此两年半的时间,豫声剧院在开封总共上演了213部戏,其中新剧(即“樊戏)只有10齣。陈素真、田岫玲等几位主演担纲的戏只在百部以上,加上学戏期间和她以后移植、改编、新编的,陈素真一生上演的剧目也不会超过百二十部(详见韩德英文著《樊粹庭与豫声剧院》1983年《戏曲艺术》第3期)。

2.哪里系陈素真的故居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90年石磊与陈素真在天津谈《女贞花开》改稿

这位老者又说:“陈素真去世前挣扎着病体托他做四件事......”其中有要他在封丘清河集邵村和开封土柏岗南北店为其恩师孙延德、继父陈玉亭及母亲修墓、立碑诸事。言辞恳切,大有汉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势。他虽然没来得及做,可这给人一种误导——南北店即陈素真之故里。

于是“陈素真故里遗址”的巨型石碑马上在该地竖起。凡读过陈素真回忆录的人都清楚,陈素真的生父系陕西富平人,在河南的临汝、兰封、洛阳三地当过县长,其生地不详,其母籍贯不详,只知道她在3、4岁上因父亲宦祸,母亲携她逃难到开封,嫁给了继父陈玉亭。先住开封北道门,后移居西后街。成名后在原相国寺剧场后门的财神店街路西买了一栋宅院(现已拆除)。所以,要说陈素真的故居遗址,这里才是她真正的故居遗址。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陈素真亲笔致信京剧名家王金路推荐石磊

座谈会结束,在返回郑州的路上,我和这位老先生同乘一车,我向他提问道:“您在会上提及陈素真逝世前曾向您托付四件事,那您一定知道陈在哪家医院去世的?”

“知道,在省人民医院老干部住院部。”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我说:“不对吧,老太太是1994年2月26日犯病的,由我和她的五儿子闓骢及吴碧波三人亲自送往经八路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时过三日,29日下午1时许去世。这期间,伺候左右的只有陈的五儿夫妇、大孙女小娟、碧波和我及郭美金、轩玉亭夫妇等人,我们并没有看见过您到医院探视过老太太呀?!”

“......”弄得他一时不知作何辩解。引得在座的所有返程专家们哄堂大笑。

不可讳言,这位85岁高龄的老者确实曾为许多过世的老艺人们修过墓、立过碑,这是好事,谁也不会忘记。但,要说陈素真临终前托他为其师、其父、其母修墓立碑,未必真有其事。因为这不符合陈素真的性格。如果真有此心,陈会自己做的,因为她一辈子不求人。再者,陈有自己的亲属,自己的徒弟,像吴碧波、关灵凤、袁秀荣等,无论老太太告诉哪一位,相信她们都会联合起来做好此事的。(详见石磊著2004年4月1日河南日报《豫剧大师陈素真的最后日子》)

3.陈素真不是豫剧第一位女演员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82年石磊(抱女孩者)与陈素真及弟子吴碧波、袁秀荣、周秀梅在郑州人民公园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已经有过较明确的答案,可在这个座谈会上仍有人说陈系豫剧的第一位女演员。可以肯定的讲:陈不仅不是豫剧的第一位女演员,甚至连第一代都称不起。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陈素真评价石磊改编的《大宋英烈》

我们河南文化界的老领导、豫剧史学专家冯纪汉先生在他的不朽论著——《豫剧源流初探》中,曾用大量史料证明:早在清宣统、光绪及民国初年,豫东调就出现过小杏、绿大褂子、二拔(女花脸)、王润枝等女演员:韩德英在其大作《中国豫剧》中也证明:1907年沙河调女演员顾秀荣已在沙河两岸演出,1922年豫西调的王金枝(豫西调名家张小乾之妻)也在郑州老坟岗演出......即以祥符调而论,陈素真也不是第一位女演员。据冯纪汉先生讲:“祥符调中比较早的女演员是辛亥革命以后的王小煥和王玉枝。”许多史料也都印证了马双枝、王润枝比陈素真在开封成名的早......

其实,是不是豫剧或祥符调中的第一位女演员都丝毫抹杀不了陈对豫剧和祥符调的贡献,没有必要去争这个第一、第二。

4.关于豫剧祥符调之真正发祥地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86年石磊应邀出席在西安举行的“纪念樊粹庭逝世二十周年”并在会上作重点发言

通过此次陈素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陈素真再次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祥符调亦成了“香饽饽”,于是,争抢“陈素真故里”的人来了,争占“祥符调发祥地”地盘儿的人来了.....关于陈素真的故居的问题前此已讲过,那么,究竟哪里系豫剧祥符调之真正发祥地呢?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名曰:《豫剧在这里诞生——致豫剧祥符调之发祥地古都开封》,籍次机会,将全文刊出,以飨同好。

据戏曲史学家们考证,河南豫剧最早产生的年代大约是在清乾隆中期,发祥地就是开封。

公元1008年,宋真宗帝赵恒,将国号改为祥符,次年,即1009年(祥符二年),又将离京都汴京不到10里地的浚仪县(即开封县),更名为祥符县,直至民国建立,才复称开封县。

当时的祥符县,地处京畿重地,水路码头交织,富甲天下,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是众多民间戏曲、民歌小调、民间舞蹈的泉源之所,为豫剧的最后诞生提供了丰富之滋养。至清乾隆中叶,“土梆戏”(即豫剧)呱呱坠地,人们便把它称之谓祥符调。其活动范围,就在祥符、陈留、杞县、尉氏、通许、兰封、考城、中牟、封丘、原阳一带的“内十处”,及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的“外八处”。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2005年石磊在纪念樊粹庭学术研讨会上重点发言

“开封的戏班不用问,不是‘蔣(扎子)’门便‘许(老六)’门”,蔣、许系当时豫剧祥符调的两大门派。“许门”的根据地是在封丘县的清河集,而“蒋门”的根据地就在中原重镇朱仙镇西北一带,朱仙镇隶属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位于开封南15公里处,南邻尉氏,西接中牟,北连古都开封,总面积70平方公里。“许老六”久居当时地处开封“内十处”的封丘清河集不动,而“蒋扎子”一门的祥符调,却因黄河的多次发水、改道而四处开花:它流落到商丘、鲁西南一带即形成了豫东调,流落到许昌、漯河、周口一带就形成了沙河调,流落到豫北又形成了豫剧高调(此称呼是相对当地的“大平调”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即使在封丘清河集执教六届学生的孙延德先生,早年学戏也是在鲁西南的荷泽县,属“蒋门”一支。出科后在开封搭“公兴班”成名。40岁嗓音失润,回故乡清河集教戏。至此,我们可以得知:豫剧中的四大地域流派皆宗“蔣”门,故得“豫剧之母亲调”之誉。所以,我说豫剧在这里诞生并不为过也。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88年陈素真在省政协小礼堂观看石磊票演京剧《二进宫》

在豫剧祥符调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超等名角儿,尤其在民末和建国初期。即以开封地区而论,如号称“关大王”的王海宴、“贯台王”王致安、“红脸王”陈玉亭、李德奎;乾旦称雄时期的孙延徳、“祥符五朵云”(李剑云、时倩云、阎彩云、林黛云、贾碧云);豫剧祥符调第一代坤旦中的佼佼者,如马双枝、“豫剧皇后”陈素真及后来的筱火鞭(王金玉)、李德奎、唐喜成、马金凤、“汴京三王”(王秀兰、王敬先、王素君)、阎立品、桑振君、姚淑芳、关灵凤、高兴旺、牛得草、吴碧波、宋桂玲等等,等等,枚不胜举......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1984年陈素真与石磊的通信摘录

在这些老艺术家当中,他们有的在确立自己的演唱风格中有着拔帜独树的开启之功,有的曾因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院团中总居坛首之位,独步一时。他(她)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虽人已作古,但回忆起其美好的声音,其独特的演唱风格,至今仍会令我们为之陶醉,为之倾倒。这些为祥符调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元老级艺术家和当代祥符调中的精英者们,不仅会另今人以他(她)们为豪、为荣,而且另人们一踏上当初豫剧祥符调的先贤们创业时的地方,即会产生一种思古之情、对他(她)们的创业、奋斗精神,油然而生敬意,刚刚过去的在这里举办的纪念陈素真百年诞辰之盛况,即可说明我以上讲的话。

衷心祝愿豫剧祥符调艺术永远繁荣昌盛!豫剧祥符调艺术中的老、中、青三代承继者们身体健康、长寿,艺术青春永驻!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石磊

最后我想说的是,与会的都是专家、学者和郑、汴两地主管文化艺术部门的领导,都是做学问和引导人的人,发言一定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虽不能要求做到无一字无来由,无一事无依据,但一定要承秉“不炫博”、“不矜奇”、“不妄言”、“不自是”、“不隐恶”、“不遗美”之史徳和“笔则笔,删则删”的史识,不能信口开河,道听途说。更不允许“莫须有”的胡说八道,甚至指鹿为马,导致谬种流传,贻误后人。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耶。

2018年5月·郑州

△我思故我在

争鸣|石磊: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陈素真百年诞辰座谈会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