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市場存在10-20%的漲幅,但爲何遲遲未動?

2018年夏糧收購呈現出夏糧減產,收購明顯放緩,價格的保持低位態勢,問題根本在於金融機構對資金的控制和現狀,不僅是夏糧收購近度和價格緩慢的原因,更是更是農村非外出出務工收連續四年大幅下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日漸困難的,整體經濟下滑的更原因;加速農村和農業居民和經營者、農村官員的誠信體系的構建,確保的信貸資金等經濟資源有效流入的農業和農業決定國家的經濟繁榮、人民的富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決定人類的文明和進步。

一、2018年國內小麥減產,全球出現減產支持價格上漲

2018年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13億公頃,較上年回升0.87%,糧食總產量為6.05億噸,較上年下降0.32%,單產5353公斤/公頃,較上年下降1.18%。黃淮海、遼河流域不利氣象對於秋糧的生產產生明顯的影響。小麥方面,2018年小麥播種面積2379.5萬公頃,較上年下降0.93%;預計產量1.286億噸,較上年下降2.25%,單產出現5405公斤/公頃,下降1.33%。播種期間的不利天氣及華北地區沉降地區輪耕,小麥播種的面積下降。後期不利天氣導致的小麥減產。國家統計小麥總產量基本和本人監測基本一致。

圖1、中國小麥面積和產量

小麦市场存在10-20%的涨幅,但为何迟迟未动?

分季節來看,冬小麥面2232.6萬公頃,較上年下降0.82%;產量1.225億噸,下降2.22%;單產5486公斤/公頃,較上年下降1.41%;春小麥146.9萬公頃,較上年下降2.62%,產量613.6萬噸,較上年下降2.96%;單產4222公斤/公頃,較上年提高0.68%,新疆春小麥播種佔比提高,推動春小麥單產提升。

分品種來看,優質食用小麥播種1903.6萬公頃,佔到全部小麥面積的80%,達到二級以上優質食用小麥產量7649.7萬噸,面積佔到全部產量的59.48%,產品較上年下降9.23%。其中,強筋小麥的976.1萬噸,較上年下降12.92%;弱筋小麥的346.1萬噸,較上年下降8.11%。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的受到不利天氣的影響,實際產量出現下滑,如果充分利用,連同100萬噸的進口完全可以保證國內焙烤市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中國高檔食用小麥產量的下降帶來市場的價格上漲的壓力,也帶來世界市場小麥價格上漲的動力。

2018年全球播種面積為2.11億公頃,較上年下降0.68%,產量7.13億噸,較上年下降3.19%。全球小麥生產連續兩年出現下滑。中國、印度、俄羅斯、烏克蘭、歐洲主要小麥生產國產量均出現下滑。世界小麥的監測帶來近國際市場的價格快速上漲。國際市場的上漲與國內價格相對平穩形成對比。

圖2 全球小麥面積與產量

小麦市场存在10-20%的涨幅,但为何迟迟未动?

二、近期國內國際小麥的接走勢

國內普通小麥的市場平均價格,截止到7月27日一週的全國平均價格為2403元/噸,較上月上漲0.39%,較上年下降2.31%,分地區來看,山東、河北、天津價格均在最低收購價水平指數,略高於上年統計的水平;安徽、湖北、河南南部、南方銷區的價格均低於上年同期水平,較上月持平和小幅下滑。總體來看,國內價格的在減產的情況下國內小麥;摺合美元價格為354美元/噸,較上週、上月、上年分別下降1.15%、2.98%和2.90%。

圖3 中國小麥的周度均價走勢

小麦市场存在10-20%的涨幅,但为何迟迟未动?

圖4 中國美國小麥價格走勢對比

小麦市场存在10-20%的涨幅,但为何迟迟未动?

國際市場,截止7月27日一週,全球平均價格271美元/噸,中國為全球價格最高的地區。較上週、上月和上年分別上漲3.96%、6.43%、2.89%。短期情況,受到歐洲、亞洲減產的影響下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法國澳洲近期上漲明顯,法國出口離岸價239美元/噸,較上週、上月、上年分別上漲6.90%、16.95%和22.65%;澳洲出口離岸價270美元/噸,較上週、上月、上年分別上漲7.79%、10.72%和16.32%。

圖5 全球主要國家的小麥價格走勢

小麦市场存在10-20%的涨幅,但为何迟迟未动?

內外產量同部下降情況下,國內價格下降,國際價格上漲,對比明顯,會對後期國內價格產生的明顯的影響。國內市場存在上漲的壓力。但是國內人民幣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價格保持低位,同國內宏觀環境和產業的環境(產需狀況)極為不匹配,預計今年小麥的價格的較上年的同比,最終預計上漲明顯的階段同比10-20%的,預計在9月小麥收購完畢之後價格會出明顯的上漲。

三、收購進度情況

收購量全國及各地小麥收進度較慢,同減產不相匹配。截至7月2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3396.9萬噸,同比減少1841.3萬噸,較上年同期下降35.15%。其中:河北收購297.4萬噸,同比減少53.7萬噸,西江15.27%;江蘇收購872.3萬噸,同比減少259.4萬噸,同比下降22.94%;安徽收購368.3萬噸,同比減少428.6萬噸,同比下降53.79%;山東收購579萬噸,同比減少76.7萬噸,同比下降11.74%;河南收購713.3萬噸,同比減少945.9萬噸,同比減少57.00%;湖北收購109.8萬噸,同比減少91萬噸,同比減少45.37%。

另外,從相關省區查詢情況,截止目前大部分省區臨儲收購沒有啟動。截至7月19日,江蘇夏糧託市收購量達170萬噸;截止25日,安徽最低價收購20.1萬噸,佔5.8%,同比減少445萬噸。預計截止最低收購價小麥的收購總體收購量在230萬噸左右,較上年減少87.11%。大部分地區的沒有啟動最低收購價小麥收購,小麥收購主要各地的完成儲備輪換、增儲和麵粉企業加工收購,收購進度緩慢的根本原因在制度。

四、糧食收購資金及農業資金的供應及農業收入

從全國信貸資金的流向來看,人民銀行統計,2018 年 6 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 129.1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7%,增速比上季末低 0.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 9.03 萬億元,同比多增 1.06 萬億元。農村(縣及縣以下)貸款餘額 26.07萬億元,同比增長 6.9%,增速比上季末低 0.7 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 1.38 萬億元,同比少增 4154 億元;農戶貸款餘額 8.81萬億元,同比增長 14.6%,增速比上季末高 0.5 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 7077 億元,同比多增 874 億元;農業貸款餘額 4.02 萬億元,同比增長 3.6%,增速比上季末低 1 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700 億元,同比少增 608 億元,減少超過四分之一。農戶貸款和農業貸款餘額的緩慢增長現在的農村地區的農產品的流通和糧食收購資金的供應。

從農戶和農村地區農民的經營性收入變化情況來年,2018年1-6月全國農民非外出務工收入僅為1840億元,較上年下降23.75%,摺合人均收入為1023元,較上年下價格22.44%。上半年農民非外出務工收連續四年下降。

從糧食市場調來看,目前國內由於國內夏糧減產,尤其優質食用小麥產量的明顯的下降,市場價格存在明顯上漲動力,為控制小麥價格過快上漲對物價及宏觀經濟負面影響,國家限制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總體資金需求來看,依據發改委的《糧食作物種植的成本收益》和2018年我國小麥播種面積及產量測算,中國小麥商品糧供應總量為1.19億噸;糧食收購資金需求總量為2706億元。實際農發行資金供應情況來看,2018年6月8日全國夏季糧油收購信貸工作會議中心,相關負責人報告中顯示,農發行總計籌措信貸資金1200億元,全力支持夏季糧油的收購。發行資金無法滿足小麥收購資金45%的需求總量。分地區來看,2018年河南農發行河南分行僅有400億元資金,主要資產中儲糧輪換,地方儲備增儲和輪換;重點糧食骨幹小麥信貸資金僅為12.9億元,重點的骨幹企業作為核心市場主體,缺少資金供應,糧食價格自然必然出現下滑。

上述分析,明顯看出糧食收購市場缺少資金的注入,導致市場主體嚴重缺少收購資金,這是夏糧收購以來小麥價格不溫不火的關鍵原因,將會導致前三季甚至全面農村地區非外出務工收入繼續下降,影響的農村期社會穩定。

三、政策建議

最近幾年各家銀行大量從農業企業抽回資金導致農業企業的衰敗及農業衰敗。為保障農業生產穩定增長,為保障農村地區的農民經營性收入的增長,確保農村經營的繁榮穩定,實現中央農村扶貧的目標,保證整體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建議:

1)繼續加速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改革,堅持按照“市場定價確保內外平衡,政府支持價補分離穩社會總需求、國儲市場收購穩定供求,適度價格干預確保生產成本”進行小麥收購行業改革。

2)加快農村產業發展資金的精準投放。各級地方政府需要真正落中央針對農村地區的各類政策性信貸資金精準投放,嚴厲打擊各地金融機構的農業資金非農化,導致的農業產業的資金的嚴重不足,危害農業的健康發展,導致農村地區的社會總需求的不斷下降的局面,導致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受衝擊,從而導致中國實體產業的受到嚴重的負面衝擊而陷入困境。

3)加速農村經營主體信用體系構建。當前的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及各種類型的物聯網終端在農業產業各環節的有效應用為的農村和農業信用體系構建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北京梭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製開發的用於農資及農產品交易環節的大數據和物聯網數據出採集和處理終端,通過對農村經營主體經營各環節集成交易結算、信息處理存儲傳輸、經營管理監測於一體的智能化物聯網終端的應用,建立起完全信息的農村經營者的信用體系,消除過去農村地區信息的不完備導致的信貸資金無法進入農村和農業局面,從而由農村各類金融機構給予農村地區充裕的、經營者所需的資金,保證國家政策目標的實現。

4)停止國家對競爭性項目的直接財政補貼,讓資金用於加速農村地區基礎交通設施和信息工程網絡的建設。我國農村地區村村通工程已經啟動20年,根據本人的調查,在河南、山東一些平原地區的農村村莊依然沒有得到落實,西部地形條件複雜地區落實更加困難。沒有基礎設施的競爭項目財政補貼只能導致國家珍貴財政資源的浪費。沒有基礎設施,農村產業扶貧方面,國家和政府給予地方企業提供的各種競爭性項目財政支持往往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成為地方政府通過企業套取國家財政資金成為平臺,帶來的種種腐敗現象,即便是企業建成了,基本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政府支持產業最終導致產能過剩,給農民帶來更大的損失。凡是農民能夠自己乾的事情,國家就儘快在保證財政投入可以收回的前提的退出。

4)關於未來產業發展基本保證方面。 “資金方面,農發行依據市場的需求給予經營者保證產業資金需;流通方面,加速糧食產區的道路建設,便利農產品流通,同時政府減少道路查車收費保證糧食有效流通,保證產需銜接;制度方面,加速農村地區社會誠信體系構建保證信貸資金的順暢流轉,確保的農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化方面,加速提高農村養老金水平和義務教育國家財政支持,實現地區教育資源分配的基本均衡,實現農村和農業勞動力自身生產供應的社會化,為農業產品、產出、需求的社會化提供基本保證”是農村地區及糧食行業的改革的基本目標方向,對產業發展的這合理的。特別是通過大幅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確保農村地區社會總需求的穩定,推動農村的地區的養老社會化,實現人類自身生產的社會化,最終推定整體經濟社會化化發展,才能改變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半市場化和半自然經濟狀態。

作者:馬文峰;來源:北京Farmer;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