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了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生活並不是只有愛就可以的,總有一些技巧和套路是需要我們學習和利用的。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家庭教育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重要的。雖然大多數親子問題、教育問題都可以歸結為家庭氛圍問題和家長自身問題。但我們不能僅止於此。

除卻特殊因素,如“孤獨症(或稱自閉症)”,家長與孩子之間有自然而然形成的溝通基礎,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這個溝通基礎達成更多的有效溝通、傳遞更多的有價信息,我想這裡就需要一些套路了。畢竟,日積累1和日積累3甚至5之間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

而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些心理效應,我們可以利用到家庭教育中。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門坎效應

門坎效應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指我們在接受了低層次的要求之後,通過一定的引導是可以接受更高層次的要求的。

直白一些的理解就是,當我們想要去傳遞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不能一股腦的就要求特別高,而是循序漸進的提高要求。這可能與很多家長“輸在起跑線上”、“一步到位”的想法不同。但這個起跑線並不存在發展必須遵守的過程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考察某校的時候,隨意抽了18名學生邀請他們做問卷,然後把結果交給校長並告訴校長:這18個學生智商都非常出眾。過了一段時間後再次拜訪,這18名學生的表現都異常突出。

家長對於孩子不合心意、自己覺得幼稚的行為如果以暴力、斥責的方式對待,那麼自然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投入合適的感情、希望、期待,反而能促使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比如“我知道你肯定可以的”、“你肯定會讓爸爸媽媽自豪的”。天下沒有笨孩子,所以不要隨意說“笨”喲。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指我們很容易的將一般性的、籠統的、適合大眾的表述當做是對自己十分準確的描述。這會讓我們本該存在的優勢沒有得以發揮,把自己套在某些不合適的框框裡變得不倫不類

而這種效應在星座和算命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形成準確的自我認識是非常重要的,這項任務不能等到成年再去做,因為這時候我們身上就會有太多“適用於任何人的帽子”。關注孩子的內在,在定目標和評價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儘量適合他,在傳遞一些觀念的時候要儘量客觀。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

“別人都不去,我幹嘛去”能很好的形容這種效應。別人都不去,我也不用去,我不用承擔內心的心理代價。而如果這件事只能我去做,但我沒去做的時候,我就必須承擔非常大的心理代價,這反而促使了我去做這件事

家長可能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包攬了所有家庭內部的事物。但這未必達到目的。短期來說,學習是非常枯燥的,缺乏調劑,自然變得容易走神、玩遊戲;長期來說泯滅了孩子的獨立性、變得從眾、缺乏生存能力

適當分一些事情給孩子,不僅培養獨立,同樣可以培養擔當和責任感


實用心理學:覺得教育孩子很辛苦?可以瞭解一下這4個心理效應

我明白你的愛,但畢竟不是在養寵物,請一定要區分“供養”和“教養”的區別。

這裡是心理諮詢師老友,和你一起了解平易近人的心理學。如果覺得有用,請傳遞這份善意。

當然,有疑問或需要詳細分析的,請留言。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