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尋蹤---環秀山莊

真源(周增元),江蘇蘇州市人,自小愛好古代文學,尤其是詩詞歌賦,兼習傳統書法。對儒、釋、道與西方哲學均有長期的學習,得到無上的教益,由此,寫作與書法是我人生的一大樂趣。長期以來,個人的經歷可謂坎坷多變,於逆境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開啟心靈智慧之門,使我深諳人生的真諦,以自身的經歷書寫筆墨人生,與諸位學友共勉。

姑蘇尋蹤---環秀山莊

走遍了蘇州各個大小不一的古典園林,無不為其造園的精巧藝術所傾倒,每一處的亭臺樓閣,假山石峰,曲橋迴廊,奇花異草,古樹清泉等都恰到好處的成為園林內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典雅華貴的廳堂,曲徑通幽的小徑,瘦皺漏透的湖石,九曲環繞的迴廊,碧水清幽的池水,均是你曾經在夢中流連的場所,如今身臨其境怎不為之而傾心矣。儘管你遊遍了蘇州的園林,可還有一處你是必不可遺漏的,那就是湖石假山為中國之最的---環秀山莊。

環秀山莊位於蘇州城市的中心觀前街的西首,景德路上,現佔地面積不過3畝,僅次於袖珍之園的“五峰園”。園內建築不多,以山為主,池水輔之。園雖小,卻極有氣勢,一眼可觀全貌,湖石假山的堆砌、擺放、構建之藝術成就在蘇州園林中絕無僅有,也為中國之最。此假山為清代疊山大師戈裕良設計製作的,雖是由人工構造,卻有如天開,盡得造化之妙,堪稱假山之珍品,是獨一無二的佳作。

追溯其建園歷史,此園本是五代吳越錢氏“金谷園”的舊址,其後屢有興廢。曾經是宋代文學家朱長文的樂圃。明代萬曆年間為大學士申時行住宅。至清代乾隆以來,由於院落不大,蔣楫、畢沅、孫士毅三家曾先後居於此處,掘地為池,疊石為山,造屋築亭於其間。之後在道光29年成為汪氏宗祠“耕耘義莊”的一部分,始更名為“環秀山莊”,又稱“頤園”。

環秀山自蔣楫居住後,建有“求自樓”,並於樓後疊石為山,掘地數尺,有清泉流溢匯為池,名泉為“飛雪”。其後相繼為畢沅住宅、孫士毅住宅。園中除了居住的宅第外,院落中間就疊有一座假山,系疊山大師戈裕良之傑作,雖經咸豐、同治年間戰事的毀損,光緒中重修,僅存一山、一池、一座“補秋舫”,留存至今,保存的比較完好。

當跨入園門,卻極有氣勢。有詩云:“風景自清嘉,有畫舫補秋,奇峰環秀:園林佔優勝,看寒泉飛雪,高閣涵雲。”將園內景色描繪得淋漓盡致。園內最佳當屬戈裕良所疊假山無疑,堪稱一絕,其佔地不過半畝,然咫尺之間,觀千巖萬壑,環山而視,巨石磅礴,飛瀑流泉,曲橋臨水,步移景易。望主峰突兀於東南,次峰拱揖於西北,池水繚繞於兩山之間,一疇平川之內,忽地一峰突起,聳峙於原野之上。山有危徑、洞穴、幽谷、石崖、飛樑、溝壑、絕壁,境界多變,幽深無底,一如天然。其湖石大部分有渦洞,少數有皺紋,雜以小洞,和自然真山接近。主峰高7.2米,澗谷長12米,山徑長60餘米,所見皆危巖峭壁,峽谷棧道,石室飛樑,溪澗洞穴,尤如高路入雲,氣象萬千。疊山運用"大斧劈法",簡練遒勁,結構嚴謹,上下錯落而有致,高低似亂但有序,渾若天成,有獨步江南,冠勝天下之譽。

環秀山莊是以假山為主的一處古典園林,可以稱得上是山景園林的傑出代表之作。園內因地盤受侷限,園外又無景色可借,而在此造景必須得別出心裁,疊出新意方能取勝,實非易事。戈裕良大師經過精心佈局設計,他繼承了清代著名山水畫家石濤的筆意,“處大山之麓,截溪斷谷”。巧妙得宜,因而所疊假山既有遠山之姿,又有層次分明的山勢肌理。山體以大塊豎石為骨架,疊成垂直狀石壁,收頂峰端,形成平地拔起的秀峰,峰姿傾劈有直插江邊之勢,好似畫中之斧劈法。山腳與池水相接,岸腳上實下虛,宛如天然水窟,又似一個個泉水之源頭,與雄健的山石相對照,生動自然。及至西南角,山形成崖巒,動勢延續向外斜出,面臨水池。湖山、池水、樹木、建築,得以融為一體。而於假山一座、池水一灣,更是獨出心裁,另闢蹊徑,兩者配合,佳景層出不窮。望全園,山重水複,崢嶸雄廳;入其境,移步換景,變化萬端。無論從任何角度,均新奇層出不窮,無不歎為觀止。

園西北部為精巧的石壁,北部是臨水的“補秋山房”,正對假山,臨水柱子上有一聯雲:“小亭結竹流青眼,臥榻清風滿白頭”。山後面有四角小亭,依山傍水,側邊有小崖石潭,借“素湍綠潭,四清倒影”之意,故取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在亭中觀山,巖崖若畫,周圍林木清蔭,蒼枝虯幹,饒有野趣。出亭北,緣石級向下,山溪低流,峰石參差,路通西側迴廊。

主山分前後兩部分,一山二峰,巍然矗立,其間有幽谷,具懸崖峭壁之感。蔭山全用疊石構成,外形峭壁峰巒,內構為洞,後山臨池水部分為湖石石壁,與前山之間留有僅一米之距離,盤旋上下,所見皆危巖峭壁,峽谷棧道,行走於此有陰森之感。其間植以花草樹木,春開牡丹,夏有紫薇,秋有菊,冬有柏,使山石景觀尤顯生機盎然,具有生命的靈動。山腳止於池邊,猶如高山山麓斷谷截溪,氣勢尤其雄奇峭拔。構置於西南部的主山峰,有幾個低峰襯托,左右峽谷架以石樑。站在石樑仰望,仰則青天一線,俯則清流幾曲,形成活潑生動的園林藝術空間效果。池水盤曲如帶,又有水谷二道深入南、北假山之中,蜿蜒深邃,益增變化無數。水上架曲橋,以為交通。北之補秋舫,前臨山池,後依小院,附近濃廕庇日,峰石嵯峨,是為園中幽靜之所在。山莊鑿池引水,富有野趣,使得山有脈,水有源,山分水,又以水分山,水繞山轉,山因水活,園景於咫尺之間展開,自然生機即刻映現。

飛雪泉與環秀山莊假山西北秋山房側,臨池石壁上刻有“飛雪”兩個字,曾經是園林中的一處名泉。在明代曾一度歸申時行所有,到清朝乾隆年間,蔣楫購得後重修,掘地得泉,水質優美,逐以蘇東坡試院煎茶詩中“蒙茸出磨細珠落,眩轉繞甌飛雪輕”的意思題名為“飛雪泉”。現在所看到的僅存遺址,後人巧用其地作為大假山山澗的源頭。山澗中有險巧步石,雨後瀑布奔流而下,進入池中和主山山腹。石壁佔地很少,卻洞壑澗崖畢備,構築自成一體,相得益彰,極富神韻,壁間有蹬道和邊樓相通。山道盡頭臨水石磯隨水波隱現,極富有自然之情趣。

環秀山莊西側至北端之補秋山房有迴廊相通,均鑲嵌雕花漏窗,圖案多變,牆壁空餘處有多塊古碑,透過花窗同樣可觀全園野景。房內陳設古式傢俱,正廳匾額“補秋山房”,其下長几兩端放有花瓶,書畫掛屏於房之兩側,廳堂內楠木交椅等一應俱全,顯得豪華氣派。佇立於窗前,對面山景盡在眼前,山體起伏,石樑飛架,溝壑縱深,幽谷深邃,懸崖絕壁,池水環繞,數步之間盡得山水之真趣,雖遊歷萬方,遍覽無數,至此當可止步矣。

姑蘇尋蹤---環秀山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