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尋味:貴州仡佬族的三么台

在貴州北部,生活著我們一個少數民族,仡佬族。這裡的人們聚居高山,平時以玉米,大米為主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仡佬族在重大節慶日子裡,出現了三么臺這種招待貴客的特殊禮儀。今天的民間尋味,就讓我們走進貴州仡佬族,走進三么臺。

三么臺顧名思義,有三臺席,分別是茶席,酒席和飯席。如有貴客上門,熱情好客的仡佬族同胞會分別以茶席,酒席和飯席來招待他們。

第一臺是茶席,當地同胞用泡過茶剩下的茶葉為主要用料,大火熱鍋,把茶葉加熱,用工具搗碎,加適量的食鹽,然後再入適量的冷水,煮開,裡面加熬豬油剩下的油渣,一起煮開後,裝碗上席。油茶就做好了,和油茶配在一起吃的一般還有乳白酥食、天星米麻餅、百花脆皮、紅帽子粑、美人痣泡粑、核桃、花生、葵花、幹柿餅等幾種糕點心或果品。

民間尋味:貴州仡佬族的三么臺

第二席為酒席:顧名思義,那就是喝酒配上一些下酒菜。這裡的酒一般是當地自己釀的米酒,然後下酒菜是現場滷製的豬內臟,包括豬心,豬腸,豬肚,豬舌,豬肝和豬頭肉,豬耳朵。經過當地特殊草藥的滷製,豬肉髒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豬耳朵富含膠質,經過滷製,這些食材散發出濃濃的肉香,顏色變得紅潤光亮。豬心肉質緊實,豬肚口感脆爽,豬耳筋道彈牙,都是酒桌上不可多得的下酒菜,配噹噹地的時令鮮蔬,葷素搭配,營養合理。在喝酒席時,有著特殊的禮儀,第一杯為敬客酒,第二杯為祝福酒,第三杯為孝敬酒,三杯過後,酒歌助興,依量暢飲,氣氛熱烈.

民間尋味:貴州仡佬族的三么臺

第三席就是正席,也是飯席,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下這裡的特色美食。

用料:豆腐,木灰,土雞,黨參,紅棗,植物油,食鹽,味精,老抽,香菇

做法:1.把豆腐做好後晾乾一天,然後把木材灰過濾成最細的部分,然後把豆腐切塊放在木灰裡,然後裹上木灰,再晾乾一天。

2.大火熱鍋,把木灰放到鍋裡面加熱翻炒,把豆腐塊放到鍋裡面和木灰一起翻炒。等豆腐膨脹後撈起,過濾掉木灰後,放到冷水裡清洗乾淨備用。

3.大火熱鍋,加植物油燒熱,加切好的當地的土雞塊翻炒,炒出肉香,煸出油脂,加食鹽,老抽調味上色,加灰豆腐一起翻炒。

4.加適量的水煮,加放紅棗,黨參一起煮熟煮透。出鍋裝盤。

這是當地特有的灰豆腐燉土雞,土雞的清鮮,灰豆腐的軟韌,雞香和豆香結過燉煮後,所有的營養成份溶入到灰豆腐中,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民間尋味:貴州仡佬族的三么臺

由於仡佬族久居深山,在大席上豐富的肉食是必不可少的,扣肉,酥排骨,酥肉,粉蒸肉也是三么臺的重頭戲,加上當地的時令鮮蔬,一共九道菜構成了三么臺最重要的飯席。

仡佬族的 "三么臺"筵席極其豐富的菜餚內容和頗為講究的用餐禮儀,充分反映了仡佬族飲食的獨特風味和文化內涵,體現著仡佬人的熱情與淳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