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啦!北京人您準備好貼秋膘了嗎?還有這些可別忘了!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

今年的立秋:2018年8月7日21:30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古語有云:“雷打秋,冬半收”,每年的立秋時間都有變化有所不同。“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到了立秋,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老城)

今年8月7日是立秋。作為秋天的開端,北京民間流傳著很多習俗,今天小編就為您說說北京立秋的一些習俗和講究。

北京人自古就有好吃的習慣,並且是什麼季節吃什麼,在這方面特別的在意和講究。比如說立春那天吃春餅;穀雨那天煮麵條;端午時節包粽子;立秋燉大肉,(意為貼秋膘),吃秋桃等。

北京立秋的習俗

1、立秋燉大肉,意為貼秋膘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貼秋膘兒之俗自古有之,盛行於清代及民國時期。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貼秋膘兒可是咱老北京人的媽媽令兒。滿人在北京建都後帶來吃烤肉之習俗,每逢入秋,王公貴族文人雅士多食烤肉、四合院人家立秋時多燉肉、燒魚、燉雞鴨,其肉多烹製成紅燒肉、白切肉或自制醬肘子肉,也有這天吃肉或螃蟹肉餡或瓜餡餃子的。講究的文人墨客名伶及百姓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養脾胃之功效。

2、立秋要 “咬秋”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咬秋”亦稱咬瓜和吃秋。清人張燾寫的《歲時風俗》中早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免腹瀉”的記載。這習俗在北京、天津、河北一帶曾很流行,人們在立秋的前一天將南瓜、北瓜、茄脯及香薷湯放在庭院中晾一天,於立秋日吃下,有消除暑氣避免得痢疾腹瀉的作用。

3、立秋要嘗秋鮮兒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老北京時城鄉的老百姓有 “嘗秋鮮兒”的習俗。

舊京時秋後新糧一上市,那四合院、大雜院裡的主婦們就都忙著去集市或糧棧買新糧。

4、吃清涼糕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在市民的心裡,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澱粉熬成羹狀,倒在碗裡。待第二天早上,結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後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5、吃雞蛋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此外,立秋這天,在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6、吃秋桃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7、摸秋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為中秋節。這天夜裡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

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立秋節氣的傳說故事

中國上下有5000多年的歷史,走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最不缺的就是民間故事傳說,大到一些傳統佳節,小到每年的24節氣,都會有相關的故事傳說。馬上,我們就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你聽過哪些關於立秋的傳說故事?

梧桐令牌的傳說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梧桐本是知歲的神仙,少昊的妃子,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梧桐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叫鳳凰,繼承了母親的靈動與聰慧,兒子叫蓐收,殺伐冷峻,被天帝封為秋神。《山海經》記載,秋神的左耳盤著一條蛇,左手拿著一把曲尺,右肩扛著一柄巨斧。蛇是生,斧是死,蛇和斧象徵生殺予奪的權利,曲尺象徵裁定人間是非曲直。蓐收被封秋神後,縱橫人間,無日無夜裁定曲直、殺伐奸佞、誅滅宵小,儘管伸張了正義,但戾氣充盈世間,世人時時自危,民無寧日。天帝得知後,始遣梧桐化作樹木下凡,掌管十二月令牌,節制秋神,為人間劃定執法殺伐的時間。據《花鏡》載:梧桐能知歲,枝有十二葉,喻十二月,若閏月,則多出一片。“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立秋,梧桐落葉即是頒發令牌,秋神得令方能裁曲直、決生死。自此,人間處決犯人,都是在梧桐落葉的立秋之後,稱為“秋後問斬”。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梧桐走後,鳳凰思念母親,經常下凡與母親團聚。“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實際上是女兒對母親的眷戀。因此,古代皇宮一定要栽梧桐,一來知歲,二來引鳳。

老北京立秋飲食多有講究

1、多吃酸性食物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

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橘子、獼猴桃等,可收斂肺氣。立秋節氣,很多水果是讓您擺脫秋燥的最佳食物!

2、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秋氣對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魚肉、豆漿、飴糖、鴨蛋、蜂蜜、、橄 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甘蔗等。立秋到來之際,人們容易產生秋燥。此時也正是潤燥生津的最佳時期。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老北京立秋保健多有講究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經常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固本培元、補充陽氣。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甲乙經》說過“大椎,三陽,督脈之會”,大椎穴又稱“督陽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每天按摩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是小腸的募穴。意味著它是小腸的氣積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鵲心書》裡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關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關元,不但可以疏通脈絡、強壯腰脊,還可以很好地理氣和血,補虛益損。不方便艾灸的可以每日圍繞關元穴順時針方向按摩。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氣海穴:扶正固本,培補元氣

中醫認為此處是人體之中央,是生氣之源,人身真氣由此而生,所以對於陽氣不足,生氣乏源所導致的虛寒性疾患,按摩氣海穴往往具有溫養益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之功效。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是陰中之陽、元氣之海。

今年8月7日,也就是明天,就要“立秋”了。立秋並不代表秋天來了。不過盛夏時節突然聽到“秋”的消息,還是讓人心生出一點希望來,至少秋天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過了“立秋”,天氣也總會有一點向秋天轉折的小改變。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有人說,立秋後,會讓人有一種“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的情致,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都可以體會一下。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立秋啦!北京人您准备好贴秋膘了吗?还有这些可别忘了!

招聘啟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開始招收全職小編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把簡歷發到下面的郵箱,期待您的到來!

招聘條件

1、全職坐班!(兼職勿擾)

2、北京土著,瞭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創寫作能力強,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創新思維。

4、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攝影經驗,採編及美食編輯工作經驗者優先。

非誠勿擾!郵件標題請加上“應聘編輯”幾個字

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