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作者:Sébastien Roblin

編譯:天明

將聲納視為一種在水下工作的雷達很誘人。然而,即使對於最現代的傳感器來說,水也遠不如空氣,並且風力條件,溫度變化和從海底反彈的聲音都會大大降低其性能。當試圖探測目前極其安靜的潛艇時,一點不利因素就可能將一項困難的任務變成一場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在對手的主要港口附近進行暗中偵察的潛艇可能無法發現另一艘朝向它的潛艇,直到在撞擊之後 —— 捲入其中的人員都非常尷尬。

1992年2月11日,一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巴吞魯日號潛伏在距離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十四英里的基爾丁島附近淺水區二十米深處。兩個月前蘇聯解體了,但海軍仍然希望密切關注俄羅斯強大海軍的情況。巴吞魯日間諜活動的確切性質從未得到澄清。它可能涉及記錄俄羅斯潛艇產生的聲音,以便以後識別,或存放和恢復情報收集設備。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8點16分,110米長的巴吞魯日從下面被撞擊了,潛艇的壓載艙撕裂。幸運的是,美國潛艇的船體沒有受到進一步損害。原來,俄羅斯塞拉利昂級核動力攻擊潛艇B-276科斯特羅馬號試圖在美國潛艇下面浮出水面 。俄羅斯船的指揮塔以每小時8英里的速度遊動,撞擊了美國船的腹部。鈦殼的科斯特羅馬號被巴吞魯日的腹部部分壓碎,後來發現美國潛艇的防聲納瓦片嵌入其表面。

兩艘潛艇都設計用於從魚雷發射管發射巡航導彈,在理論上可以裝備核彈頭。但是,俄羅斯和美國最近同意根據START I條約撤回了這種彈頭,巴吞魯日很可能不再使用它們。然而,糟糕的碰撞可能會破壞任何一艘船上的反應堆,輻射潛艇和周圍水域。幸運的是,這沒有發生。巴吞魯日左右遊蕩,並聯系其他的潛艇,以確保它是不是需要幫助,然後兩艘潛艇返回港口進行修理。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這起事故引發了美國與俄羅斯新政府的首次外交事件之一,國務卿詹姆斯·貝克不得不親自與葉利欽會面並向他保證,美國將縮減其在俄羅斯海域的間諜活動,這是一個好消息。可是,次年, 另一艘潛艇在科拉半島發生碰撞。該事件還突出了“國際水域”定義的差異。美國遵循距離最近的陸地十二英里的測量標準,巴吞魯日符合這一要求。然而,莫斯科將他們定義為從海灣兩岸形成的一條線延伸12英里,該標準認定巴吞魯日違反其領海。

巴吞魯日是洛杉磯級的第二艘,被撞時已服役了17年。然而,修理這艘110米長的船隻的費用,加上核反應堆燃料更換,被認定入不敷出,該船於1995年1月退役。科斯特羅馬號被修復,在1997年重回大海,並保持活動到今天。俄羅斯水手在其指揮塔上畫了一個殺戮標記,以紀念巴吞魯日的“失敗” 。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這次事故是怎麼發生的?媒體中的一些文章將潛艇描述為參與貓捉老鼠遊戲已經走得太遠。事實上,這些遊戲在競爭對手的攻擊潛艇之間很常見,並且在過去導致了碰撞。然而,這個想法仍然不太可能,因為如果潛艇能夠探測到另一艘,它只能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在基爾丁島附近的淺水區,兩艘船都不太可能這樣。這是因為在淺水中,破碎波對聲納操作員產生的背景干擾至少是其十倍,因此很難辨別出潛艇的螺旋槳聲音。此外,即使檢測到的信號從海底和海浪反射回來,很難將它們與背景干擾隔離開來。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分析師Eugene Miasnikov 在1993年計算出,在如此嘈雜的環境中慢速移動的Sierra級潛艇聲納的探測距離可能會在一百到二百米之間,如果是颳風的日子則更少。如果俄羅斯潛艇從巴吞魯日後面的六十度弧線接近,探測距離可能已經降至零,而潛水艇的固定聲納陣列沒有覆蓋。俄羅斯潛艇也幾乎沒有機會發現更安靜的洛杉磯級潛艇。更強大的固定反潛傳感器可能只在三到五公里的範圍內有效,在這種情況下太短,無法到達巴吞魯日的位置。潛艇還可以在它們後面部署拖曳的聲吶陣列以增加它們的聲吶覆蓋範圍,但這些在淺水區難以控制,因此在事故中沒有使用。

1992年,轟的一聲巨響,俄羅斯核潛艇意外從美國核潛艇下面浮出

潛艇或水面艦艇也可以使用主動聲納反射另一艘潛艇船體的聲波。在淺水中,這可能會將檢測範圍增加到幾公里。但是,這樣做也會暴露主動聲納的平臺。巴吞魯日肯定沒有使用主動聲納,從而在不被察覺。它也沒有發現科斯特羅馬的主動聲納 。因此,兩艘船都沒有使用主動聲納,而他們的被動聲納可能不夠強大,無法在嘈雜的淺灘中探測到另一艘。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長度超過足球場的潛艇可能相互碰撞,在撞擊之前沒有察覺對方的存在。從2009年法國Triomphant潛艇與英國Vanguard潛艇的驚人碰撞可以看出, 核潛艇水下碰撞的風險今天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