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弒兄逼父,爲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髮妻都跟著被汙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發妻都跟著被汙

作為上位者,當代和千秋的關係的處理,是一門學問和技術。有抱負的皇帝往往都追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做一代明君,然而做得到的少之又少。隋煬帝楊廣,則做成了“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作為明君,楊廣無疑是失敗的,但絕不是一敗塗地一無是處。

政權的更替,前朝總會有比較多的黑歷史,一方面是前者定有不足之處,另一方面則因為前朝“不是”,才能突出新政權的名正言順,順應民心。一提到隋煬帝楊廣,與之緊密聯繫的詞不是“暴君”“昏君”就是“好色濫殺”“荒淫無道”,幾乎沒有一個好的字眼。連諡號都是後代的史官給更改的,由原本隋明帝改成了隋煬帝。

那麼,做皇帝的楊廣就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發妻都跟著被汙

楊廣年少時便玉樹臨風、風流倜儻且聰慧過人,驍勇善戰而且頗有戰功。他是隋文帝眾多皇子中能力最為突出的一個,十三歲的時候,就被隋文帝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楊廣二十歲的時候,便做了大軍統帥,四處帶兵作戰,屢立戰功。能文能武的楊廣在鎮守江南期間,不但政績突出,還處處表現得謙恭簡樸、禮賢下士,在朝野上下贏得了很好的名聲。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後,便改立楊廣為太子。

隋煬帝在位期間修建運河、三徵高麗、開發西域、創立科舉。他的執政前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得以重新建立,隋朝國力空前強盛、民泰安康,國力甚至是開元盛世的三倍。大運河的開通,不但促進了兩岸城市的發展繁榮,對後代南北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有巨大貢獻,更加強了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開創的科舉,更是古代中國育才政策的一大貢獻,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發妻都跟著被汙

後期的隋煬帝大興土木,大肆修建離宮別苑,年年出巡出遊,勞民傷財,加上頻繁征戰,百姓軍民都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起義。雄心勃勃的楊廣,最終被叛軍絞殺,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還是蕭後和宮人拆了床板拼湊了個小棺材,將他偷偷下葬。

楊廣繼位時,為了鞏固帝位,不但將兄弟侄子幾乎殺了個遍,還誅殺了宇文弼等隋朝功臣。這種做法究竟有多殘忍,對與錯暫且不論。上位者,有同樣行為的數不勝數。比如弒兄淫嫂,唐朝的李世民也幹過,他這 “黑歷史”非但很少被提及,而且常被人稱頌明君。同樣的行為,隋煬帝楊廣卻為人所不齒,必有其原因。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發妻都跟著被汙

隋煬帝有一大把“黑歷史”是事實,被抹黑也是事實。隋朝覆滅後,不僅做皇帝的楊廣被黑化,連他的皇后蕭氏都被野史完全汙化、妖魔化了。出身西梁皇室的蕭氏,性情溫婉,才貌雙全,哪怕是楊廣執政後期暴烈狂妄,蕭氏作為皇后,依然經常勸諫其善待百姓。因此雖然楊廣收羅了三千佳麗,一直都很尊重蕭氏這位髮妻。

但隋滅亡後,野史開始各種汙化渲染蕭皇后的風流韻事,傳其容貌豔麗,性情妖冶,一生被多位帝王瘋搶,前後服侍過六位帝王,五六十歲了還被唐太宗納為昭儀等。直到2013年隋煬帝墓被髮掘,發現了合葬其中的蕭皇后,人們才發現野史的誤導有多大。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隋煬帝是一無是處的暴君,連發妻都跟著被汙

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隋煬帝絕不是最壞的,他是暴君但不是昏君,雖然無德但的確有功。野心勃勃又過於急於求成,將本可以十年完成的事情非要用一年時間做到,使得民怨過於集中,才會爆發大規模起義。民心所向,既能載舟,亦能覆舟,隋煬帝之所以被後世大肆抹黑,幾乎沒有為之申辯的聲音,其不得民心,是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