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與禪宗 二

世間上有這樣一個規律:凡是開山祖師創業時就興旺起來的道場或宗派,第二代還會興旺,到第三代就會衰落。所以世間人講:“窮,窮不過三代;富,富不過三代。”在生活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禪宗被六祖惠能推到了頂峰,弟子們又將他推向了世界,徒孫們則拿著祖師爺的招牌喊:“祖師賣佛,徒弟賣祖師,佛賣法。”

《壇經》中有一首偈子:“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付臭骨頭,何為立功課。”禪,的確不是坐的,坐僅是修煉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都包含了禪。坐是最簡單的入手方法,一個人如果在“坐”上都不會用功,想在“行、住、臥”上用功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我們在靜坐時會發現自己很散亂呢?因為坐下來以後才有了一點點清淨,一點點進步,才會發現自己的雜念很多。一個人只有在靜坐時能達到一心不亂,在其他三方面才能體驗到何為法、何為道。

但《壇經》出現以後,後人都不打坐了,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方法,有的矇頭睡覺,有的不忌酒肉,不守叢林清規,不學戒律……而且大家都能找到理論依據,引用《壇經》中的話都振振有詞。

對六祖來說,他可以做到“無持戒,無犯戒,無禪定,無散亂”,那是因為他已經找到了“本自具足,本自圓滿”的自性,他確實達到了這個境界。而我們沒有找到,也沒有感受到,更沒有達到這個境界,只是聽開悟的人說而已。

宋朝以後的禪都是“口頭禪”。所以我常告誡身邊的人,剛學佛千萬不要先讀《壇經》,要先讀《圓覺經》《楞伽經》。《壇經》要放到以後再讀。就像會騎自行車的人說:“騎自行車沒什麼方法,騎上去就走。”實際上不會騎自行車的人連推車子都不會推。

如果真像六祖所說的“無法可修,無果可證”,為什麼他24歲時要去找五祖求法?五祖給他印證以後,為什麼他又要隱藏在獵人隊伍中15年,在15年的隱居生活中只吃肉邊菜呢?已經超越了因果的他仍不吃眾生肉,難道他不知道肉好吃?難道他沒有認識到《壇經》出現以後,會導致禪宗衰落?他完全知道。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此事古難全啊!

我們看《壇經》,慧眼一定要開,要看人家修行的過程,不要只看結果,斷章取義,否則就容易像古人一樣落入口頭禪。現在《壇經》在中國佛教中仍然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但時現在的人修行仍然是落在口頭禪上:說得多,做得少,理論多,實踐少。從文字上下功夫只能領悟,永遠也不能代替實踐,更不能證果。因為所有的佛經和祖師大德的書,都是佛菩薩、祖師大德們開悟以後,把過程和境界記錄下來,鼓勵後人,指引我們的。而後人卻只去研讀,不去實證。

似乎各行各業都有這樣的共性:一派搞理論研究,另一派搞實踐。比如到醫院去看病,一般人都願意選擇一位有臨床經驗的老醫生,而不願選擇一位高學位(比如博士後)的年輕醫生。因為高學位是讀書讀出來的,儘管理論水平很高,但缺乏臨床經驗。而學位不高的醫生長期在工作崗位上實踐,臨床經驗很豐富。

宋朝以後,有些高僧大德、祖師的傳記已不是他們自己所寫,而是請人代寫(那時候有些窮書生、文人墨客為了生計,專門從事為人抄寫的工作)。

現在學佛的人動不動就拿著經典去檢測別人,指責別人,很少用來檢測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到、達到。有時候我想,造化是不是在跟我們開玩笑?人的眼睛長在自己身上,看別人看得清清楚楚,卻看不見自己。如果一個人不善於反省,不樂於接受他人的批評指正,他一輩子都看不清自己。也許他會遇到善知識,但是得不到善知識的指導。

人都覺得自己是最正確的。即便認識到錯了,面子又放不下,還要為自己辯護。無量劫以來的習氣難改啊!實際上一個人只要做事,就會有錯,只要走路,就會摔跤。所以當你看到身邊的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不要抓住人家的“小辮子”不放。

為什麼六祖24歲就開悟了,《壇經》卻是出在六祖57歲的時候?因為他的思想是逐漸完善的。六祖開悟以後隱修了15年,39歲出山,出山後又在世間法中滾打了十幾年,這時他的出世間法才完全成熟。

從生理上講,女人的腦細胞20歲時就發育成熟了,而男人要到40歲才發育完整。所以女的十七八歲個子就已經長成,而男的30歲個子還在長。從衰老的角度看,女的比男的早10年,而平均壽命卻比男的長。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可以引用一位道教長老(朱鶴亭,法名玄鶴子)的話來解釋:道在造人的時候,男人的生理設定是要釋放能量,女人的生理設定是要吸收能量。男的能量釋放得快,也釋放得多。女的能量釋放得慢,也釋放得少。家庭中有越軌行為的也是男的多,女的少。因此,男的平均壽命要比女的平均壽命短。所以女的修行感應特別快,容易和宇宙溝通。禪修 心理學 宇宙 吸引力法則 冥想 靈脩 打坐 佛學 國學 哲學

《六祖壇經》與禪宗 二

萬行大和尚

本文節選於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著作《降伏其心》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千萬餘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000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