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馬未都:中國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第三季《圓桌派》自開播以來,每一期的話題都很下飯,最近一期討論的是渣男。

說到渣男,女性角度和男性角度截然不同,蔣方舟認為渣男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心軟弱導致的渣,糾結,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比如張無忌;另一種是居心不良,以勾引女性作為人生樂趣的渣男,比如集郵男。

《圓桌派》馬未都:中國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而竇文濤認為蔣方舟說的根本算不上渣男,他們認為的渣男更傾向於那種有變態心理,犯罪心理的男性,比如陳世峰。

《圓桌派》馬未都:中國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疾病,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戴著面具,私下裡又是另一副模樣,但是隻要生活中的平衡不被打破,他內心的極端情緒不會累積到達臨界點,他就是所謂的正常人。

2014年,安徽一個小學生因為學業壓力從16樓跳了下去;北大留美碩士12年不回家過年,發萬字文控訴父母;中國留學生陳世峰在日本殺害了同胞江歌……

小學生自殺讓人痛心,可那些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為什麼對周圍的世界有那麼大的怨氣和仇氣呢?

這裡面涉及的問題比較多,馬未都提出了一點:中國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圓桌派》馬未都:中國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因為從小到大我們都難免被父母拿出來和別的孩子比較,人家考上了重點中學,你看看你!人家考上了名牌大學,你也要向他學習啊!人家都買房買車了,你一天還吊兒郎當的!

中國大多數父母,明裡是為孩子好實際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一方面把孩子呵護得五穀不分,只知讀書,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一夜之間扛起重擔。這種父母常常不能如願,他們內心的希望值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沒有經受過挫折的孩子走上社會必定是處處不順,但他一般從不會反省自己,而是把責任全推給了父母和社會。

我們這個社會太推崇成功學,其實成功的人努力、聰明、運氣缺一不可,那是少數人。問題是多數人最大的一個誤解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我從小接受的都是成功教育,我一定會成功的。如果我成功不了,我就沒法開始以後的人生,我就沒辦法享受到其他的人生樂趣。

一天抱著這種想法但成功遙遙無期的人內心肯定是焦慮,壓抑的,一旦有引火線,極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成功不是一個數字,月薪4000元夢想著月薪一萬,但月薪10萬的人也為一個月怎麼賺100萬而苦惱。如果老是執著於此,估計這輩子都在疲於奔命,等臨死前才發現成功學毀一生。

所以,承認自己普通沒什麼丟人的。

信奉成功學的年輕人發現自己餘生都在走下坡路,而能經受住挫折的人會感恩日子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