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青島交運集團打造運輸旅遊「集合服務」新模式

改革開放40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安。40年的發展變化,彰顯了中國力量,我們每個人既是參與者,又是見證者。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感,正洋溢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即日起,我們開設專題欄目,旨在藉助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現改革開放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运集团打造运输旅游“集合服务”新模式

公交是城市發展方向的縮影,也是彰顯城市精神文明的流動窗口。川流在城市各處的公交,路過的不僅是一座座站牌,更承載了許多人的詩和遠方。對於市民而言,乘車體驗的舒適與否也許就能決定一整天的心情好壞。條條大路通羅馬,同樣的一處終點站,個人更習慣於乘坐的車次也不盡相同。

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运集团打造运输旅游“集合服务”新模式

青島交運集團

1907年,中國第一條城市公交線青島市區至嶗山柳樹臺開通運營;1910年,中國第一個汽車站,青島館陶路汽車站誕生。青島交運集團的百年曆程,是一部精編版的中國道路交通史。

品質塑品牌 交運品牌結出累累碩果

在青島交運集團,重文化、樹品牌的管理思路始終貫穿於整個企業的發展,而品質,更是交運的發展之魂。

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运集团打造运输旅游“集合服务”新模式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青島交運集團以發展品牌經濟為抓手,把“情滿旅途”客運服務品牌和“溫馨巴士”城市公交服務品牌,率先打造成享譽國內外的中國馳名商標,成為中國同類企業唯一擁有雙“馳名商標”的經營組織,成為國家重點聯繫的國有大型綜合交通運輸企業,是青島“品牌之都”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青島交運集團打造的“交運之情”公益品牌即是典型。例如其下設的愛心驛站已被中宣部授予全國學雷鋒示範點,在這裡,環衛工人可以免費獲得早午餐、免費查體等服務,甚至在中秋、春節假期,交運還會免費送環衛工人回家探親。

青島交運集團的品牌樹立起到了極佳的擴散效應。數據顯示,青島交運集團以溫馨巴士品牌撬動青島全域市場,構建起了“城區、城際、城鄉、鎮村”全覆蓋的大公交網絡,使青島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城鄉公交全域覆蓋的副省級城市。

交運始終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就車輛而言,青島交運集團就出現了日新月異的發展。

改革開放前,長途汽車運輸由於車況和路況都不夠好,車輛時速經常就在30公里至40公里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車輛的技術進步,不斷更新換代的現代新型車輛裝備了青島交運集團,加之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建成,現在的車速已經發展到時速100公里以上了。從車輛的技術等級、性能、功能、配置等多方來說,都出現了質的飛躍。

四兩撥千斤贏百姓口碑

在青島交運集團的心目中,要給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讓企業的轉型升級始終都踩在點子上,最根本的,是要以一個乘客的身份為公眾提供細節服務。

2000年10月31日31路運行後,青島交運集團在車上為公眾配備了收音機,但由於當時設備的功率、音質都不行,後來青島交運集團便萌生了一定要為31路的22輛車配好收音機的念頭。

後來青島廣播電臺副臺長專程到南方為車輛匹配了高質量的設備,此後,31路車不僅是交通工具,還變成了黨的精神文明陣地和傳遞交運文化的場所。每天早上6:30播中央新聞,7點播青島新聞,雖然只有22臺車,但是它們影響了青島,甚至全國。

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运集团打造运输旅游“集合服务”新模式

根據乘客需求,青島交運集團陸續在車上配備了紙巾、雨傘、垃圾桶、常備藥、塑料袋,甚至是小學生可能會遺落在家中的紅領巾。還在車上給報紙做好分類,給遊客準備地圖,凡是乘客可能需要的,都儘可能在車上配備好。

青島交運集團正是通過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四兩撥千斤,收穫了百姓的好口碑。

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运集团打造运输旅游“集合服务”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