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继开办高尔夫、奢侈品鉴赏、茶艺与插花等课程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文理系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实验班最近又开了一门新课程——潜水课。据称,今后还将考虑国标舞和马术等进入课堂。这是继厦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之后,又一家开设潜水课程的高校。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每周1次潜水课程 需修完2个学分

“这是复合实验班的选修课,”文理系旅游教研室主任冯景云介绍,目前该班10个学生全部选修了这门课程,“每周1次潜水课,相当于2个学时,一学期修完32个学时,就可以获得2个学分。”

6月26日,2016级旅游管理专业文体复合实验班(第三届)学生进行了本学期潜水课的第四次下潜实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给文理系十周年庆送上最暖心的祝福。在成都平水训练营,PADI成都潜水动物园俱乐部合伙人李琳和龚喜担纲主讲,首先回顾了教室里讲到的关于EFR紧急第一反应和海洋环保的相关知识,重点练习平静水域(泳池)的下潜以及面镜进水的应对技巧。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老师给学生讲解水下潜水技巧

冯景云表示,开设此门课程,除了受到系领导任雪花主任此前一直强调的“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交叉与融合”教改创新理念的鼓励,也源于现在人们对休闲旅游的推崇,“特别是新奇、刺激、休闲的旅游项目,人们更乐于尝试。”因此,在确保在校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文理系将潜水课程引入高校课堂。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热身完后,同学们准备穿上潜水装备下水

这门课程真“水” 背气瓶上课还上瘾

“抱着猎奇的心态而来,幻想着水下的童话世界。”这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对潜水课的最初印象。

该班学生黄福麟坦言,“我以为潜水课只是单纯的理论课,听老师说有实训课,我兴奋了一晚上。”赵野平是个女生,听说潜水课要在水下实训,她非常激动。“刚走到门口,看到放拖鞋的柜子时,感觉马上就要下水了,心里那个美啊。”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水下课堂——潜水课

乌黑笨重的潜水服、半人高的气瓶、巨大的脚蹼、可罩住半张脸的面镜……穿上这些装备后,赵野平进入水里,只剩下头露在水面上,当时她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像电影里的潜水一样,潜下去,但我又不知道该怎么下去,然后脚蹼在那里蹬,感觉非常好玩。”

黄福麟不会游泳,“我们4个人一起潜下去,有老师在身边,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在水下自己游,感觉比游泳还舒服。”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同学们操作熟练,井井有条

学生们纷纷表达了潜水课带给他们的那些新奇、惊喜和特别的体验。赵野平坦言,“潜水带给你新奇的视角,水中视野宽阔,生物繁多,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旦潜下去,你会爱上这种感觉,会上瘾的。”

冯景云介绍,文理系携手该校体育部打造的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实验班开设了很多特色课程:防身术(咏春拳),教会女生防身自保、男生强身健体;模特形象塑造,教会学生不断以美的规律设计并完善自己;职场形象塑造、茶艺、调酒、插花等课程更是带给学生艺术的熏陶与自身内涵的提升。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还有“旅游手语”、“奢侈品鉴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沟通心灵,感受个人良好的品味,在欣赏美的同时,从中获得品牌精神与匠心品质带来的启示。

“我们还有野外生存与急救,教会学生面对未知的危机和灾难时的应对措施,激发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锻炼其日后工作、生活的意志。”事实上,复合实验班最大的特色便是“旅游+休闲运动”的内外兼修。

冯景云坦言,大学时间很短,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高校老师除了让90后、00后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育他们的综合素质,今后文体复合班将不断引入新课程,比如国标舞、马术与国学等。让学生从探寻自然奥秘、博采文化经典,到专攻实用技能,从而在“一方天地”中尽情发掘兴趣,彰显个性,取得全方位发展。

整理自电子科大成都文理学院

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开设潜水课,把课堂搬到水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