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明月峽位於廣元城北23公里處的朝天鎮南1公里嘉陵江畔明月峽中。這裡扼川陝公路咽喉,兩岸絕壁如削,江濤拍岸,東岸石壁上仍遺留著長約半公里的古棧道孔眼。棧道開鑿於先秦,歷代續有修葺。《史記》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的記載。

公元前316年秋,秦惠王納司馬錯之策,命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率兵沿此道滅蜀。西漢劉邦屈居漢王,派蕭何維修棧道,川北一帶數十萬石軍糧和無數先民子弟經此出川,支援前線,故有“漢之興自蜀漢”之說。三國葛亮北伐曹魏,對棧道曾進行修整擴建使其成為調遣兵馬、運送糧秣的通途。唐代詩人李白寫下千古絕唱《蜀道難》。如今該峽谷集水道、纖大道、棧道、驛道、公路、鐵路古今六道於一峽,被譽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今日蜀道不再難。

★朝天峽-明月峽的來歷★

朝天因唐明皇“安史之亂”幸蜀,蜀中百官在此接駕朝拜天子而得名。

明月峽,是明清以來,許多文人雅仕崇賞自然風光,遂取李白“清風清,秋月明”的詩句而得名。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古棧道開鑿之謎★

古棧道同長城、運河一樣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創舉,其結構之科學,修建之艱辛。古代“五丁開道”的神話傳說一直流傳了幾千年,給古道的開鑿蒙上了一道神秘的色彩。《蜀道難》中有“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道相鉤連”的詩句。棧道的修建,究竟是半崖中懸繩吊筐?是河中搭架?還是橫向鑿孔、鋪板、鑿孔,依次而成?至今仍是一個謎。惟有東岸石壁上現存的數百個棧道孔眼,自身才能說個明白。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中國交通史博物館★

朝天古蜀道上的一個重要關隘,是廣元的門戶,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月峽內古今六道匯聚一峽的奇觀:

其一為金牛道(古驛道)。它是自三皇始至夏、商、週三代先民們沿嘉陵江、大巴山麓行走歷代形成的固定道路,遺址現存於朝天關上,古道寬4米,以青石板鋪地;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其二為棧道。棧道開鑿於春秋末年,距今有二千三百多年曆史;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其三為縴夫道,在峽谷的江兩岸,鑿有僅容一足的小道,險峻處直接鑿有人“腳樣”,縴夫須循腳樣而行;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其四為嘉陵江水道,嘉陵江支流穿峽而過,為當地的水運交通提供了方便;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其五是川陝公路,於民國24年興建;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其六為寶成鐵路,位於峽嘉陵江江西岸。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加上寶成複線和108新國道,有八條道路合此一峽,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罕見,被譽為“中國道路交通博物館”、中國道路交通的“活化石”,煥發出廣元人民在歷史長河中劈波斬浪,探索奮進的精神風貌,也是中國交通發展史的一個縮影。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老虎嘴★

開闢川陝公路時,明月峽全是石壁,簡直是無處下手。工程技術人員只好沿明月峽古棧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藥硬生生炸出一條凹槽式的道路。如今,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峽上方,就是老川陝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嘉陵江★

明月峽不僅僅可以走公路和棧道,還有通往縴夫道的路,在這裡,可以親密的接觸嘉陵江。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孔眼★

明月峽存有棧孔400多個,分佈在3公里長的堅硬崖壁上,從南至北分四段,其中峽南段和中段最為險峻,峽南段上下層壁眼多達三至四層,峽南第二段有三層、二層、一層之分,中段老虎口壁眼多達六至七層,孔眼與孔眼的左右距離為180釐米,上下相距200釐米。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孔眼口呈方形,邊長43-45釐米,深39-95釐米,孔洞向內斜,孔內底端的下面有一小長方眼,為栓眼,起固定作用。河底的支撐眼多為半圓孔,內壁較深。

明月峽先秦古棧道的形制極為科學,在全國棧道群中最具代表性,孔眼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觀賞價值、研究價值。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蕭何異舟明月峽★

蕭何碑遺址現存於明月峽老虎口下,碑文為“……沛公為漢中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王留公於南鄭,收巴蜀租給助軍糧……” 。此段文字可佐證劉邦派蕭何維修明月峽棧道的史實。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諸葛亮伐魏局蜀★

諸葛亮北伐曹魏,常有“糧盡退”的困惑,曾派費棉對此道進行修整,使其成為調遣兵馬、運用糧秣的通途。“木牛流馬”這一交通工具也為適應蜀道運輸而制。但終因蜀道太難,加之蜀國乏力,導致北伐最終失敗。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陸游魂斷明月峽★

詩人陸游面對南宋政府不圖進取放棄西北抗金大業的作法,心情極度悲痛,在從漢中南鄭至成都任職途中,他象一個失魂落魄的危重病人,神情恍忽,乘一葉扁舟,過望雲灘,不慎將在南鄭時所作的《山南雜詩》百餘篇墜入江中。查古望雲灘,就在明月峽出口處不遠。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張獻忠威鎮明月峽★

公元1644年,廣元、昭化是張獻忠大西政權的地盤,其時成都生員顏天漢欲北至陝西請李自成入蜀,途經明月峽為張獻忠所部巡邏兵逮捕,然後押往成都殺死。歷史上著名的張獻忠大西政權“殺士子”的事件由此而生。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千里蜀道,在漢唐時期是全國政治中心,長安與西南地區相聯繫的重要驛道,是秦蜀兩地政治,經濟,文化相聯繫的紐帶, 是我國最古老的“國道”。

★金牛道與米倉道★

◆金牛道◆

戰國中期(公元前316年前後)

成都-德陽羅江縣-綿陽梓潼縣-廣元劍閣縣-劍門關-昭化-嘉陵江-廣元朝天區-陝西寧強縣-勉縣-漢中。

金牛道又叫蜀棧,金牛道是古代川陝的交通幹線,此道川北廣元到陝南寧強一段十分險峻。詩人李白讚歎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就是指的這一段。

金牛道的開闢時間或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名源於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所以也被稱為石牛道,又稱南線道或蜀棧。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傳說最早見於西漢末年著名學者楊雄所作的《蜀王本紀》,其後闞馬因《十三州志》、常璩《華陽國志》、酈道元《水經注》等書均有記載。

金牛道的得名,源自一個傳說:蜀王已有“褒漢之地”,因獵谷中,而適與秦惠王相遇。其後秦欲攻蜀,在二王相會之處列置了幾頭石牛,在石牛的尾巴下邊置放了一些黃金,揚言石牛能糞金。蜀王貪金,但是秦惠王說道路艱險,運不過去,命五丁力士率千餘人鑿山開路迎牛,於是就有了金牛道。

而實際情況更可能是戰國後期,蜀國與秦國共同開發的一條連通秦嶺內外的商貿與文化交流的通道。

金牛道是古蜀歷史上首次見於史書的道路。從建成以來,金牛道便成為聯繫川陝最重要的蜀道。而現代的川陝公路、寶成鐵路也沿金牛道修建。

考古學家在昭化有不少重要的發現,包括一座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周古城址。而金牛道的歷史,也可以從昭化講起。

蜀王開通了金牛道,覺得這裡位置重要,便把自己的弟弟葭萌封在了昭化。不過葭萌馬上就起了反叛之心,他甚至打算與三峽一帶的巴王聯合,進軍成都。蜀王親率大軍平叛,葭萌跟巴王自知抵擋不住,就去秦國求援,秦惠文王便藉此機會伐蜀,在昭化附近打敗蜀軍,之後又滅亡巴國,盡收巴蜀之地。

史料顯示,秦滅巴蜀後,對巴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史記·貨殖列傳》記“秦破趙,遷卓氏……諸遷虜少有餘財,爭與吏,求近處,處葭萌”。葭萌,就是現在的昭化。這次在昭化附近除了古城址外還發現了一批戰國至西漢的墓葬,具有秦文化的特點,似可證明,當年秦人入川,正是從這裡的金牛道上走過。

後來劉備從荊州入川,駐兵於此,最終成就帝業,便把這裡改名為漢壽,寓意蜀漢的統治與日月同壽。不過,到了宋朝,趙匡胤派手下大將王全斌經金牛道攻打後蜀國,結果王全斌一路燒殺搶掠。趙匡胤知道後,為示安撫,便把這裡改名為“昭化”,寓意“昭示帝德,化育人心”。

古時的昭化,不僅是金牛道的要衝,也是重要的水運碼頭。嘉陵江在城東與白龍江匯合,直通古渝州(今重慶),因此城中終日是舟船川流不息,車馬絡繹不絕。“桔柏古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地,唐代的杜甫、明代的楊慎都有題詠。

金牛道上,最險要之處就是劍門關。綿延數百里的大劍山七十二峰形如利劍,卻在其中有一個天然的缺口,這個缺口便是今天“劍門關”之所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說的也正是這裡。

以一敵萬自然是誇張了,但劍門關確實是從未被人從正面攻破過。蜀漢後期,姜維以三萬之眾,憑藉劍門關的天險,抵禦鍾會的十萬大軍,還多次取勝。直到鄧艾偷渡陰平道,劉禪不戰而降,詔令姜維投降,劍門關這才失守。

五代時期,當時還是後唐大將軍的石敬瑭,也無法從正面攻破劍門關,他只能派人繞道,前後夾擊方將劍門關拿下。後來,徐向前率領的紅軍,也是從東、西、南三面包圍才攻下劍門關。徐向前對劍門關的地形記憶猶新,“戰後,我去劍門關一看,真是個奇怪的地形。你從北面來的話,它是個高山,一壁千仞,險惡萬分。你從南面來的話,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難。”

廣元往東33公里,有明月峽。這裡原名朝天峽,因唐玄宗來此避難,當地官員在此接駕朝拜而得名。明清後,取李白“清風清,明月明”的詩意,改為明月峽。

這段峽谷特別之處,就在於這裡集水道、縴夫道、棧道、驛道、公路、鐵路古今六道於一峽,有遠古時候山民們走出的羊腸小道,有通過這裡的金牛道,有峽中江邊船工們修建的縴夫道,有嘉陵江上的船道,有民國時期修建的川陝公路,還有川陝公路對面的五十年代修建的寶成鐵路隧道。所以,這裡也被譽為“中國交通史博物館”。

想要開通金牛道,就必須想辦法通過明月峽。古人的辦法是在崖壁鑿孔架木,修建棧道。到了近代,棧道無法滿足交通需求了,就必須在此開闢公路。但是明月峽全是石壁,簡直是無處下手。工程技術人員只好沿明月峽古棧道的上方崖壁,用炸藥硬生生炸出一條凹槽式的道路。如今,這段凹槽式的公路仍留在明月峽上方,就是老川陝路上有名的“老虎嘴”公路。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米倉道◆

漢中—南江—巴中—渠縣—合川—重慶。

米倉道因為翻越米倉山而得名。從漢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倉山,然後順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轉嘉陵江而抵達重慶。

米倉道全長250公里,繞山越嶺,攀行其間,如騰雲駕霧。

明月峽-蜀道難於上青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