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哉生明》——武自然老師詩作《自畫像》賞析 作者:孟好旻

《哉生明》

——讀武自然老師詩作《自畫像》有感

看到《自畫像》,我立刻想起了梵高。

最愛“自畫像”的是梵高,1885到1889四年間他畫了四十多張自畫像。這些作品記錄了他的痛苦、恐懼、迷惑、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凡高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那時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那麼在今天,好吧,偉大的畫家最終變成了幽靈。

自畫像,是作者自我剖析,自我歸納,自我驗證的完結篇。讓每個讀者進入主觀視角,對作者進行重新認識。但在這首武自然老師的《自畫像》裡,只有一個孩子……

一個愛唱歌的孩子

以千孔的魔笛

吹奏著輕盈的自由

自由的香甜

武自然老師,說自己是一個孩子,“一個愛唱歌的孩子”。千孔的魔笛是他手中的筆劃,在潔白的紙張上書寫一篇篇甜美的,婉轉的,或者是高昂的,激盪的詩篇。“自由”、“香甜”的定語,從武自然老師詩集《自然的詩》的每一個篇章裡洋溢——

《別怕,咱們回家》——熱愛

《今夜,我揹著月亮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找你》——回味

《有一種夢想,在掌心開放》——期許

《秘密》——情懷

《原色懷想》——詩意

《巔峰時刻》——讚美

無論怎樣的生活經歷和現實考驗,都無法抑制詩人內心最本初,最明亮的美好!

一個愛幻想的孩子

枕著月之柔沒的漣漪

矢車菊一樣幽藍的夢

在心中開滿

這一段,是心境與夢想的描繪。

裝滿幻想的大腦,舒緩於月華之中,沉醉藍色的夢境。

一種明媚,靜謐的意境悠悠蔓延開來。如果說第一段,是詩人內心的具象體現,那這一段就是詩人靈魂的追求和對現實世界的期盼——平和,安心,靜美。這種自我內心的剖析,從另一面來說,又是對浮躁的現實一種率真的評判。

一個愛流淚,愛朗笑

又愛雙唇緊閉的孩子

用純粹如晶體的語言

牧放著虹一樣和諧的情感

前兩段靜態的美好,在第三段,武自然老師,卻雕畫了一個感性,敏感的孩子。這個孩子的語言,就像詩人晶體般的字句,而虹一樣和諧的情感,正是詩人詩篇裡綿綿不絕的憧憬,讚美與熱愛。

這篇詩作篇幅不長,分三段描寫了“孩子“的樂曲,夢境,情感。其實,這就是武自然老師最獨特的寫照,自由香甜的樂曲是詩人筆下的多彩的詩,靜謐幽香的夢境就是詩人純淨自然的心,和諧純美的情感就是詩人澎湃的魂。通篇意識的流淌真切而自然,童話般的純真自由呈現;而藉助一個”孩子“的身影,定格了一個真摯的形象和幽遠的意境;原色的場景,夢幻的空間,都暗示著詩人對於現實和藝術之間的啟蒙與本性的迴歸。

從現實意義上來講,現下有為數不少的所謂的詩人委頓的呻吟,迷離的慾望,狂躁的嘶吼,製造了一股股文化霧霾,一片片情感霧霾,一陣陣情緒霧霾,像病毒一樣,企圖感染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可又總會有更多的鬥士出現,用美好,用純真,用力量和勇氣在戰鬥,哪怕他只是個“孩子”!而這一點,正是詩人武自然靈魂深處對人生和藝術的鏘鏘主張。

偉大的梵高在畫布上神奇地復原了自己。

武自然老師在紙張上描寫了自己,還釋放了人性本初的純善與靜美。

在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畫面——武自然老師挽著一個,精靈般的孩子,在藍色的悠揚的世界裡,奔跑著,高歌著,歡呼著,天際浮現著七彩的虹霓,虹霓的上空,一輪無缺的明月,光華奪目。

哉生明(出自《尚書 . 武城》)——釋義:月亮開始放出光輝

附:《自畫像》

一個愛唱歌的孩子

以千孔的魔笛

吹奏著輕盈的自由

自由的香甜

一個愛幻想的孩子

枕著月之柔沒的漣漪

矢車菊一樣幽藍的夢

在心中開滿

一個愛流淚,愛郎笑

又愛雙唇緊閉的孩子

用純粹如晶體的語言

牧放著虹一樣和諧的情感

《哉生明》——武自然老師詩作《自畫像》賞析 作者:孟好旻

著名詩人武自然近照

《哉生明》——武自然老師詩作《自畫像》賞析 作者:孟好旻

孟好旻(左)與著名詩人武自然合影

作者簡介:孟好旻,筆名孟境,70後知名作家、評論家。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詩文,小學時代便發表了散文詩《雪後》、《媽媽的夜晚》、五言古體詩《出征》等。隨歲月雕琢思想漸深,便有了《紅夜》、《黑夜與黑狗》等見於報刊。今受網絡小說風潮影響,嘗試在網絡上連載小說,目前,小說《輕雲傳》在創世中文網連載,已更新一百餘章,五十餘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