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歷代皇帝官方肖像,端莊威嚴而又不失華貴


大清王朝先後歷經二百多年,在這短短的二百年間,中華民族歷經了無數的失敗和屈辱。從努爾哈赤到末代皇帝溥儀,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皇帝,通滿語和漢語。25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1616年登基,在位11年,年號天命。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後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1627年登基,在位10年,年號天聰。他決意承襲父志,入主中原取代明朝統治。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皇太極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44年登基,在位18年。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時也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6歲即位,由叔父多爾袞輔政定中原。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玄燁8歲喪父,10歲喪母,康熙後來回憶說,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在位13年。他對有礙於皇權的反對勢力大加撻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國庫收入,為乾隆朝社會的繁榮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即位之初,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平定叛亂等一系列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

但乾隆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時國庫財用耗竭,並重用貪官和紳,以至農民起義在其晚年也已層出不窮,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標誌。此圖為乾隆皇帝老年畫像。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嘉慶四年正月,弘曆死,始親政。顒琰親政後,立即剷除貪贓枉法蠹國肥私的權臣和珅,使人心大快,復多方採取措施,力圖保持康乾之盛世,但內憂外患重重,積重難返。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道光帝才智平庸,徒以儉德著稱。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在位期間,由於鴉片大量流入,造成了國力衰微,不能抵抗列強的侵略,釀成百年遺憾,簽定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在位11年,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為清文宗咸豐帝唯一的兒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間,清朝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等一系列的農民起義。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醇親王奕譞之子,清軍入關後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光緒帝富有進取精神,願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積極支持變法,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宣統帝即位三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條件日趨成熟,清王朝的敗亡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