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秦腔生角——康健海

康健海,男,秦腔生角。1997年從陝西省武功縣戲校畢業,被武功縣人民劇團錄用。在啟蒙老師魏孝忠的引薦下,康健海跟隨王印發老師學了他的第一個戲《別窯》。

人物經歷

著名秦腔生角——康健海

康建海,1962年生於陝西楊陵。1977年畢業於陝西省武功戲校。2001年從天水秦腔劇團進入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至今。1989年,對於康健海而言,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憑藉《殺廟》,他在陝西省“農行杯”大獎賽中獲得一等獎。時隔數月,甘肅省定西地區秦劇團的領導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關於康健海的報道,派人四處打聽他的聯繫方式。一月後,康健海正式調入甘肅省定西地區秦劇團,繼續著他所深愛的秦腔事業。

在定西地區秦劇團,康健海得到了黨小平老師的肯定與支持。在去天水市演出時,康健海更是連演4天,《打鎮臺》、《放飯》、《二堂舍子》、《金沙灘》等都被他唱得有聲有色。後來,康健海又進入到了天水市秦劇團,憑著自己的演技贏得了團領導和同行的肯定和讚揚,《金沙灘》、《放飯》、《殺廟》、《打鎮臺》、《下河東》等劇目成了康健海最拿手的好戲,也成了每次下鄉時的必演劇目。

著名秦腔生角——康健海

康健海時常在想:秦腔在甘肅雖然很受歡迎,但沒有一個很好地展示演員風采的平臺,而且自己的演技也被侷限在了一個圈子裡。1998年,西安市青年秦腔藝術團成立,團長樊允哲找到了康健海,經過近1年的努力,康健海捨棄了天水擁有的一切,來到了西安,並於2001年底進入了被譽為“西北戲曲最高學府”的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2003年10月中旬,著名作曲家瞿小松到陝北採風,途經西安時,無意間在茶社看到了康建海演出的《下河東》,當時一下子就被粗獷豪放、雄渾悅耳的秦腔深深打動。康健海怎麼也沒想到,這次“邂逅”為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使他成了將中國傳統秦腔與西方現代歌劇融合得完美統一的第一人。2004年3月,瞿小松再次來到西安,現代歌劇《莊周試妻》的導演莎布琳娜隨行。在觀看康健海演的《下河東》“趕駕”一折時,這位來自德國的女導演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趙匡胤”竟是她一直尋求的《莊周試妻》中“巫師”的最佳人選,當即與劇組商量由康建海來飾演巫師一角。幾天後,康健海便和瞿小松一同坐在了飛往德國的航班上。到達慕尼黑之後,整個劇組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排練中。談起當時的排練過程,康健海仍“心有餘悸”。“第一次彩排,我根本就跟不上節奏。從指揮的眼神裡,我可以看出他對我實力的懷疑。那時候,我真的心虛了。”彩排結束後,康健海找到了瞿小松,說不演了,瞿小松沒好氣地批評了他,說:“你唱了這麼多年秦腔,怎麼就不能唱歌劇了?藝術是相通的。你就按秦腔的板眼來唱!”經過幾天的發聲技巧訓練,康健海逐漸掌握了西洋歌劇的發聲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現代歌劇《莊周試妻》在慕尼黑進行的首場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演出結束後,現場觀眾將康健海圍了個水洩不通,紛紛要求籤名、合影,就連那位外國指揮也豎起了大拇指,用不地道的漢語說:“真棒!”此時的康健海,除了欣慰,更多的是激動和感慨。因為他為秦腔爭了臉。隨後,《莊周試妻》又在慕尼黑進行了2場演出,併到柏林演出了4場,均受到了各界好評。“7場演出,場場爆滿,那種場面,我永遠也忘不了。”兩個多月的國外演出不僅使康健海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更使他的唱腔科學合理。回到西安後,康健海整個人都虛脫了,體重下降了10公斤。

榮譽成就

2000年11月3日,農曆庚辰年十月初八日:第一屆中國秦腔藝術節開幕

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在古城西安開幕。這次秦腔盛會歷時13天,演出劇目31臺,其中大戲20臺,摺子戲7臺,清唱4臺,兩千多名秦腔藝術工作者登臺獻藝,十萬餘觀眾大飽眼福、耳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