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評論員:以人才集聚推動創新發展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們正處在強力推進全市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小康濱州的關鍵時期,急需一大批人才匯聚濱州、貢獻才智,創新創造、建功立業。此次舉行的“2018:渤海英才·博士故鄉行”活動,再次吹響了招才引智的“集結號”,這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赴福建江蘇浙江三省學習考察交流會精神,進一步落實創新發展理念、乘勢而上加快趕超的重要體現和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市對人才的重視與渴望,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招才引智作為創新發展的“動力源”,為推動濱州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性支撐。

招才就是招財,引智堪比引資,沒有大規模、高質量的人才作支撐,就很難改變在科技競爭、經濟競爭格局中的落後地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在南方考察歸來後深有感觸地指出,無論先進地區還是知名企業,無一不把人才放在第一位置,並由此實現了經濟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對濱州來說,創新能力不強、水平不高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創新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特別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資源”,領導幹部帶頭聯繫專家,使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的地位更加凸現,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人才發展的思想障礙、制度藩籬和政策壁壘,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構建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體系,把各方面人才積聚到提升產業優勢和綜合競爭力的實踐中來。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能不能吸引人才、積聚人才、用好人才,人才發展環境是關鍵要素。我市赴南方三省考察的城市中,都是常住人口多於戶籍人口,而我們是戶籍人口多於常住人口,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濱州對人才、人流吸引力還比較差。我們更需要在改善人才發展環境上下功夫,努力在思想認識、體制機制和服務觀念入手,創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為濱州創新發展注入強大活力。要貫徹實施好“渤海英才·海納工程”、支持人才創新創業“40條”等系列配套政策,努力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政策環境、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積極推進一系列具有人才競爭力的改革實踐,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土壤、創造機會,特別對高端人才,要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努力打造適合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無論是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還是引進人才,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我們既要運用好創新園區、創新機構、創新團隊等招才引智的有效平臺,著力打造一批層次高、影響大的重點實驗室,進一步提高對高端人才的承載力和吸引力,又要聚焦需求吸引人才,根據“5+5”十強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需要,搭建全方位、多元化引才育才平臺,實現產業發展與人才的良性互動。同時,創新手段用好人才,強化效益意識和柔性引才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還要在實踐中發現人才,以貢獻評價人才,不斷提高人才效能,推動更多人才不斷湧現。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只要我們解放思想、創新實幹,立足新的起點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環境和政策優勢,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積累人才優勢,進而轉化為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為全面建設更高質量更高水平小康濱州奠定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