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4大禁忌,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演講句句經典,抓住聽眾心,這不是輕而易舉可以做到的,這中間凝聚了演講的精髓,也同時體現了演講者對語言的洞察,瞭解語言上的禁忌。想要講好,需要老師的指導,也需要我們用心領略和實踐。記住:演講、口才是練出來的,不是看出來的。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從聽眾角度,演講中,你知道語言有哪些禁忌?我們要知道以下幾點。

語言的4大禁忌,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1、演講不等於炫耀和說教

人都有想表現的心理,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習慣說話講廢話,不給別人講話機會的人就是出於一種愛表現的心理,這樣的演講者在臺上讓人難以接受,如果你不僅廢話多,還喜歡炫耀和說教,那簡直讓聽眾無法忍受了。從心理層面講,愛表現,其實也反應了人向上追求和進步的願望,這並非壞事,但一定要有限度,如果過於喜歡炫耀自己,比如職業、出身、學歷等等,還喜歡當一個裁判者,評價別人的是非對錯,那必定會失去聽眾對你的好感,讓人敬而遠之。

有一次課堂裡有一位學員,是一位企業家,他來學習是因為一個困惑,為什麼每次他的招商演講,他講完自我感覺很良好,講話底氣十足,條理清晰,聽眾的反響卻很差。胡焱喬老師在課堂裡,一句話就點醒了他:一場好的演講,不等於炫耀。

對自己的產品自信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對自己過度膨脹就不好了。這位學員在表達的時候,可以看出,他對產品很有信息,但同時更多的是不斷在誇自己。也許他的本意是想告訴聽眾,我的產品很好,我本人也很優秀,但是效果本末倒置,聽眾對於他的自誇不僅不欣賞,反而有點反感。演講,是引領聽眾從你講的內容中去感受到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不是演講者自己講出來自己怎麼樣,這兩者表達效果是不一樣的。

語言的4大禁忌,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2、演講中忌諱廢話連篇

演講時最忌諱講廢話,尤其是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情,就不要用三句話,能用三句話講清楚的事情,就不要用十句話。能夠在話題開始的時候自然的把意思精準表達出來是演講中最重要的一點,往往很多演講者為了表達一個意思不斷地加以其他沒必要的廢話來解釋,講了半天聽眾還依然get不到重點,聽眾很快就不耐煩了。現在的演講和以前的演講不同,以前的演講是講得多,別人就會認為口才好,很厲害,現在的演講是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準確、最清晰的語言把一個觀點、事件或者產品闡述清晰,並且講得極富感染力。

因此,在焱喬演說課堂上,胡焱喬老師不僅從深層次剖析演講的真正意義,帶領大家切換思維,啟動內在驅動,也讓大家每次的分享都要做到“精準表達”,去帶語言的贅詞,修正無意義的表達方式。

語言的4大禁忌,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3、刻意表現、啊呀連連

有些演講者為了引起聽眾注意,總喜歡用上過於誇張的演講技巧,過分依賴於聲音、動作上的表現。動不動就感慨一下,動不動就驚訝一番,可能剛開始聽眾會覺得,這個演講者很有表現力,但是使用頻率過高,會引起聽眾反感。在演講中如果是正式場合,不建議使用太多擬聲詞或象聲詞,可以適當,任何東西只要過度,都會失去原有的味道。

語言的4大禁忌,所有打動人心的語言,都源於對人性的洞察

4、找到適合的聲音

你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演講時的聲音呢?大多數人都會忽略,除了熟悉的人提醒你,不然你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太過尖銳的聲音會在無意中破壞你給聽眾的感覺。從醫學層面講,聲音的音頻超過一定程度會讓聽到的人產生不安的感覺,嚴重的時候會讓人感到焦慮。

我曾參加一場培訓會,會場是全封閉式的,演講者在臺上講話的時候,因為嘴巴已經抵著話筒,話筒的聲音是以最大聲量在傳播,演講者的聲音還持續撕心裂肺的在“吶喊”,那聲音震得人頭疼,演講者絲毫沒有意識到,還有加高音量的跡象,課到一半,很多聽眾已經陸陸續續離場。

聲音並不是越高就越吸引聽眾,而是要找到它適當的位置。胡焱喬老師也說到,聲音是非常有力量的,無論什麼樣的聲音都有它意義之處,甜美的聲音讓人聽了心生愉悅,溫柔的聲音讓人內心平靜,渾厚剛勁的聲音讓人充滿信心,什麼樣的場合帶出什麼樣的情感,什麼樣的情感推動什麼樣的聲音。你堅定、乾脆、有力量、讓人聽著舒服的聲音,會讓聽眾覺得你的話是值得信任的,深入人心的。錄下你下一次演講時的聲音,聽一聽,如果你是聽眾,你會喜歡這樣的聲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