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點擊右上角“+關注”【KSF績效管理】頭條號,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導讀

馬雲曾在給員工的一封公開郵件中明確提出自己的考核激勵思維。我總結為六點,

1、核算的是KPI數據,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

2、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3、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4、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很多老闆、創業者並不是人力資源專業或職業出身,但他們必須是企業最大的人力資源經理,因而對人力資源管理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和見解。當然,從結果來看,馬雲的思維肯定是相對正確的,值得大家研究和學習。

不過,馬雲的主要焦點畢竟不在薪酬、績效的專業研究上,所以對KPI這種專業績效工具的認知肯定不夠全面。本文我將解讀馬雲的思維,剖析KPI的實際價值,並提出對KPI修正的方向和方法。特別希望對中小企業老闆、高管、HR朋友們帶來全新的思維和引導。

解讀馬雲對KPI的看法與要求,認識KPI的意義和問題

1、阿里巴巴必須堅持高績效的文化,要充分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我們絕大部分工作必須要能量化。

點評:價值量化、結果量化是衡量管理價值的重要導向。憑感覺、講感情、主觀化,是無法實現科學管理的。

2、KPI就象檢查身體時的各項指標。它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應該是我們公司健康的象徵和結果。完成了KPI絕對不等於萬事大吉了,就象身體某些指標正常不等於健康一樣。

點評:KPI通過數據化量化,可以反映出企業、部門、崗位的工作狀態與結果,這是KPI的一個重要價值。雖然說數據不會騙人,但是,一是做數據的人會讓造假數據,二是數據有多樣性和取向性,三是每個人對數據的解讀因角度不同而異,四是短期結果與長期結果會有矛盾,五是過程數據與結果數據需要取捨和平衡。

3、當然,我們必須有一些指標來檢測我們的工作。關鍵是哪些指標是必須的,是由誰定的等等。

點評:如何選取指標本身是有爭議的。指標提取的三個源頭:一是公司戰略取向和需要(戰略目標分解),二是崗位價值分析與提煉,三是當前經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問題。還要充分考慮“工作過程、結果、效果”、“部門、崗位、個人”、“考核、評價、激勵”等複雜事項之間的平衡。

4、這兩年我們的KPI考核,變得有些機械和僵化,甚至有非常嚴重的大鍋飯現象,對公司的發展非常不利,必須堅決改掉。

點評:重考核輕激勵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在製造表面繁榮和數據假象,或者只重視過程、狀態、表現而忽視經營成果。重視團隊成果而輕視個人的創造與激勵。考核是公司要的,而激勵是員工要的,重考核輕激勵,則是關注公司要的結果,而漠視員工要的動力。

5、KPI不是領導和員工討價還價的結果,而是由下而上的,根據對公司戰略的理解和對業務的把握,提出最合理的指標,以及相匹配的資源,這些指標必須是和上級溝通後達成的共識。

點評:考核是雙向性的,由上而下的分解目標,由下而上的擬定具體行動計劃。員工之所以對KPI目標討價還價,是因為這個目標要領導和公司要的,而不是員工要的。這種現象證明,激勵沒有做的情況之下,考核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6、這些KPI指標還很可能是根據內外部情況而動態的。年底客戶滿意不滿意,我們有沒有超過行業的增長,有沒有為未來的發展培養基礎,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點評:很多企業的KPI就是隻追求直接的經濟效益,例如營業額、毛利額、市場佔有率、利潤等等。KPI應該重點針對中高層管理人員,這是企業的經營團隊。作為經營者必須關注的整體平衡,包括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控維度、員工學習與成長維度。還要關注可持續經營的動態平衡,比如短期與長期的平衡、客戶價值與經營價值的平衡等。

總結:從馬雲對KPI考核的結果來看,馬雲似乎並不太滿意其實際價值,必須做出改變。但是,馬雲又意識到沒有KPI好象也不行,因為戰略要分解、工作要執行、結果要衡量、標準要明確、資源要充分利用。這就陷入兩難的境界了,沒有KPI影響了經營和運營,用了KPI又達不到期望,還可產生新的干擾。怎麼辦呢?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為什麼員工不喜歡被考核,老闆也開始不認同考核?

傳統績效考核有10處硬傷:

  • 單純偏重定量考核;

  • 過於關注關鍵指標;

  • 忽視績效考核管理;

  • 側重被考核對象;

  • 忽視對高層的考核;

  • 用人部門不主導考核;

  • 漠視企業整體利益;

  • 遺忘績效考核評估;

  • 強化考核分數;

  • 過於注重技術手段。

小結:做績效管理,要避免績效主義、過度績效化。

員工為什麼不喜歡被考核?

  • 1、考核是老闆要的,員工要的是激勵;

  • 2、考核目標訂的很高,員工很難達成;

  • 3、考核一手提高要求,一手做負激勵(做減法、扣薪);

  • 4、考核設計不合理,標準過高、內容過細;

  • 5、考核缺乏激勵,員工沒有動力。

老闆為什麼也不認可考核?

  • 1、考到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 2、因為負激勵,趕跑了優秀員工、經營人才;

  • 3、由於員工不認同,不能發揮激發士氣的效用,反而打擊了團隊;

  • 4、考核過程不嚴謹,各種造假和應付,流於形式;

  • 5、公司為考核做了大量的事情,包括數據、表格、軟件、崗位配置,甚至加薪,卻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小結:忽視員工的動力需求,輕視對激勵的設計,未能實現薪酬與績效更全面的融合。

沒有考核不行,做了考核也未必行,考核有哪些方法?

於此,我對比了一下BSC、KPI、OKR、KSF四大績效工具的功能價值: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四大績效工具的定位有哪些區別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四大績效工具的核心理念有何不同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四大績效工具各有所長、價值定位

現在是變革的時代,這個時代屬於KSF薪酬全績效模式!

KPI與KSF的主要區分?

  • 1、KPI是關鍵業績指標,KSF是關鍵成功因子;

  • 2、KPI反映綜合績效,KSF反映成功因素;

  • 3、KPI用於績效評價與提升改善,KSF用於衡量核心價值結果;

  • 4、KPI可與員工晉升、目標管理、特別激勵關聯,KSF則可直接與員工報酬體系掛鉤;

  • 5、KPI用於綜合績效管理,KSF用於價值與分配管理。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KSF比KPI更適合當前的市場環境!

為什麼中小微企業做KPI不如做KSF?

KPI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傷,影響其更多功能的發揮,同時也應看清KPI的運用是有很大侷限性的:

  • 1、關注結果遠多於過程。但是沒有好的過程如何發生好的結果。

  • 2、其本質為目標管控,缺乏系統性激勵性的績效改進。

  • 3、採用權重模式,表明其更適合作為評價方式,很難運用於利益分配。

  • 4、對數據完整真實性、流程系統性有高要求,否則無法發揮正常價值。

點評:當下盛行的KPI績效考核模式,其實更適合作為評價性工具,因此將KPI與局部薪酬掛鉤的傳統作法,通過一些浮動、激勵,雖然具有一定的正面價值,但意義並不大,持續向上的動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數流於形式或半途而廢。

我過去長期研究運用KPI模式,但發現真正對中小企業有價值的,我認為還是KSF模式。

從動力系統來看,KSF比KPI更有價值:

  • KPI強調公司的需要,KSF強調員工的需求。

  • KPI是要求員工為公司而做,KSF是啟發與調動員工為自己而做。

  • KPI沒有直接給員工足夠動力,KSF強調的就是必須強化源動力。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KSF更關注激勵,是對薪酬的重大變革!

員工肯定不喜歡KPI,但員工對KSF抱有特別的好感。

  • KSF是企業與員工共贏的橋樑,容易獲得共同利益的平衡。

  • KSF也是企業力量的爆發點,直指企業成本管控與利潤增長。

到底什麼是KSF?

KSF是一種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適用於管理者崗位和一線銷售。

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KSF怎樣保證員工和企業雙方的利益?

  1. 給員工增加加薪的渠道,員工只要乾的多,乾的好,就能獲得加薪;這種情況下,員工的工資是由自己決定的,所以他有這個動力去工作

  2. 員工加薪的同時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所以不會增加企業的成本,相反會增加企業利潤

KSF操作步驟:

  1. 找出與崗位相關的6-8個指標,這些指標就是員工績效的衡量指標

  2. 根據以往財務數據,找出平衡點。平衡點代表老闆和員工利益的平衡,所以是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一套方案

  3. 超出平衡點員工即可獲得加薪,員工有了工作的動力

  4. 員工加薪的同時不會增加企業成本,並能為企業創造收益

本文所講的三大模式 ,都是最適合 、最符合本土中小企業的薪酬激勵機制,本文案例實操內容來自《績效核能》,想深入學習更多,可以點擊下面淘寶鏈接進入,購買原版書籍,附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以一銷售經理的薪酬方案為例

銷售經理之前的工資模式是底薪+提成。除了銷售業績,其他一律不關注。老闆向我們反應,銷售經理每天都向底下的人施壓,也不關注員工的成長,導致該部門人員流失率極高,企業人力成本也增加。

那現在,我們可以將銷售經理的薪酬方案這樣設計:

我們可以看到,該銷售經理從單純以業績作為考核標準變成了多方面的考核,在平衡點的基礎上,他至少增加了4條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徑:

  • 1. 營業收入每增加20000元,獎勵50元,每減少20000元,少發50元;

  • 2. 均單單價每多50元,獎勵250元,每少50,少發250元;

  • 3. 電商成交率,每多1%,獎勵100,每少1%,少發100元;

  • 4. 成本率,每下降0.1%,獎勵50元,每上漲0.1%,少發30元。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銷售經理的KSF薪酬績效方案,改變底薪+提成的舊模式!

KSF實施後,對企業的利潤提升明顯,事實勝於雄辯!

史上最全的績效考核工具對比,最前沿薪酬設計思維竟然如此簡單!

KSF落地應用3個月的顯著變化

  • 1、9-12月員工加了工資,而工資費用率卻同比下降了2.49%(前1-8月工資費用率是增長14.91%)。

  • 2、雖然9-12月成本費用率同比上升了1.19%,相比前1-8月同比增加的10.79%而言,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改善。

  • 3、9-12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02%,而1-8月只增長了2.67%。

  • 4、最重要是利潤,9-12月同比增長13.20%,而1-8月可是下降了44.83%。

  • 5、假設在2017年整年落地KSF,相比而言企業可以多創造129萬元的利潤,而利潤率淨增長9.15%。

員工積極性的變化,更是明顯!不斷有應用這種模式的企業,和我溝通交流。真心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和欣慰啊!其實成就自己的最好不就是成就別人嗎!

對此你有什麼想法或建議,想要詳細瞭解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可以私信,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交流!

分享是一種美德,如果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