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地理|清淺流動,藏在玉帶河裡的侗家故事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勤勞的侗家人在玉帶河捕魚。(粟明輝 攝)

去往通道的旅程,顯得格外漫長。

雖然,高速的開通,讓懷化抵達彼岸近200公里的路程拉得越來越近。然而,源於“湘桂黔三省區交界處”的這一稱謂,讓我們的潛意識裡,對於通道的嚮往是悠長而神秘的。

此次的行程,無關歌舞,無關節會,僅僅是與一條河流的約會。

玉帶河,是到侗鄉通道的必到之處。這條起源於萬佛山脈的河流,介於東經109°32′12″~109°49′5″,北緯26°12′59″~26°22′33″之間,流經萬佛山、雙江、菁蕪洲、縣溪、播陽等5個鄉鎮29個行政村。一路奔流,最終匯入渠水,奔向浩瀚的長江。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芋頭侗寨。(粟勇主 攝)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夏天,玉帶河成為市民們游泳納涼的好去處。(李政燦 攝)

河流頌歌,絕不僅僅是那最清淺的流動

源出山間的涓涓細流,以其無數的匯聚,最後成就大江大海。因此,我們總愛歌頌河流,歌頌它的逶迤向前,也歌頌它兩岸的滿目青翠。在三伏天的猛烈陽光裡,我們走進通道的玉帶河,去尋找高山裡的歲月綿長。遇見菁蕪洲鎮老王腳村73歲的吳金照時,老人家正揹著鋤頭,在河畔的田地裡鋤草。儘管天氣炎熱,卻絲毫阻擋不了他勞作的決心。

吳金照身體硬朗,聽說我們想聽玉帶河的故事,把鋤頭一撩,便帶著我們往河邊走去。“好山,好水,玉帶河的故事說也說不完呢。”吳金照滿臉驕傲地說。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一路向前,只見不寬的河流沿岸,綠洲、淺灘逶迤其中。兩岸大樹青蔥,藤蔓纏繞,河邊水車飛轉。

對於玉帶河兩岸寨子裡的鄉親們來說,玉帶河的風光是四時不同的。春天,百花盛開、樹發新芽;夏天,魚遊淺灘、水鳥嬉戲;秋天,稻穗金黃、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這個時節啊,在玉帶河見得最多的就是各類魚和鳥。”順著吳金照的指引,只見青山下,水岸裡,一隻只白的、灰的小鳥,時而飛舞,時而停留,在水畔唱起一曲曲動人的歌。溪流平波緩進,水面下,若隱若現那遊動的魚兒,又給了我們許多的驚喜。

隨行的通道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九曲十八彎的玉帶河處在暖溫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再加上受到河水的調節,玉帶河沿岸的氣候冬暖夏涼。造就了沿河林帶茂盛,奇峰怪石蒼松似海,河流環繞如玉帶,玉帶間小島星羅棋佈。由於餌料充足,水草豐美,玉帶河成為鳥類生活的天堂,這裡生活著白頸長尾雉、鴛鴦、白鷳、斑頭鵂鶹、紅腹錦雞紅隼、阿穆爾隼、灰背隼、雀鷹、日本松雀鷹等20多種國家一二級級保護鳥類,是全國重點鳥類遷徙地。

水草豐美的河流,孕育的又豈止是鳥類的天堂?我們從無人機裡俯瞰玉帶河,只見河水在山間蜿蜒穿行,一路向前奔流,沖積出大量的河谷臺地,為玉帶河沿線山麓河岸的村寨提供豐盈的沃土。

老王腳村,就是沿岸 29 個行政村裡普通的一個。儘管玉帶河沖刷出的峽谷地帶並不廣袤。然而,老王腳村勤勞的人們,仍然在田地裡種植出水稻、紅薯、玉米等作物。同時,還在山上種植松、杉、楠竹等樹木。一輩子未走出大山的吳金照,正是依賴玉帶河的滋養,將三個兒子撫養長大。而今,三個兒子裡已經有兩個走出了大山,在縣城工作。留守山村的大兒子更是成為老王腳村連任三屆的老支書,用他的光和熱紮根在鄉土,服務於鄉鄰。“農村人嘛,靠山吃山,只要肯幹,餓不到的。”吳金照說。上山可種樹,下河可捉魚,進田有稻子。這一切,都是玉帶河的恩賜。

如同吳金照一樣,玉帶河兩岸的山林大地裡,講著純正侗話的人們,躬身在田地裡,用汗水畫出了這個夏天最美的弧線。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玉帶河風景(粟明輝 攝)

時光停滯,蒼老的侗寨到底在這河邊駐紮了多少年?

我們繼續沿玉帶河行走,通道宣傳部的工作人員說一定要帶我去看看縣裡保存最為完好的侗寨。於是,我們便來到了距通道縣城雙江鎮約12公里的芋頭古侗寨,這是一處位於狹長谷地的村寨。

芋頭侗寨地勢西高東低,最高峰為芋頭界,形似芋頭,海拔達1142米,芋頭寨因此得名。當地人給我們鋪開的一幅寨子平面圖顯示,呈長方形的芋頭侗寨分為上、中、下三寨,玉帶河的支流芋頭溪自西向東穿過,村寨主要的公共建築和幹欄式民居沿溪分佈。據史料記載,芋頭侗寨侗現存的幹欄式民居最早可追溯到清代中晚期,距今約200餘年。

“寨門是進寨的標誌建築,它最初的功能是防衛,如今更多的是作為進寨的通道和地域的標誌。”在通道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從寨門而入,一路感受風雨橋、鼓樓、薩壇、戲臺等各種侗族元素,一路去追尋侗族文化那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進入寨子,只見大路小巷均由石板鋪成,彎彎曲曲、高高低低地通到每戶門前。踩著青石板,迎著山風拾級而上,從這家的門口走到那家的院子,從這家的水塘走到那家的屋後,時光的疏影在這裡被一點一點地拉長。

而後,我們沿小路拾級而上,跟著河水的方向,往芋頭侗寨較高的地方走去,沿途都是侗式民居。智慧的先輩們在選址構建這座村寨時,充分考慮到採光、水源和朝向的合理性,使這裡無風平靜,安享豐沛。沿既定路線,走到始建於1789年、位於半山的崖上鼓樓時,視野變得更加開闊起來。繼續向前,直至村中最高的龍脈鼓樓時,俯瞰古寨山腳下的村舍、魚塘和稻田以及小溪,一股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隨著古老的寨子被當地政府逐步開發,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座大山深處的寨子。如今,家家戶戶或開家庭小餐館,或辦小民宿,讓平淡的日子因遊客的到來而生機無限。

正是暑假時分,平日裡寧靜的寨子裡一下子多了許多孩子,而顯得越發熱鬧起來。偶爾三五成群的遊客,帶著相機穿寨而過,寨子裡的人早已見怪不怪。

村外那條淺淺的河邊,戴著頭帕的婦女正漿洗昨夜換下的衣裳,幾隻麻鴨順水嬉戲,偶爾低下頭去水底啄食蝦米。“這天熱,走,到家裡喝碗油茶去。”有幾個站在岸邊收拾物品的女人熱情招呼。勤勞樸實的侗家人,對於外來者,總是如此的熱情。

和芋頭侗寨一樣,在玉帶河畔,無數個侗寨就這樣安心駐紮在它的岸邊。每一座寨子專屬的風雨橋,同樣安祥地橫跨於河流之上,傲視百年風霜。老去的人們,時而與身邊納著鞋底的婦人閒嘮,時而安靜凝望,就這樣在風雨橋上讓生命無聲地流動。而那些逐漸長大的稚嫩小生命,與侗寨裡梭梭的紡線聲,又讓這些古樸的寨子,充滿了溫情與希望。

一河向東,在最淳樸的節奏裡唱著嚮往的歌

這天一大早 ,萬佛山鎮官團村村民陸定斌的農莊開始忙碌了起來。廚房裡,兒子陸偉正與廚師們協調今日的特色菜品,一旁的老陸將所需的牛肉、草魚、羊肉等分量逐一記下,並打電話讓給在村裡的侄子送來。兒媳和老伴領著從村裡請來的9位大嫂到各家各戶採買蔬菜,一會兒就要拿到河邊來洗了。

老陸的城坪農莊是玉帶河沿岸功能較齊全的一家,提供了燒烤、飲食、玩水、娛樂等項目。這幾年,隨著玉帶河美景逐漸被外界所瞭解,老陸的感觸最深“: 我們家的農家樂能一次性提供六、七十人左右同時用餐,遊客多的時候,經常廚房人手不夠,人手都是從村裡請來的。遊客們吃的蔬菜基本上是在村裡買,我們這裡風景美、遊客多,大家地裡種出的農產品也不愁賣,靠著玉帶河,大家都能有一份收入。”

而家住玉帶河上游的原城坪村村民石慶偉,藉著玉帶河迷人的山水風光,在河上做起了竹筏載客的生意,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來“: 這是我自家的小船,以前就靠它打打漁,現在每天都有遊客要租我的船,我就乾脆用它來載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掙個兩三百吧。”

生活總向前,村民多向往!

在玉帶河畔,罈子裡的醃魚、醃肉,山上採的野菜,鼓樓裡的臘肉,屋簷下的香腸,還有溪流裡的河魚,這些最生態的味道,流連著侗家人千年的傳承與期待。因此,他們總是迫切地希望有人進來,嘗一嘗侗家的味道,看一看玉帶河的風光。

幸運的是,當地政府正著力於打造玉帶河國家溼地公園,一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情懷交融、旅遊休閒與科普學習交織的理想場所,正雛形初現。那麼,沿河而居的人們,嚮往的生活,就在不遠處。和老陸一樣擅長經商的侗鄉人,日子也會越過越富裕。

結束採訪時,金色的夕陽揉碎了光斑,溫柔地灑向平靜的玉帶河。歸家的鴨子成群而過,打破了河面的平靜。不遠處,河岸邊嬉戲打鬧的孩子,在依依垂柳下,笑容醉了一地。

“拜顏羅,記藕羅。”(侗語,意為:回家咯,吃飯了。)一聲溫情的呼喚,屬於玉帶河的夜晚時分來臨了!

(本報記者 史琴 通訊員 李尚引)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玉帶河隨處可見的淺灘。(粟明輝 攝)

怀化地理|清浅流动,藏在玉带河里的侗家故事

俯瞰玉帶河流經的下鄉村段。(粟勇主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