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譯文

治理大國,就像煎烹小魚一樣。用大道來領導天下,那些鬼怪就不能顯靈了。不僅鬼怪都不顯靈,神也不能干擾人了。不僅神不會干擾人,聖人也不會干擾人。神和聖人都不干擾人,因此自然的稟賦就都回到人民身上了。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經典解讀

本章主要講治國的道理。其中,“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句大大有名,傳頌甚廣。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煎魚喻治國。“烹小鮮”就是煎小魚,小魚很鮮嫩,用刀亂切或在鍋裡頻頻攪動,肉就碎了。這提醒執政者,治理國家也要像煎小魚那樣,切莫常常折騰。

此外,這一章還講到了鬼神,但這並不是說老子是有神論者。其實,老子並不相信鬼神。這裡是說,鬼神都不傷害人,治理國家的執政者,就更不能夠傷害、煩擾人民了。

這段話流傳極廣,幾千年來都深刻影響著中國的政治家們。這段話從治國為政的角度來說,從“無為而治”的道理裡面,提出無神論傾向的見解。無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無為的主張在政治上的運用。老子很看重“無為”,提出“為無為”,提出“無為而無不為”,反覆說明這個道理,多方運用這個道理,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見解的發揮。它把這個道理運用在治國為政一方面,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當“民忘於治,若魚忘於水”,就不需要再用宗教來輔助政治而謀之於鬼,於是鬼神無靈了。鬼神不再有任何作為,是為政的人“無為”的結果,符合於“道法自然”的無為的規律。

確實是這樣,這段話還指出了為政的關鍵所在,即安靜無為,不擾害百姓,否則災禍就要降臨。要保證國家的穩定,執政者就必須小心謹慎,認真嚴肅,不能以主觀意志隨意左右國家政治。老子用極其形象、簡潔的語言,概括了這個極其複雜的治國謀略。如果以個人的主觀願望去改變社會,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會無所適從,國家就會動盪不安。相反,如果國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夠得到堅定不移的貫徹執行,就會收到富國強兵之效。如此,則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於導致禍難的發生。

《道德經》經典解讀+智慧案例 第六十章 其鬼不神

智慧典例

乘坐飛機的“神人”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這是老子在本章闡述的一個重要的唯物主義觀點。“道”是萬事萬物本身固有的內在本質規律,“以道蒞天下”用現代的語言來描述,就是按照“科學規律”行事。

那麼,在“道”沒有“蒞天下”的時候呢?也就是說,在大量的自然現象還沒有被揭示出來,科學知識還沒有武裝人們頭腦的時候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為了贏得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優勢,於1943年佔領了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鍾馗斬妖除魔這個島上住著一些土著人,他們過著原始的部落生活。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島之前,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外來的現代文明。他們困守在這世界的一隅,只有藍天、海鷗和無盡的波濤與之為伴,一直生活得比較艱苦。

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島以後,一下子帶來了很多發達的科學技術。轟隆隆飛行的飛機降落在新修的簡易機場上,運來了大量的物資。尤使土著人感興趣的是,飛機運來了各種食物。在他們眼裡,那些穿著稀奇古怪服裝的海軍陸戰隊成員,每天幾乎不用幹活就能吃上好的食品。他們覺得,所有的奧妙都來自那些飛機,飛機可以自動生產出各種食物,就像神話中的“聚寶盆”,好東西一個勁兒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不過,沒過多久,美軍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放棄了這個小島。土著人懷著複雜的心情看著那些“神人”坐著飛機,消失在茫茫的碧海藍天之間。這個小島很快被現代文明遺忘了,再沒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小島上的土著居民卻永遠忘不了現代文明帶給他們的衝擊。

幾十年後,一支考察隊終於登上了這個小島。眼前的情景卻使他們大吃一驚,這些島上的居民竟然憑著記憶力,用草木紮成了一個飛機模型,還在這個飛機模型前修了一條如同飛機跑道一樣的路。不僅這樣,他們還每年在飛機模型旁舉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眼巴巴地盼著那些駕著飛機的“神”能再一次光臨小島。

很明顯,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成了小島居民心目中的“神”,飛機則被看成了“神器”。那些年老的土著人,每當祭祀時,就會向年輕的一輩講述這樣一個“神話”:很久以前,有一些神人,騎著飛龍,光臨了咱們這個小島……

人們在不斷探索事物的奧秘,科學知識也在不斷髮展,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接近其本質。之所以能夠產生一些鬼神邪說,就是因為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得不到科學的解釋。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自然現象的面紗不斷被揭開,鬼神邪說就越來越站不住腳了。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能提出如此精闢的唯物主義觀點,實在不愧為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