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樂觀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理性樂觀派》: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樂觀者眼裡的世界是樂觀的,悲觀者眼裡的世界是悲觀的。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意思。

這是筆者對《理性樂觀派》這本書的理解。

1.“理性樂觀”的源起

《理性樂觀派》的作者馬特.裡德利Matt Ridley在創辦於1843年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工作了8年,在《星期日電訊》和《每日電訊》開設了7年專欄。

他最先是在牛津大學做動物學博士,然後去當了一名記者。所以,馬特.裡德利寫的書基本都是從基因、本能、進化和生命講起的,那才是他的老本行。

截至2001年出版《理性樂觀派》,馬特老師擔任了國際生命中心機構的主席、英國北巖銀行的非執行董事長。

他撰寫的書多多,曾入圍六大文學獎。馬特老師現居盧森堡,妻子是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系的高級講師。但他究竟多大歲數竟然查不到。

《樂觀理性派》羅列保持樂觀的理由,始於五十萬年前中石器原始人時代,終於互聯網時代,涵蓋整個人類歷史,跨度很大,談天說地,海量信息。

消化起來很花時間,雖然不燒腦,若要透徹理解,需要多讀幾遍。

本書說明了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行為方式遠古就有,這種“專業分工和相互交換”形成了集體大腦,是逐步推進社會繁榮和文明發展的精髓內核。

五十多萬年前的分工和交換習慣一直延續至今,持續推進現代人類集體大腦的創造發明能力。所以,以後的經濟會前所未有的繁榮昌盛。

大量 “理性樂觀”的論調,是基於探討人類基因組圖譜而得出的科學結論。

所以,“理性樂觀”無可辯駁。

2.一個充滿遺憾,也充滿生機的世界

悲觀者持續預告厄運事端。

人口爆炸、全球饑荒、酸雨、瘟疫流感、海平面上升。以及霧霾汙染、腐敗和仇恨、核戰和恐怖主義等等。

18世紀馬爾薩斯陷阱:算術級數增長的生存資料養不活幾何級數增長的人口。

因此,多出來的人口,會被某種形式消滅。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1942年的小說《1984》,刻畫了38年以後極權政治扼殺人性的恐怖,提示人們要當心。

查爾斯.利德比特說個人主義、技術和全球化正迅速把我們帶向地獄(參考本書P216)。

連在超市購物,也有好事者說,商品這麼多,你包包裡的錢有限,打道回府吧。

2008年的金融危機更是悲觀者的悲觀理由。

世界經濟體系走到了崩潰的邊緣,龐大的債務泡沫破滅,出口急劇下降,全世界的失業率猛增,世界貿易萎縮。(參考本書P7)

悲觀者要大家一起憂心忡忡,一起焦慮,認為好日子到頭了,哪怕是站著也不安全。

連作者馬特老師也一度被帶進溝裡。

作為英國北巖銀行的非執行董事長,銀行流動性短缺,致使債券違約,他愧疚,認為自己脫不了干係。

馬特老師對社會發展完全依賴資本和資本市場產生了懷疑,對自己國家的政府的住房和貨幣監管政策也產生了不信任。

好在他說自己要早些看到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的實驗就好了。

弗農.史密斯的實驗證實,資本市場極易產生泡沫,若不謹慎監管,就會自動崩盤。但直接給人們提供消費的理髮、餐館之類的服務行業,市場運作和創新及其有效。

所以,創新發展商品、服務和觀念市場,危機就會有效克服。

對某個特定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馬特老師看到了遺憾,同時也看到了蓬勃生機、發展和興盛。

馬特老師說,儘管有這樣那樣的抱怨,哪怕處在嚴重的經濟蕭條之中,眼下也比從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友善。

富者更富不假,但貧者並未愈窮。

人類在近一萬年的時間裡,人口從1億增加到100億,拿中國來說,中國人比50年前富裕10倍,生育速度降低,預期壽命長了28年。

在歐洲,即使是兩次世界大戰也沒有阻礙倖存者的壽命。筆者昨天看了央視四套報道的一位二戰時期陳納德飛虎隊的飛行員陳科志,他參加過駝峰行動,現居美國洛杉磯,今年已經94歲,但看上去還比較健康。

災害頻發,事件多多,悲觀者的涼水隨時會潑來,但現代人依然享受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的和平、教育、醫療、旅遊、電影和通訊手段。

今天比昨天好,這是悲觀主義者也應該看得見的事實。

3.城市是人口、智慧、技能的集散地

城市聚集了眾多人的交換:專業的交換,思想的交換。促使了集體大腦的進化。

人和其它動物相比,人類智慧的進化是代代相傳,代代積累。 “集體大腦”就是這個意思。

石斧,可以由一個猿人打造,但是一臺計算機不可能由單個人完成,這是技術演進、積累的成果。

產業化是群體智慧和群體勞動形成的製造規模。就像有些土特產,比如老乾媽豆瓣醬,開始是個小手工作坊,產業化以後做大,才行銷海內外。

城市化是產業化的基礎,勞動力湧進城市,用集體的智慧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生活、工作的必需品、消費品和奢侈品。

繼而勞動者收入增加,又產生新的需求,刺激出新的創新成果。

這是螺旋式的善性循環。

20世紀90年代,城市貧困人口下降,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都在城市。所以,城市越大,自然推高現代化程度。(參考P141、P215)

在富人眼裡,城市似乎擁擠又骯髒,可在進城的打工和創業者眼裡,特別是年輕人,城市是離開窮困的棲息地。

城市可以改變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閉塞生活,不管生活條件多麼差勁,城市始終充滿機會,充滿希望,充滿了可能性,比在家鄉有更大的發揮天地。

2008年,全球首次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的一半。

作者說,亞非拉的農民們潮水般的離開故土,遷徙到城市。他們脫離了體力勞動,轉而開始去探索以集體大腦為基礎獲得報酬來維持生計的生活。

想象一下,他們的下一代就是城市的新居民。生生不已。

而這其中,人的本性沒有變,但是在新天地裡,技能、思想的碰撞、嫁接、融合,又形成了新的技能和新的思想。這些積聚,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基因”突變。

一堆散亂的零件,彼此孤立,就沒有功能。一旦按照圖紙組裝起來,就是一臺功能強大的計算機了。

法國分子生物學家弗朗索瓦.雅各布說:創造就是重組。一大群人的技能、思想重組就會產生奇蹟。

4. 貿易是一臺神奇的機器。

經濟學家約翰.諾伯格說:貿易就像一臺神奇的機器,能把土豆變成電腦,或者,能把你手裡有的任何東西變成你想要的任何東西。

世界是通過互相依存的貿易,獲得相互信任,獲得經濟發展和繁榮的。

在過去幾十年裡,通過不斷嘗試,一些國家走上閉關自守的路;一些國家走上了貿易自由的路。

二戰後,在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普雷維什思想的主導下,拉美國家經濟紛紛放棄了自由貿易路線,陷入數十年的經濟停滯。

尼赫魯帶領下的印度,霍查領導的阿爾巴尼亞、卡斯特羅領導下的古巴,關閉貿易邊境,指望自給自足振興經濟,但同樣都陷入停滯。

馬特老師認為自給自足只能帶來貧窮。

但筆者有一些異議:貧窮並不只是自給自足帶來的。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展階段。在一定歷史條件和環境下的自給自足,並不是選擇,而是不得已。

中國從1947年起,到2001年才加入WTO,用了54年的艱苦卓絕才實現。

改革開放後,中國把關稅從55%降到了10%,從保護主義的國家,轉眼變成了最開放的市場。迎來了歷史上最大的經濟繁榮。

不包括直接投資,20世紀90年代,中國從非洲的採購額翻了4倍;21世紀最初的10年,再次翻了10倍。(P141)

與非洲貿易,中國比美國和歐洲走得更遠。

美歐的農業補貼,對棉花、糖、大米和其它產品的進口關稅,令非洲每年損失5000億美元的出口機會,是對非洲援助預算的12倍。(P141)

比中國更早選擇自由貿易的國家和地區,新加坡、韓國、毛里求斯、日本、德國、智利、印度、烏干達和加納也實現了奇蹟般的經濟增長。

貿易促進了各國的互通有無,也促進了落後國家的工資水平。耐克公司支付越南工廠工人的工資是當地工廠的3倍。

不好的一面是廉價商品進口降低了進口國的就業機會;經濟高速增長也帶來環境的惡化。

1929年到1934年,貨幣貶值,失業率上升,很多國家又試圖關上國門,如希臘、西班牙、包括通過斯姆特-霍利關稅法之後的美國,結果全球貿易下降了三分之二。

但最終是,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是搞改革開放最後居然變成窮國了。因為,開放以後,眼界更寬,辦法更多,必需的商品更加廉價,環境也從惡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和治理。

放棄貿易,關起門來搞低水平的經濟循環,經濟很容易陷入停滯。

人類越是以各種方式頻繁交往,包括思想、科技和生活方式等等各個方面,爆炸性的東西或是黑天鵝事件就越是會和人類不期而遇。

作者用 “交配”這個詞,來說明“交往”像孕育新生命。一輪一輪繁衍出更加先進的生命、思想、技能和創造發明。

參照孟德爾的遺傳定律,這個說法是說得通的。

從猿人分化出來時,形成了一種叫Gm血型的因子,代代相傳。所以,人的血型有父母的標記,還有老祖宗的標記。

新的思想、新的科技發展和新的發明創造有時從天而降,給人類帶來驚喜,其實人類自己就是驚喜的創造者。

這還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嗎?

5. 只問耕耘,自會收穫。

馬特老師給了我們看問題的思路。樂觀者眼裡的世界是樂觀的,悲觀者眼裡的世界是悲觀的。

悲觀者一路悲觀,心事重重,提心吊膽,精神萎靡。

樂觀者一路也未必樂觀,但他們堅信,結果也許是滅頂之災,也也許是 “又一村”的柳暗花明。

其實,具體到每個人基本上都是身邊事,視角沒有馬特老師那麼宏大。

就拿筆者居住前面這條街來說,15號有一家子,從農村進城,租了門面先賣菜,後添了賣豬肉家禽,後又賣乾貨。

七、八年過去,兩代人變成了三代人,添了兩個娃,買了房,買了車,不比城裡人過得差。家裡五、六歲小女孩,父母也交錢送她去舞蹈學校跳芭蕾。

1號那一家是裝不鏽鋼防護欄的,從農村上來五六年就買了房,買了車。這家小師傅有些驕傲地說,這在他的父母輩,是根本不敢想的。

這一群人怎麼辛苦也是成天樂呵呵的。

當然,悲觀者也有不少。

前幾年治理了街道、河流、下水道,整個城市變得比以前乾淨、整潔。

居民們感覺這很不錯啊,但有人莫測高深地提醒,就你們相信,那是宣傳,是作秀,是面子工程。

在悲觀者眼裡,正面描述事實顯得膚淺。就應該今天說這個不行,明天說哪個不怎麼樣,事事挑剔一番,才算高明。

悲觀者從不正面敘述事情,裝三年早知道內幕,好像他高人一等,大而化之的語焉不詳。

……。

從宏觀上來講,我國科技發展飛速,趨勢樂觀。但過程中的困難是翻過一山又一山。

2018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從50億美元一路上升到2000億美元。其實,貿易戰愈演愈烈對誰都不利。別人要打,你不應戰還不行。

但埃隆.馬斯克還是到中國來了,純電動汽車的特斯拉(上海)電動車超級工廠7月10日簽字成立,兩年後50萬輛電動汽車上街。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7月10日發佈,中國躋身2008年全球創新指數20強,從2017年的第22名提升至第17名。其中,前六名是瑞士、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和美國等發達國家。

……。

6. 跺一跺腳,就是一地英華

丘吉爾說,悲觀主義者在每個機會里看到困難,樂觀主義者在每個困難裡看到機會。

理智樂觀者其實就是遇事不退縮,走哪算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隔著三千里風沙”,也要“舉起酒杯”。(詩人餘秀華)

因為Ta們相信人類的集體大腦夠強大,“跺一跺腳,就是一地英華”。(詩人餘秀華)

作者說,現在的世界網絡化了,思想比從前任何時代都更混雜地彼此交配著,創新的步伐會翻倍,經濟發展會把21世紀的生活水平提高到難以想象的高度,幫助哪怕是全世界最貧窮的人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P260)

《理性樂觀派》這本書裡有一些顛覆認知的概念,值得好好咀嚼和思考。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