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糖果譽四方

點擊“藍色”關注

香河方誌

精致糖果誉四方
精致糖果誉四方

說出來您可能不信,中國的水果糖製作源於香河人之手。話得有根,事得有據,聽我給您細說。

民國時期《香河縣誌》載:“糖果,邑人周文山及沙務村孟姓創制,以白糖提煉,加入外洋造之各種鮮果汁,製成各種糖果,甘香爽口,彩色裝璜,亦極精美。近年銷路日廣,平津及各省商埠,均設分公司,邑人從此業者頗多。”這位周文山,即是中國水果糖的創始人。

中國市場上的水果糖,現已很是普遍,大都小埠,名店野攤,到處有售。而且品種繁多,不僅白糖加果汁的有之,含酒型、水蜜桃味型、巧克力型、酸型、加鋅加奶型、粘型、泡泡型······應有盡有,真是數不勝數。可當初周文山等人創制之初,卻是較為簡單,且費了一番周折的。

周文山原名周玉清(文山是號),生於1880年左右,其祖上乃香河縣北崗村人。因家中窮困,舉家乞討,後淪落在潮白河北馬房頂村。周文山的父親為了養家外出,從此便再也沒回來。全家後來只剩下周文山孤身一人。為了餬口,周先是給人打短工,後又蘸糖葫蘆維持生活。蘸糖葫蘆是用山裡紅果去籽後用熬到一定火候的白糖一蘸製成。這一蘸極需手藝,糖汁即要將一串紅果包勻,又要四溢,幹後溢出後糖汁如玲瓏剔透的薄冰。周文山在蘸糖葫蘆時,熬糖的銅鍋底上難免剩下一些糖汁。他就把這些糖汁倒在石板上,切成糖塊兒賣。由於他熬的糖火候極佳,因此這些糖塊不僅甘甜爽口,且玲瓏透明,很受人喜愛。這就是水果糖的雛形。

後來周文山到了天津,在金剛橋一帶賣糖葫蘆和糖塊為生。他雖然沒念過書,但極聰明,又十分刻苦。為了使糖塊不粘不化,經苦心鑽研和無數次試驗,終於研製成功了晶瑩透明、耐含緩化、敗火生津的冰糖。冰糖製法在當時是保密的,熬糖時要用添加劑——明礬,又要用大火,熬好後要放大瓦盆裡冷卻15天才成冰糖,然後再將瓦盆敲碎將冰糖取出。後來經過改進,冷卻時改用鐵槽,後又進一步改為圓錐形鐵桶。

周文山的買賣越做越紅火,也積累下一些本錢。為擴大經營,1909年,他在天津東北角筢子街租了兩間房,僱請了幫工,專門生產糖塊兒。這就是“老茂生”糖坊的初建。

天長日久,周文山不斷改進糖料配方,在糖塊里加入了各種色素,再配以各種水果汁的香精,就製成了五顏六色什錦香型各色水果糖。糖的形狀也由原來的只有方形、三角形兩種發展到有螺旋、桔子瓣、小魚兒、小人、小黃瓜等十餘種。為改進糖果造型,他研究出了搓板、軋棍等專用工具和機器。糖果的包裝也越來越講究,用的是透明的五色玻璃紙,並帶有“雙孩兒”商標及花紋圖案。這些糖果裝璜藝術,有的時至今日仍然襲用。

隨著老茂生糖坊的發展,廠房越來越顯得窄小。周文山便又在侯家後腳行衚衕建了新廠房,僱用工人100多人,僅包糖女工便有80多人。“老茂生”的產品銷售日廣,加上廣告宣傳,成為社會上紅極一時的名牌。不僅行銷國內各省,還出口到東南亞一帶及美、日、加拿大等國。後來,周文山又在濟南、瀋陽、長春等地設立了老茂生分號,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製糖企業。老茂生糖坊達到了鼎盛時期。

在周文山的影響和帶動下,香河縣從事水果糖製造業的數以百計。

周文山到了30歲才娶妻生子。他在中國水果糖製造業上留下了光輝業績。到了老茂生的鼎盛之時,他年事已高,業大攤多,難以管理。又加之用人不當,“老茂生”日漸衰落。之後社會風雲變化,外寇侵擾,內戰不休,經濟蕭條,這紅極一時的製糖企業真的衰敗下來。1930年,周文山因進口的美國250萬公斤沙塘被騙,憤然棄商還家。

周文山的晚年是在家鄉度過的,卒於1960年,享年80餘歲。晚年的鄉居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在中國糖果業上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根據民國《香河縣誌》和《香河縣科技志》及薛連清講述、丁震宇撰寫的《“老茂生”糖坊的創業史》整理

精致糖果誉四方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