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糖果誉四方

点击“蓝色”关注

香河方志

精致糖果誉四方
精致糖果誉四方

说出来您可能不信,中国的水果糖制作源于香河人之手。话得有根,事得有据,听我给您细说。

民国时期《香河县志》载:“糖果,邑人周文山及沙务村孟姓创制,以白糖提炼,加入外洋造之各种鲜果汁,制成各种糖果,甘香爽口,彩色装璜,亦极精美。近年销路日广,平津及各省商埠,均设分公司,邑人从此业者颇多。”这位周文山,即是中国水果糖的创始人。

中国市场上的水果糖,现已很是普遍,大都小埠,名店野摊,到处有售。而且品种繁多,不仅白糖加果汁的有之,含酒型、水蜜桃味型、巧克力型、酸型、加锌加奶型、粘型、泡泡型······应有尽有,真是数不胜数。可当初周文山等人创制之初,却是较为简单,且费了一番周折的。

周文山原名周玉清(文山是号),生于1880年左右,其祖上乃香河县北岗村人。因家中穷困,举家乞讨,后沦落在潮白河北马房顶村。周文山的父亲为了养家外出,从此便再也没回来。全家后来只剩下周文山孤身一人。为了糊口,周先是给人打短工,后又蘸糖葫芦维持生活。蘸糖葫芦是用山里红果去籽后用熬到一定火候的白糖一蘸制成。这一蘸极需手艺,糖汁即要将一串红果包匀,又要四溢,干后溢出后糖汁如玲珑剔透的薄冰。周文山在蘸糖葫芦时,熬糖的铜锅底上难免剩下一些糖汁。他就把这些糖汁倒在石板上,切成糖块儿卖。由于他熬的糖火候极佳,因此这些糖块不仅甘甜爽口,且玲珑透明,很受人喜爱。这就是水果糖的雏形。

后来周文山到了天津,在金刚桥一带卖糖葫芦和糖块为生。他虽然没念过书,但极聪明,又十分刻苦。为了使糖块不粘不化,经苦心钻研和无数次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晶莹透明、耐含缓化、败火生津的冰糖。冰糖制法在当时是保密的,熬糖时要用添加剂——明矾,又要用大火,熬好后要放大瓦盆里冷却15天才成冰糖,然后再将瓦盆敲碎将冰糖取出。后来经过改进,冷却时改用铁槽,后又进一步改为圆锥形铁桶。

周文山的买卖越做越红火,也积累下一些本钱。为扩大经营,1909年,他在天津东北角筢子街租了两间房,雇请了帮工,专门生产糖块儿。这就是“老茂生”糖坊的初建。

天长日久,周文山不断改进糖料配方,在糖块里加入了各种色素,再配以各种水果汁的香精,就制成了五颜六色什锦香型各色水果糖。糖的形状也由原来的只有方形、三角形两种发展到有螺旋、桔子瓣、小鱼儿、小人、小黄瓜等十余种。为改进糖果造型,他研究出了搓板、轧棍等专用工具和机器。糖果的包装也越来越讲究,用的是透明的五色玻璃纸,并带有“双孩儿”商标及花纹图案。这些糖果装璜艺术,有的时至今日仍然袭用。

随着老茂生糖坊的发展,厂房越来越显得窄小。周文山便又在侯家后脚行胡同建了新厂房,雇用工人100多人,仅包糖女工便有80多人。“老茂生”的产品销售日广,加上广告宣传,成为社会上红极一时的名牌。不仅行销国内各省,还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及美、日、加拿大等国。后来,周文山又在济南、沈阳、长春等地设立了老茂生分号,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糖企业。老茂生糖坊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周文山的影响和带动下,香河县从事水果糖制造业的数以百计。

周文山到了30岁才娶妻生子。他在中国水果糖制造业上留下了光辉业绩。到了老茂生的鼎盛之时,他年事已高,业大摊多,难以管理。又加之用人不当,“老茂生”日渐衰落。之后社会风云变化,外寇侵扰,内战不休,经济萧条,这红极一时的制糖企业真的衰败下来。1930年,周文山因进口的美国250万公斤沙塘被骗,愤然弃商还家。

周文山的晚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卒于1960年,享年80余岁。晚年的乡居虽然默默无闻,但他在中国糖果业上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根据民国《香河县志》和《香河县科技志》及薛连清讲述、丁震宇撰写的《“老茂生”糖坊的创业史》整理

精致糖果誉四方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