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升級 不僅僅是更名這麼簡單

不想送”、“不能送”、“不好送”,三個“不”字遏制了中國物流快遞的高速發展,也制約著電商時代的商家和用戶的效率、體驗和成本。

​這樣的情況有多糟糕呢?兩個例子為證。一是,一位孕婦在網上買了嬰兒床,但是快遞員卻讓這位孕婦挺著肚子下樓去搬;二是,工作在外地的子女給年邁的父母買了一個按摩椅,最終卻是老人家自己搬上了樓。這兩個例子看起來有些極端,其實這就是大件快遞行業目前的現狀,快遞員因為提成等激勵少或是缺失而沒有動力去幫用戶送上樓,電商商家由於沒有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因此只能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不入流的物流公司。

​那麼,如何破解大件難題?甚至說,如何才能為大件快遞定義標準和規範服務?德邦以升級給出答案。

​大件歧視,行業通病

​快遞行業裡有個潛規則就叫做大件歧視,用德邦快遞輪值CEO韓永彥的歸納就是:一,“不想送”,快遞員主觀意願上對於大件快遞比較排斥,相對於小件,大件快遞在提成上沒有優勢,導致快遞員更願意送小件;二,“不能送”,一些快遞企業由於客觀原因或自身硬件條件限制,無法受理大件快遞業務,當前很多快遞企業主要採用三輪車進行末端配送,導致很多大件快遞無法配送;三,“不好送”,是指很多大件快遞難以搬運,不好送貨上樓,導致用戶服務體驗較差。

​這三點歸結起來,意思是對待收發的大件快遞,往往快遞員本身就提不起興趣,不知道的用戶還以為是快遞員當時心情不好,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大件快遞是行業難言的痛,只是在末梢上表現為快遞員的服務質量驟減罷了。

​如何祛病大件歧視呢?德邦正通過其品牌更名和戰略升級給出答案:德邦於日前正是從“德邦物流”更名為“德邦快遞”,隨之推出業內首款高標準大件快遞產品,傾力解決物流快遞行業的大件快遞痛點。

​懂懂筆記認為,既然大件歧視已經成為行業通病,要解決其實並不容易。而德邦快遞敢於站出來改變這一行業現狀,這本身是一件好事。對德邦快遞來說,是積累到了一定的火候,對自身大件快遞全流程能力的輸出和賦能,也是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一種把握。因為對物流快遞行業而言,除了傳統的公對公整車、零擔運輸之外,最大的增長空間在TO C的電商快遞領域,尤其是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大件快遞將成為電商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如果這個環節還是在三通一達的“治下”,由於通達系缺乏大件快遞基因,因此,無論是費用還是效率都難以提升,這也是為什麼目前一些大的電商平臺上的商家,也往往會選擇不入流的物流公司而非快遞公司去送諸如沙發、床墊這樣的大宗商品。而這種純粹為了節省成本的做法,卻嚴重的傷了用戶的心,以至於很難做成回頭客。

​如此,帶來的實際上是一個惡性的循環。用戶體驗被嚴重傷害的後果就是不再願意在網上買大件,這對整個流通鏈條都是一記重拳。而德邦快遞的適時站出,則讓我們看到了消除大件歧視的希望。

​雖然網上的各大商家不可能一下子都“轉會”德邦快遞,但在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下,德邦快遞此次的升級實際上就是行業的一個催化劑,一方面德邦快遞自己的成長或者說蛻變會加速,行業格局會有所洗牌。另一方面,則是會倒逼整個大件快遞的上下游去改變,包括電商平臺、商家、消費者等等,都會看到德邦快遞在做什麼,進而會在選擇等行為上有所偏倚,最終帶來的是一個正向的行業面和用戶端體驗的升級和效率的提升。

大件快遞,能做好的選手並不多

​其實,過去幾年,中國物流快遞行業高速發展的背後,彼此之間的同質化也日趨凸顯。尤其是以通達係為代表的快遞領域,在雙十一、618等大促節點上,實際上是很被動的,用疲於應付來形容也不為過。而這其中,除了單量增加外,更多的還在於大件快遞“拖後腿”,讓傳統的以小件為主的快遞公司難以高效完成大件快遞的運輸和配送。

​其實,行業裡的頭部玩家也並沒有閒著,都在往大件快遞這個新的增長點上靠,譬如成立專門的公司去做大件快運。但是,和IT一樣,物流行業也很講究基因。對於沒有大件基因的快遞公司,從小件到大件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其實背後的遊戲規則卻是天壤之別。

​懂懂筆記認為,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中,能做好大件快遞的選手並不多。而這其中,德邦快遞算是“門當戶對”的一個。德邦是覆蓋快遞、快運、整車、倉儲與供應鏈、跨境等多元業務的綜合性物流供應商。可以說,大件快遞是德邦的老本行,當小件起家的快遞公司視重貨為包袱的時候,對德邦來說卻是能運作的易如反掌。

​而隨著品牌名稱從“德邦物流”變為“德邦快遞”,其隨之推出的業內首款高標準大件快遞產品,更是以降本增效的優勢為行業帶來的新標準。德邦董事長崔維星就在發佈會上用“3-60kg”的數據介紹了他們的兩項核心項目,分別是“上至40KG,100%免費上樓”和“上至60KG,包接包送”,旨在為所有用戶提供一體化的大件快遞解決方案,真正消除“大件歧視”。

德邦升級 不僅僅是更名這麼簡單

懂懂筆記在德邦快遞官網瞭解到了更具體的產品信息,即,德邦大件快遞3.60產品分為單件3-30kg的3.60特惠件和單件30-60kg的3.60特重件,其核心優勢除了“上至40kg,100%免費上樓”和特重件包接包送外,在計價方式上採用簡單的首續重報價,而且可以大小件齊發,件數不限、總重不限,承諾全程提供高質量服務。

​這其實來說卡的很準,因為30KG為分界,之前的可以看做是輕貨,後面的則是相對的重貨,也就是特重大件快遞。這兩塊市場,此前並無人為的區分,而德邦升級後推出的這一產品,則可以說為大件快遞進行了標準劃定,而標準是與服務同時推出的,德邦承諾的免費上樓、包接包送等,其實都是很多快遞公司難以做到的,要麼是軟硬件、人力辦不到,要麼就是即便是能做到,但效率和效益上卻反其道而行之。

​而德邦快遞之所以能成為變革大件快遞的合適選手,與其自成立以來的大件基因和網絡優勢、人力優勢關係密切。也是這些優勢共同在起作用,讓德邦快遞在試點過程中就獲得了明顯的增長。數據顯示,今年4月德邦大件快遞在寧波、佛山、上饒、菏澤四個城市進行了試點運行。經統計,試點區域30-60kg的日均收入相較試點前整體提升71%,其中有三個城市日均收入增長率超過了100%。

​正所謂讓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對於物流快遞行業而言,其實也是如此。在大件快遞這件事上,德邦正是“正確的人”。

真正的競爭力 不止標準化、規範化大件快遞

​如果僅僅將為大件快遞定標準、規範化作為德邦的“刷子”,其實還低估了德邦的升級。

​懂懂筆記是一家知名酒類電商平臺的老用戶了,基本上見證了這家電商平臺在酒類這一易碎、重貨品類的快遞品牌更迭史:前幾年用的是宅急送,之後用過一段時間的EMS,後來則是用的德邦快遞。

​這三個物流品牌,其實都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在懂懂筆記的實際體驗中,前兩個基本上是本著不願意幫用戶送上樓的態度去“傲嬌”的服務用戶,這或許也正是這家知名酒類電商最後更換到德邦快遞的原因所在,因為在多次的體驗中,德邦快遞是主動為用戶送貨入戶的,而且服務態度看起來都是發自內心的友善。

​不過說實話,在炎熱夏季或是酷冷冬季,快遞員本身在搬送大件物品送貨過程中,其實個人的勞動體驗是很糟糕的,但是為什麼在這種哪怕是惡劣天氣環境下德邦的快遞人員還能給用戶發自內心的微笑服務呢?其實,這背後,或許才是德邦快遞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即,人、以及先進的管理。

​一如海底撈的服務員會在抱孩子的消費者剛走到等待區就會第一時間送上嬰兒車一樣,這樣的服務都源自於一家企業高層對員工的重視和獨有的一套人力資源管理激勵體系。懂懂筆記認為,這才是德邦快遞此次加碼大件快遞的底層優勢所在。

​而自從2013年正式進入快遞市場以來,德邦的確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德邦快遞業務的服務網絡已基本實現全國省級行政區、地級、區級城市的全覆蓋,快遞業務增長勢頭良好,近三年複合增長率 97.58%。

​這種增長對於升級後的德邦,或許只是前戲。因為,一份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快遞市場的規模是5000億,零擔市場的規模則是1萬億。而德邦在做的是一塊多大的市場呢?簡言之就是將零擔快遞化、將大件快遞標準化、規範化,如此,切中的其實是快遞+零擔兩個市場的交集,而這一交集至少是一個千億級的大蛋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