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詔安的鄉土信仰 土地公媽

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是民間信仰中最為普及的神靈,民眾對慈眉善目的老人寄予深情厚望。認為土地公媽乃是地方保護神,他既可保農田大豐收,又可庇佑店鋪,作坊生產經營順利又發財,保護家宅平安,六畜興旺。

漫談詔安的鄉土信仰 土地公媽

在農耕社會,土地是人們的性命,人們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大地,而土地公媽又和藹可親,因此土地公廟在詔安街路十字路口,在衝煞的地方處處可見。土地公廟門常貼有這樣的對聯:"這公公做事公道,那婆婆苦口婆心。"這對聯體現了當時民眾的內心期盼。

據記載,在原縣衙東面的″十字街"路口有間土地廟,該廟系清初時所建,其規模比其他土地公廟都大,並且享有官府"春秋二祭"的待遇,這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的。

總之,民間對土地公媽非常信賴,建厝修墳,動土時必須用五副紙錠和五支香夾在一起,做為土地的神位,進行祭拜,祈求一切順利平安,工程完工後必須謝土答謝,以表敬意。

民間尚有″報地頭"的風俗,人若死後,家人必要到土地廟報喪。家裡長
​者到廟後須上香,然後取出死者出生年月,向土地公媽申報,口唸:"生從地頭來,死從地頭去,時辰念與老爺知。"據說,土地公媽知情後便將該人生藉註銷。總之,土地公媽與民眾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也再次應證了土地公在民眾心中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