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總是天真地認為隨著物質文明的極大提高,人類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一些違反人類生存的醜惡陋習會隨之滅亡或消退。然而歷史的無數事實證明,人性都具有善惡兩面,人性本來具有的自私自利、唯我獨尊、貪慕榮華、趨強霸弱的性惡種子,沒有了約束管制,會在合適氣侯下發芽生長沉渣泛起。尤其是發生在一個權高位重的人身上,更是觸目驚心、貽害無窮。

用活人殉葬,是踐踏生命、視生命如草芥的殘酷野蠻行徑,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從西漢時期逐漸消失了。隨之替代的是使用木頭泥土等物製造的木甬陶甬,隋唐後的帝王大都更是釆取了陪葬方式,讓生前友好的臣民死後都埋到自己身邊,生生死死都在一起相聚,這種眾星拱月的形狀,既體現了帝王的仁慈寬厚之心,又極大地滿足了自已世世生生的帝王之夢。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電視劇中朱元璋

然而沉渣泛起,出身貧窮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卻又再次開啟了活人殉葬之舉。並延讀了下去,皇親國戚們爭相仿效,大明朝初年增添了許多無辜冤魂。史料記載,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後,以兩名王妃殉葬,首開明代妃嬪、宮女殉葬之惡例。此後,朱元璋就規定,一旦皇帝和親王死後,沒有生兒子的妃嬪就要殉葬。《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46名妃嬪、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朱元璋首開殉葬制度後,其後世子孫不但是皇帝,就連各路藩王也都紛紛效仿,都曾有殉葬。

明宣宗殉葬的10位宮妃中,有一名進宮不到一月的宮人郭愛,甚至連宣宗的面都沒見過,就被迫殉葬。《明史·后妃傳》中載:"郭嬪,名愛,字善理,鳳陽人。賢而有文,入宮二旬而卒。自知死期,書楚聲以自哀。詞曰:'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生而如夢兮,死則覺也。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心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朝鮮的《李朝世宗實錄》中記載給明成祖朱棣殉葬的妃嬪人數約30餘人;仁宗朱高熾死後有5個妃子殉葬;宣宗朱瞻基死後有10人殉葬;至於景帝朱祁鈺,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5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妃嬪總數約100人以上。

這些殉葬的妃嬪都是宮廷中無依無靠的弱勢群體,明代殉葬的手段主要是自縊、絕食。朝鮮《李朝世宗實錄》中詳細地記載了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後逼殉妃嬪宮女集體從殉的悲慘情景:"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事實的血淚,嗟嘆的命運,吃人的人殉制度。

大明朝的第6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很小的時候,母親被迫殉葬而死,導致自己都記不起生母的樣子,另外經歷過和看過多次前任皇帝及藩王宮妃被迫殉葬的慘狀,又恐自己死後,按規制將與自己生死與共的錢皇后殉葬,故在臨死前下達了一道功德無量的"罷宮妃殉葬"詔書,為此明英宗還對太子朱見深做了"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子孫勿復為之"的專門囑咐,他的兒子朱見深做了皇帝后,也下詔做出了廢除殉葬,至此大明朝才徹底廢除了從明朝朱元璋重新拾取的活人殉葬殘忍制度。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中錢皇后和朱祁鎮

但這一活人殉葬制度在清朝初年卻沒有真正絕跡,遠在北方關外的後金雖然一直實行火葬方法,但也是一直延續著人殉制度。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逼迫年僅37歲的太妃阿巴亥和生前的4位宮女一塊殉葬;清太宗皇太極死後,其妃敦達裡、安達裡殉葬;清世祖福臨死後,其妃楝鄂氏、傅達裡殉葬;睿親王多爾袞死後,侍女吳爾庫尼殉葬.....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電視劇中的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阿巴亥

一直到康熙年間,御史朱斐上奏稱:"夫以主命責問奴僕,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且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下詔,明令禁止奴僕隨主人殉葬。康熙皇帝也亦仿習漢文明葬俗,開始棺木保存遺體的土葬、活人殉葬制度真正退出了歷史舞臺。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給皇帝殉葬

電視劇中清宮妃嬪

文明進步逐漸昭顯了生命平等,但無可辨駁的是現實世界中的地位絕不平等,站在人生的起跑站和終點站的每一個生命都絕不會在一個平等線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