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总是天真地认为随着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一些违反人类生存的丑恶陋习会随之灭亡或消退。然而历史的无数事实证明,人性都具有善恶两面,人性本来具有的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贪慕荣华、趋强霸弱的性恶种子,没有了约束管制,会在合适气侯下发芽生长沉渣泛起。尤其是发生在一个权高位重的人身上,更是触目惊心、贻害无穷。

用活人殉葬,是践踏生命、视生命如草芥的残酷野蛮行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从西汉时期逐渐消失了。随之替代的是使用木头泥土等物制造的木甬陶甬,隋唐后的帝王大都更是釆取了陪葬方式,让生前友好的臣民死后都埋到自己身边,生生死死都在一起相聚,这种众星拱月的形状,既体现了帝王的仁慈宽厚之心,又极大地满足了自已世世生生的帝王之梦。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电视剧中朱元璋

然而沉渣泛起,出身贫穷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又再次开启了活人殉葬之举。並延读了下去,皇亲国戚们争相仿效,大明朝初年增添了许多无辜冤魂。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死后,以两名王妃殉葬,首开明代妃嫔、宫女殉葬之恶例。此后,朱元璋就规定,一旦皇帝和亲王死后,没有生儿子的妃嫔就要殉葬。《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朱元璋首开殉葬制度后,其后世子孙不但是皇帝,就连各路藩王也都纷纷效仿,都曾有殉葬。

明宣宗殉葬的10位宫妃中,有一名进宫不到一月的宫人郭爱,甚至连宣宗的面都没见过,就被迫殉葬。《明史·后妃传》中载:"郭嫔,名爱,字善理,凤阳人。贤而有文,入宫二旬而卒。自知死期,书楚声以自哀。词曰:'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心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朝鲜的《李朝世宗实录》中记载给明成祖朱棣殉葬的妃嫔人数约30余人;仁宗朱高炽死后有5个妃子殉葬;宣宗朱瞻基死后有10人殉葬;至于景帝朱祁钰,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5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妃嫔总数约100人以上。

这些殉葬的妃嫔都是宫廷中无依无靠的弱势群体,明代殉葬的手段主要是自缢、绝食。朝鲜《李朝世宗实录》中详细地记载了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死后逼殉妃嫔宫女集体从殉的悲惨情景:"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事实的血泪,嗟叹的命运,吃人的人殉制度。

大明朝的第6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很小的时候,母亲被迫殉葬而死,导致自己都记不起生母的样子,另外经历过和看过多次前任皇帝及藩王宫妃被迫殉葬的惨状,又恐自己死后,按规制将与自己生死与共的钱皇后殉葬,故在临死前下达了一道功德无量的"罢宫妃殉葬"诏书,为此明英宗还对太子朱见深做了"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子孙勿复为之"的专门嘱咐,他的儿子朱见深做了皇帝后,也下诏做出了废除殉葬,至此大明朝才彻底废除了从明朝朱元璋重新拾取的活人殉葬残忍制度。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钱皇后和朱祁镇

但这一活人殉葬制度在清朝初年却没有真正绝迹,远在北方关外的后金虽然一直实行火葬方法,但也是一直延续着人殉制度。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逼迫年仅37岁的太妃阿巴亥和生前的4位宫女一块殉葬;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其妃敦达里、安达里殉葬;清世祖福临死后,其妃楝鄂氏、傅达里殉葬;睿亲王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殉葬.....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电视剧中的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乌喇那拉氏,阿巴亥

一直到康熙年间,御史朱斐上奏称:"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下诏,明令禁止奴仆随主人殉葬。康熙皇帝也亦仿习汉文明葬俗,开始棺木保存遗体的土葬、活人殉葬制度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明朝有近二百活人给皇帝殉葬

电视剧中清宫妃嫔

文明进步逐渐昭显了生命平等,但无可辨驳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地位绝不平等,站在人生的起跑站和终点站的每一个生命都绝不会在一个平等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