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文|恩醬


你還是單身嗎?

在美國,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選擇獨居;在瑞典,人們的獨居比例位列全球最高;在日本,20多歲的年輕人中,超過74%的人不是戀愛狀態……

那在中國呢?單身男女的人數接近2億。

美國社會學家艾裡克·克里南伯格在其論著《單身社會》中宣告,獨身主義、不婚主義正在成為全球性的大趨勢,洶湧而來。

在知乎網上,關於“大齡剩女”的話題總共有4萬多人關注,總計瀏覽量近8000萬……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剩女似乎成為了一個焦灼不安的話題,而這種焦慮不僅僅在國內存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的女性也有這樣的不安……

澳洲攝影師Mariona Guiu拍攝過一部記錄剩女的紀錄片《單身》(Singled [Out]),四個國家(中國、土耳其、西班牙和澳大利亞),五位3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作為被社會認為的“剩女”群體,她們內心的想法是怎麼樣的?

《單身》Singled[Out]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如果你是一名年齡超過30歲的女性,你也許會逐漸發現:情況已經不妙,身邊的人似乎並不關心你工作上取得什麼成就,他們只關心你的婚姻狀況。

正如拍攝者Mariona說的,你們知道有些地方存在“男人荒”嗎?在那裡,如果一個女性沒有伴侶就會被說是“剩女”,這種頗有弦外之音的稱號就像是單身女性難以擺脫的汙名。

促使她拍下這個紀錄片的靈感來自她幾年前的一個想法,“當我一想到單身,就感到難過卻不清楚是什麼回事,我意識到有問題了。”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她說,“實際上,對於別人擔心我還單身這件事,我感到很生氣,因為我想:‘為什麼?’我本來就過得很開心,而且擁有自己可以選擇的生活。”

帶著這樣的想法,她給最好的朋友打了個電話,決定一起深入探索、挖掘“剩女”這個問題。

好男人不夠用,“巨嬰“男滿街跑

來自墨爾本的朱麗斯(Jules)在紀錄片中擔任主要的角色。她表示自己也越來越習慣單身的生活,併為其正名。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她已經單身3年了,每次家庭聚會都有人問“找到那個人了嗎?”,以前她的反應還會有點羞澀,就說“沒呢,沒有人”,而現在,她可以說,“單身與否無關重要,我很快樂,生活過得也很充實。”

紀錄片中還提到,澳洲的男女比例非常不平衡,三分之一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女性是單身,而且平均5名單身女性去“競爭”1名單身男性……(看完這個數據,國內廣大單身漢子是否打算去澳洲了)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吉布森,30歲,之前做過廚師,現在從事漫畫行業

Mariona也認為,單身的現象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她覺得,女性如今的經濟地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獨立,但個別男性伴侶的素質卻沒有提高。

她表示,“我在約會的時候也遇到過不少男性‘巨嬰’和所謂的‘渣男’。現代女性對婚姻的態度是‘不願將就’的,既然身邊的男士素質不高,那還不如做一個高貴冷豔的單身女王。”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這樣的現象在國內依然存在。曾經有人說,“我國當前婚姻的主要矛盾,本質是女人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能力,同男人落後的自我認知能力之間的矛盾。”

“巨嬰男”一個詞在女性群體中流行,心理學家瑞敏曾經感嘆:“產後抑鬱和巨嬰男,是禍害現代女性的兩大殺手。”

根據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婦女患有產後抑鬱症狀的人群比例高達50%-70%,超過10%的人如果照料不周會發展成嚴重的抑鬱症。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重男輕女導致的不良社會文化,很多男性即使到了婚齡,在心理上卻如同還是嬰兒,不知道作為父親應該給妻子和家庭什麼。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全能自戀的特性是6個月大的嬰兒特有的,當媽媽不哄著不抱著,嬰兒就會撕心裂肺地大哭大鬧。在巨嬰的世界裡,只要自己有需求,父母或朋友就必須立刻在自己的面前不考慮別人感受。”

——摘自武志紅《巨嬰國》

中國剩女的壓力更多來自父母

“如果我今年還不結婚,我媽就說我以後不能再和她住了”。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這句話來自中國上海的楊(Yang),35歲,是在上海工作的一名成功的女律師,也是他們公司唯一一名女總監。

然而事業成功的她,目前最大的擔心是過年回家的時候沒有男朋友帶回去見父母。

客觀地說,在生活水平上,楊有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並且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即使單身,也過得挺自在的。因為父親去世了,為了照顧母親所以跟她一同居住,這本來應該是孝順的行為,但仍然要被母親“嫌棄”自己還沒有找到另一半。

拍攝者說,“在中國,如果你超過30歲還沒有一段明確的戀愛關係或者尚未結婚,就會被社會的輿論扣上‘剩女’的帽子。”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跟楊一樣的情況的女性還有很多,比如紀錄片中的另外一個上海女性——舒(Shu),34歲,是一名企業家,擁有自己品牌的進口化妝品,在巴黎住了多年的她回國後,發現自己很難跟中國男性溝通。

但她一樣渴望愛情,她最大的焦慮正是在家人面前“證明”自己目前單身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這種焦慮已經快達到爆發點了。

紀錄片還提到一個現象:在中國,為了應付逢年過節父母和親戚的“關心”,單身女性會租賃假的男朋友到家裡。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國外類似“租男朋友”的網站

曾經一部《剩女反擊戰》(Marriage Market Takeover)紀錄片引起了數萬女性的強烈共鳴,片中記錄了一群中國單身女性的內心故事,她們感受到整個社會的壓力,她們被催婚、逼婚,被當做商品一樣放在相親角“推銷出售”。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BBC中國新聞:一則關於中國剩女的短片被瘋轉

這個短頻還驚動了國際眾多媒體,連BBC新聞網都轉載了。文中引用了哥大教授Leta Hong Fincher的書《剩女:性別不平等在中國的回潮》中的一句話,“剩女所引發的焦慮和壓迫在中國社會普遍存在,這個問題一定程度來源於人口政策導致的性別失衡。”

當時這個短片也引起了國外無數網友的吐槽:

DavidH3:按照美國標準,她們還年輕得很呢!!

soisois0:世界本就不欠她們什麼,她們也不欠這個世界什麼。

cents or sense:與其找到不適合的,還不如單著……找到另一半其實也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ned stark42:事實上,中國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中比男性值錢多了,這是因為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性別不平衡。

Talus McGregor:之所以單著(最合理)的理由是,我們還不想結婚,從來沒有人因為不想結婚而死掉啊,有那麼嚴重麼!

DM962:我父母當年也是這麼勸導我的,但我不久後就找到了自己的真愛。父母的觀念來自他們古老的歷史觀,根本不現實。沒有人應該是剩女。

( 評論來自網站Herald《中國剩女的悲慘處境》)

我不結婚,打算人工受精當單親媽媽

“我父親去世之後,很多人都希望能有另外一個男人來照顧我,除了我的親生哥哥以外,那應該就是一個老公了。”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來自伊斯坦布爾的梅麗可(Melek)今年28歲,在紀錄片中表示,她面臨著親屬的壓力,他們都希望她放棄單身的生活,回到老家定居。

而在巴塞羅那,40歲的瑪努(Manu)正最後一次嘗試在單身狀況下做試管嬰兒治療。她是在巴塞羅那工作的一名教師,她表示自己極其厭惡各種相親網站的邀請,她已經決定去人工授精做單身媽媽了。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紀錄片的導演Ariadna說,“在西班牙,儘管別人不會叫你‘剩女’,但其實你所受到的待遇跟‘剩女’是差不多的,你必須穿著得像個‘聖女’,不能有太多花枝招展的地方。”

在拍攝的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了一個所有文化都存在的關鍵問題:“傳承”,這裡面實際包含兩層信息:一層意思表明你一個人就可以做到這一切(傳承你父母的遺傳信息),另外一層含蓄的意思是,作為一個女人,只有在組建家庭,擁有一個長久的伴侶之後,你的人生才會圓滿。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最後拍攝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國和土耳其,單身女性感受到巨大壓力,但至少還會知道壓力來源哪裡。但在西班牙和墨爾本,如果你因為單身而感到失落,你一定覺得自己是‘瘋了’……”

找不到對象,就是我自身問題嗎?

愛情與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真的是人生不能缺席的大事嗎?

2016年央視拍了一部紀錄片,對100對夫妻進行了訪談,拍攝長達425天,每一集都有關於3個不同背景的姑娘或3對不同情侶的戀愛故事。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在紀錄片中,每個人選擇單身的理由都有所不同。

比如外在條件非常好的朝鮮族姑娘,性格開朗不乏追求者,單身的理由是“沒有人能給她戀愛和婚姻中必備的安全感。”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還有比如多次主動表白卻依然失敗的摔跤運動員,因為外表的肥胖被眾多姻緣拒於門外。她身上,正是許多女性對“外貌協會”的矛盾縮影,她一邊拼命減肥,一邊又認為自己瘦下來後,愛上自己的人“不是真愛”。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博士後,被別人戲稱是除了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類人”,她對婚姻對象的選擇傾向於比自己能力更強的異性。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門當戶對”的時代逐漸遠去,自由戀愛的今天,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選擇伴侶的標準,而不是無條件地順從社會、家庭帶來的壓力走進婚姻。

有追求浪漫的年輕情侶租好了婚房,而手裡攢下來的三十萬元,全部拿來辦婚禮。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在苗族的傳統中,村裡的婚禮不僅是兩個人的見證,更加是全族人的狂歡,他們燒好熱菜,互相敬上代表祝福的酒水。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15個真實的故事,從剩女、裸婚、閃婚、異地、跨國、網戀,讓我們看到了婚姻本來的模樣——愛情。

根據一項調查發現,影響年輕人結婚的因素中佔到最大的,最終還是愛情。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老一代經常說年輕一代不結婚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其實我們是為了更負責任地找到對的人才選擇不結婚的。”有單身的網友說。

電影《剩者為王》裡有這麼一段臺詞:"有的人不喝牛奶,有的人不吃澱粉,有的人不穿皮草,就會有人不談戀愛啊。"

大齡剩女的結局是什麼?5個不同國度的女性給你回答

有時候不是我們眼光有多高,多麼寧缺毋濫,只是堅信會有那個溫暖的人拉著你的手去看這世間最平淡的景色。

明白你會來,所以一直在等。

——電影《剩者為王》

不結婚了,不是真的不結婚,是想等到你,再結婚。

就像李健在《我願人長久》中所唱的,“不能太強求,不能太自由,隨波逐流,可是我追求真心的牽手,我願人長久。”

------------------

配圖| 文章所有配圖來自《Signled [Out]》、《剩者為王》

PS:更多新鮮好文好物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魯豫有約(ID:lyyy_scndgs)每週三晚偶遇陳魯豫,陪你走心地聊聊天,一切不止於《魯豫有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