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默默的金子


提起湖廣填四川,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明末清初時候的移民大遷徙。嚴格意義上湖廣填四川在歷史上有兩次。

第一次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北方地區狼煙四起,戰鬥頻繁,南方的湖廣、江浙、江西、廣東也是動亂不斷的。在當時只有地處西南的“天府之國”四川偏安一隅,未受過戰爭的摧殘。特別是在徐壽輝在湖北大起義以後,四處出擊。湖北、湖南的很多老百姓紛紛逃往了四川。

1357年,徐壽輝的部將明玉珍帶著很多湖廣的軍民進入了四川。後來陳友諒殺了徐壽輝自立為皇帝,但是明玉珍不聽他的號令。明玉珍在部將的支持下,也自立為皇帝,國號是大夏。在朱元璋平定了大夏以後,開始積極組織湖廣的移民進入四川,從而有了第一次“湖廣填四川”。原因很簡單,四川畢竟經歷過宋元之際的殘酷戰爭,南宋和蒙古在四川地區對峙了25年之久,人口還是比較稀少的。

第二次湖廣填四川的時候是明末清初。張獻忠大舉入川,其後清兵也實施三省會剿以及八年的平吳戰爭。整個四川經歷了極其慘痛的浩劫,四川人口銳減。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四川共有312萬人,而到了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的時候,四川只有18509丁,如果一丁相當於6.7人的比例,整個四川也就只有十二萬人。

為了恢復四川的經濟,清政府制定了很多措施讓外省的人移民進入四川。

湖廣填四川大概從公元1671年開始大規模展開,到1776年為止,前後歷時105年之久。根據推算,在一個多世紀裡面,川東地區接納的移民大概為95萬人,川彙總地區接受的移民為215萬人,而川南地區接受的移民為312萬人。整個四川接受移民達到了623萬人。

根據清末的資料對當時成都的人口做統計:“當時成都人,原籍都是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佔5%,陝西10%,雲南貴州佔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陝西、甘肅5%。”

近現代四川籍的很多人物都是四川移民的後裔。比如朱德的先祖是來自廣東,陳毅、聶榮臻的先祖是來自於湖南,劉伯承的先祖是來自於湖北。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湖廣填四川歷史上發生過兩次。第一次是在元末明初,歷史背景是蒙古屠川之後四川人口經濟在元朝一直沒有恢復過來,這次移民大概有50萬以上;第二次是發生在明末清初,歷史背景也是因為大屠殺導致人口銳減,第二次移民超過100萬。下面我們一一來看。

一、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原因

我們知道四川號稱是“天府之國”,自古就十分的富庶。特別是在南宋時期,四川的稅收收入有時竟達到南宋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可見當時四川的富庶程度。當時四川的人口也超過1300萬,有人甚至說有400萬戶2000萬人。可是因為在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南下時四川等地抵抗十分激烈,給蒙古軍造成重大傷亡。而進攻四川的又是比較兇殘的蒙古大汗蒙哥,於是他舉起屠刀大肆屠殺四川軍民,僅在成都一地就屠殺了120萬到140萬人。經過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四川人口由原來的1300萬下降到只有60萬到80萬之間,四川也由“天府之國”變成了人間煉獄。此後在元朝統治期間四川人口和經濟一直沒有恢復,稅收收入在全國處於倒數,成為全國最落後的地區之一。

後來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先是徐壽輝部將明玉珍帶領十幾萬軍民進入四川,後明太祖朱元璋又大力推行江西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政策,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祖先正是那時從江西吉安移民到四川的。四川人口在這期間恢復到150萬人,大部分的人口增長都是因為移民的增加,因此推斷這次移民總體人數應該超過50萬人。

總設計師鄧小平

二、第二次湖廣填四川的原因

在明朝末年四川人口恢復到了600萬人,可是後來在張獻忠、清軍、吳三桂等勢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口又銳減到60萬人。至於這次四川大屠殺的主要兇手現在還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是張獻忠屠殺的,另一種觀點認為是清軍屠殺的並嫁禍給了張獻忠,個人認為這雙方都有參與屠殺。反正不管是哪一種,其結果是四川又一次變成了人間煉獄。

康熙皇帝

後來康熙年間清政府又不得不推行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政策。不僅如此,全國許多其它地區都有移民遷徙到四川。這次的移民規模更大,人數超過100萬。朱德總司令的祖先正是那時候從廣東韶關遷徙到四川的。



朱德總司令

三、有四川是中國的幸運

此後四川人經過不斷的繁衍生息,後來又重新成為人口大省,川渝未分家時人口更是突破了1億。在抗日戰爭中成為大後方,300萬壯士出川從軍有力的支援全國抗戰,為國家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還誕生了包括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等人在內的一大批開國元勳。可以說中國有四川這塊風水寶地真的是太幸運了。


執斧傳播開天名


湖廣填四川一般情況下指的是元末明初至清朝中期湖廣地區大規模持續移民到四川地區的歷史事件。有時也特指清朝前中期官方組織的大規模移民四川,史料記載大約有一百餘萬人

這個事我們可以按時間軸來詳細說明其背景和發生原因:

天府之國的興起

春秋時期秦滅巴蜀,興都江堰,開發成都平原,遂在在秦漢時期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人口眾多。蜀漢時期設置堰官、鹽官、錦官,大力發展了農業和手工業,使得四川富庶一方。名揚四方的川鹽、蜀錦就是在這一時期興起的。

隋唐時期有“揚一益二”的說法,即全國的賦稅揚州(江南地區)和益州(四川地區)是最多的。到了南宋,四川地區的人口接近一千萬,稅收佔朝廷稅收的三分之一!此為古代四川地區的巔峰時期。

元朝時期的凋敝

在宋金戰爭期間,金兵未能進入四川盆地,沒有造成過多的破壞;但在長達半個世紀的宋蒙戰爭期間,戰鬥基本上是在盆地裡進行的。蒙古軍曾三次攻破成都,"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人口銳減,經濟殘破,到了元代四川地區的人口不足南宋時期的十分之一。

元朝是蒙古人統治,對外征伐不斷,對內卻不懂修養生息。終元一朝,除了必要的軍用屯田以外政府沒有組織的移民,僅有為數不多的自發性民間移民,故經濟一直沒有得到恢復。

明初的移民潮

元末紅巾軍起義,軍閥明玉珍率眾在四川地區建立了“大夏”,軍隊多為“湖湘”之人。彼時農民軍拖家帶口,除了十幾萬的軍人以外,還有大量家屬,以及一些無產無田的流民跟隨。這是移民潮的開端。

後來朱元璋滅夏,但湖廣地區的移民並沒有停止入川,一直到永樂年間這一次移民潮才逐步減慢。據統計,元末四川地區有人口60餘萬,經過百餘年的移民和休養生息,人口上升至約150萬。此後人口一直在增長,至明末大約有400萬人。

明末清初的浩劫

明末農民起義,軍閥張獻忠率眾入川建立了“大西”,先後與明軍、清軍激戰,史料記載“川人死亡過半”。清朝官方修訂的《明史》中說張獻忠入川后實施了大屠殺,當代史學家經研究後認為記載不屬實。雖說如此,但持續二十五年的戰亂還是對人口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到了清康熙年間,吳三桂謀反叛亂,攻入四川與清軍鏖戰七年,期間死傷無數。更為可怕的是隨著戰亡人數增多,逐步滋生了瘟疫病毒,當時疫病肆虐,耕地荒蕪,殘餘人口約為60萬人。

清朝官方組織的移民

清王朝為了解決四川勞動力和生產糧食的問題,採取“移民墾荒”的舉措,全國包括湖北、湖南在內的湖廣省等十餘個省的移民相繼到四川定居。據統計這次移民的持續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入川人數約一百多萬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數達一半之多。

為什麼喜歡往四川遷徙?

四川為富庶之地,

從秦到宋這一千四百餘年間,四川(益州)一直為富庶之地,農業和手工業都很發達,曾有過千萬級的人口規模。此為民生之本。

四川為避難之地,四川多山,自古以來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是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若治理得當可以割據自保,統一時一戰定乾坤,很少會出現反覆的混戰。但宋元與明清為異族入主中原,反抗之激烈可見一斑!

為什麼多為湖廣人?

自古入川有兩條路:由陝經山路入川或由楚經水路入川。

在古代,水運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對於移民而言,肯定是湖廣地區最為方便,也利於大規模組織。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歡迎討論!


歸去來兮Roc


“湖廣填四川”是清代往四川大規模移民的活動,因其移民大多來自湖南、湖北等地,故而被稱之為“湖廣填四川”。在明朝末年,由於農民起義和清軍入關,造成當地人口大減、田地荒蕪。清代康熙皇帝即位後,為了恢復當地經濟,不得不將大量外省人口遷入四川,以充實當地。


四川古稱為蜀地,與重慶合稱為巴蜀,在先秦時期曾經分別存在過古蜀國和古巴國。據《隋書.地理志》記載:隋煬帝大業年間,巴蜀地區有眾200餘萬。至南宋時期,人口已經突破了1千萬(《續宋編年資治通鑑》)。但自公元1234年起,隨著蒙古騎兵對四川的連續入侵,當地人口大量死亡,賦稅下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經過明朝時期的恢復,到了明神宗萬曆6年(1578年)時,官府登記在冊的四川人口(包括重慶)已恢復到300萬。但由於明末的張獻忠起義和清軍入關等因素,巴蜀人口再次下降。《四川通史》記載的清世祖順治18年時,四川在籍人口僅餘1.6萬戶,總數不到10萬人(一說為60萬)。由於戰後人戶稀少,田地荒置,四川呈現出了“虎跡狼蹄多於人跡,千里幅員,大半黃茅白葦”的淒涼景象。

自明思宗崇禎年間以來,張獻忠等部攻陷夔府、劍州,又屠巴州及通江、開縣各地。李自成自漢中兵敗後,也南攻劍門、梓潼、綿州、綿竹、溫江等地,縱火焚燬新都。隨後,清軍入關。順治3年,多爾袞遣豪格自陝西入川,征討割據於成都平原的張獻忠。清軍所過,動輒焚城,屠戮流民,造成了赤地千里的慘狀。



清聖祖(康熙)即位以後,深感四川人口凋零,賦稅稀少。為了充實川地,他下令從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向四川大舉移民。為了鼓勵遷移,清政府還推出了減賦和免稅等措施。因此自康熙年間始,一直到乾隆年間,來自湖北、湖南、江西、廣西、陝西、貴州、雲南、山西等省的移民就開始湧入川地,尤其以鄰近四川的湖北、湖南兩省移民居多,佔了總數的一半以上。在今天的廣安、鄰水、開江、金堂、宣漢、嶽池、彭水、潼南、銅梁、南充

等地就分佈著大量湖廣移民的後裔,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已經完全融入巴蜀文化圈。

“湖廣填四川”不僅使得四川經濟從明末的戰亂中得以恢復,還促進了人口增長。至清高宗乾隆41年時,四川人口已近800萬,遠遠超過了整個明朝時期的四川人口;到清文宗嘉慶17年時,川地人口首次突破2000萬大關。


中外歷史


其實我對這個問題很好奇,因為我就是四川人,很確切的說歷史上真的有“湖廣填四川”這件事,這個可以從四川人的家族族譜上找到答案。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關於“湖廣填四川”的一些歷史事件。

首先,我的太祖父那一代就生活在清朝,據說還在當地做個小官,曾祖父被抓過壯丁,打過淮海戰役,腿被擊穿後來被遣送回家了。那個時候對這些事情也不太感興趣,當時還小所以沒有細問。言歸正傳,我們說說“湖廣填四川”的事情。明末清初受戰亂的影響人口銳減,大家都知道“張獻忠屠四川”,歷史上也的確有這麼一回事。當然他屠殺的人沒有《明史》裡面那麼恐怖,史書說他殺了六萬萬人,也就6億人,四川人幾乎被屠殺殆盡。有人說是筆誤,應該是六百萬,我認為六十萬都多了。

要知道張獻忠手底下的人也就十來萬人,怎麼可能屠殺那麼多,而且都是百姓,他殺那麼多人,兵力如何補充,肯定被清朝抹黑了。張獻忠屠殺的人基本都集中在成都和他活動的幾個城市,四川也很大,要說全部屠殺是不可能的。張獻忠畢竟是農民起義,對統治者來說這是個威脅。清朝不黑張獻忠,萬一有人效仿怎麼辦。反正把他寫成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讓百姓產生恐懼心理,讓他們遠離起義軍,達到恐嚇的作用。

四川歷來就是地廣人稀,本來沒有什麼人,明末清初又受到戰爭的影響,百姓死的死,跑的跑,土地荒蕪,人口嚴重不足。所以,清朝就把湖廣的人口遷移到四川進行定居墾荒,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我也不想看百度上面寫的,就拿自己族譜上面的記載來說一說。我們這個家族,當然還有其他的家族,大多都是從康熙年間湖北麻城遷到四川的。時間大約康熙十四年,反正我們這個家族是這個時間段,雖然我只是看了一個大概,但是時間還是記得很清楚。至於移民了多少人就很難說了,不知道官方有沒有數據。我個人認為,現在四川的原著居民應該很少。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可能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另外南充(川北行省所在地)應該也有很多本土人,畢竟張獻忠就在那個地方掛掉的。所以,我只能告訴大家一個真實的答案,歷史上真的有“湖廣填四川”這件事,發生的年代就是明末清初,大約康熙年間。因為,康熙帝在位期間才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全國,順治的時候四川和雲南一代都還是南明的天下。


孟子說史


關於“湖廣填四川”的具體時間,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從元末明初至清中期約500年間這一歷史時期。但如果繼續往前追溯,則早在宋代就已經開始有湖廣往四川的移民,如清代《石柱廳鄉土志》記載的該地九大氏族中,就有陳、譚、楊、崔、向、王六族遷自湖廣,而陳氏“自宋高宗南渡時由楚北麻城孝感鄉來廳,同馬定虎平夷,授石柱安撫同知。傳子陳曰應,襲職守土。派分十八支,巨族大姓,至今傳三十餘代。”而在這數百年間,又有幾個移民高潮,如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清前期(從康熙十年至乾隆四十一年,即1671年—1776年)

至於移民的規模,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釐清移民的分類問題。凌禮潮對葛劍雄、曹樹基、張國雄等關於移民的分類分別作了評價,並在張國雄關於移民動因的基礎上,將移民類型分為四類,即避難移民(躲避戰亂;自然災害;逃避賦役)、軍事移民(軍籍屯田;隨軍入籍;起義將士)、政府移民(招民墾荒;仕宦入籍)、貿易遷移。(凌禮潮:《“江西填湖廣”與“湖廣填四川”比較研究芻議》)不同移民類型的規模不盡相同,有些類型難以估計,如貿易遷移,有些在學術界已經做了一定統計,比如起義將士,據曹樹基統計,元末明初麻城將士隨明玉珍入川,人數約20萬人,包括隨軍家屬。人口總數應在40萬人以上。這個估計目前不見異議,可見已為學界所接受。明末清初隨張獻忠入川的將士,據凌禮潮統計,僅麻城就有5.7萬,加上家屬,人數當在10—15萬之間


楚邾


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清朝初期的一次大移民。

四川盆地,歷來是富饒之地,號稱天府之國。但在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戰爭中,四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壞。

這一切,都要拜張獻忠所賜。

張獻忠這個人,嗜殺成性,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就是個精神病。 他自稱是上天派往下界殺人的神仙,以殺人為己任。

俗話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可是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後,四川人就遭殃了。他立了一塊石碑,上個面刻著七個大字:殺殺殺殺殺殺殺,號稱七殺碑。

這塊石碑,就是張獻忠在四川所作所為的濃縮。

張獻忠殺人,隨時隨地。

有一年,他宣稱要開科取士。等四川的讀書人都興高采烈地趕到成都的考場後,他就把這些讀書人全都殺了,然後把他們的筆墨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山,號稱“筆冢”。

上朝時,大臣們正在議事。突然,張獻忠就讓人把他的狗牽過來,狗在哪位大臣的身邊吠叫,就把誰拖出去殺了,號稱“犬決”。

就連每天晚上侍寢的妃嬪,第二天早晨,他也要把她殺掉。

就是這麼一個人,幾乎把四川人殺了個精光。

清朝入主中原後,四川只剩下不到10萬人 。由於人丁稀少,大片沃土荒蕪,甚是可惜。於是,康熙皇帝採納建議,下令四川的周圍各省,向四川移民。前前後後,一共移民一百多萬人。

這其中,以湖廣省移民四川的百姓最多,故稱“湖廣填四川”。

湖廣省,即現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的合稱。有人把“湖廣填四川”的”湖廣“解釋為“湖南湖北和廣東廣西”是不對的。


趣談秘史


發生的時期

湖廣填四川民間也有很多流傳,不過那些都是沒有真實的考察依據的。湖廣填四川的事件發生在清朝時期,由於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大規模的戰亂,導致人口大規模的減少,據康熙年間的人口統計得出的數據顯示,當時四川的人口僅為9萬。朝廷為了加強地方的統治和對外的交流,把其他省的人口調一部分到四川以彌補人口不足的現狀,據《成都通覽》記載:“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說的就是成都大部分的都是清朝時期在外移民過來的,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參與移民的省份有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西、河南、山東、甘肅、福建、山西等等。其中兩湖兩廣移民的人數最多。所以在後來的史料記載中大多以湖廣填四川記錄了下來。


歷史背景

清朝康熙年間,四川的動亂終於被平定了下來。可平定動亂後人口的急劇減少讓當時的巡撫很是頭疼,在沒有到達四川之前。他們以為“天府之國”成都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誰知經過一系列的折騰到四川上任後被這裡的破敗現象驚呆了,才發現曾經的“天府之國”荒涼殘破、千瘡百孔。康熙七年,四川省的巡撫張德向康熙上奏說明了這裡的情況,表示出他對這裡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據《四川通志》記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說明了這裡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張巡在與康熙的奏摺中說到:把人口密集的省份的人口移民到四川。康熙收到奏摺後,也為這事發愁。該怎麼弄?哪些省的人口較為密集?等等這些問題都擺在了前面,康熙在位多年後親自頒佈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正式確定了移民其他省份的人口到四川。


人口規模

由於移民人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康熙大約花了10年時間從這些省份中移了100萬左右,當然這是據後來的史料記載,但也有的史料也記載不止這麼多,若大的一個四川怎麼可能100萬人就填滿了。所以在後來的考證中有很大的爭議。

時至今日有很多四川人都說不是本地的居民,是300年前移民過來的。不知道你是不是呢?

如果有需要補充的請在留言中說明,我是愛歷史的李老師,歡迎關注我,與你一起探討歷史那些事。


稗官談史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清朝的康熙時期,明末清初,張獻忠由湖廣入川,在攻打四川的時候,這時候四川的民眾就死傷一部分了,而後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定國號大西。由此展開了和清朝的拉鋸對抗,後來張獻忠中箭身亡,但是他的手下還在與清朝對抗著直至康熙初年。這麼長時間的戰亂,社會得不到安定,民眾更是加深了死傷,要麼就是早早逃離了四川,所以到清康熙年間統計,經歷過長久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不過十萬的萬餘人。

戰亂平息後,新到任的四川巡撫見到四川是如此荒涼的一片景象,於是就上奏給了康熙,請求康熙下旨移民四川,以重複天府之名。隨後康熙頒佈詔令,讓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十餘省的共計百餘萬民眾遷往了四川,填充到四川的各地。只是因為湖廣的人去的最多,所以稱為“湖廣填四川”的由來。

現在說的“解手”一詞也與湖廣填四川有關,說的是當年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背井離鄉,所以很多人都是被迫押解過去的,押解途中都是綁著手防止逃跑的,而人總免不了要上廁所,所以每次要上廁所的時候,都和官兵說解手。當然這個此並非來自於此,只是可以看出當時很多人都是被迫遷過去的。


淡看天上月


清朝入關後,康熙初年,八旗軍《皇族》以敖拜為首,大肆圈佔好田好地。殺害中原人口,康熙下旨,《禁圈令》未果,也就是現所拍的電視連續劇,《大清良田》和《大清糧倉》劇情所述。清軍進入四川,明義上是剿張獻忠,也大肆屠殺四川人口,使得四川人口急劇下降,清初,朝庭為了鞏固大清政權,解決民生,恢復大清良田。康熙十四年,即1685年,頒旨全國,為了大力發展生產,提升大清國力,開發西北,西南,將中原人口密集,良田稀少,多餘人口進行南遷。康熙,一方面整頓吏制,另一方面《攤丁入畝》鼓厲兩湖,兩廣,江西,到四川大西南開墾,開墾歸個人所有,五年不徵稅,當時四川總昔寫拆上奏,要人填川,康熙也不放棄《天府之國》這個物產豐富的省,所以下旨,各省,卅府動員中原人口,每戶,三丁抽二,兩湖兩廣《填四川》朝庭即派官員,在湖北,麻城,沒中轉站,各省,卅府人員到達麻城,由朝庭簽發到處地落戶,然後,從麻城坐船到重慶。我們老祖宗,是從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信實鄉人,由十九世祖江智深之子,二十世祖江大川,江大祜,江大堯,江大舜,四人上川,落戶敘卅府宜賓縣江北劉家槽《踏水橋》我們宜賓市江北劉家槽《江氏》由江大舜上川,至今333年,333年集居《字輩》未亂。現巳發展到三十一世,人口約近萬。我們江氏起譜人,江應瑞,北宋神宗年間進士,至今近千年歷史了。寫稿人,江氏二十七世孫,江軍《字德》四川省宜賓市江北劉家槽方碑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