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門票 不要做「一錘子買賣」

國內景區高票價問題,一直是輿論關注熱點。國家發改委此前表示,今年“十一”黃金週旅遊高峰之前,將切實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偏高的門票價格。日前,北京市發改委明確要求各區制定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方案,在9月15日前彙總降價情況,糾正不合理的收支。

不對比就沒有說服力

據智研諮詢數據,我國景區門票均價占人均月收入比重達到2.70%,而法國僅為0.37%、美國僅0.10%,相對於國內居民收入水平來看,我國景區門票價格較高。討論國有景區門票,不能忽視這個事實。

提到景區門票,一個必提的正面典型就是西湖免費。如果單比吸金力,在西湖面前,很多景區都要採取匍匐姿勢。據說早在2002年,西湖一年的門票收入就達到2000多萬。這麼多年下來,西湖少賣多少門票?可是不收門票,相對於西湖形象和所在杭州城市形象的提升,相對於杭州大旅遊發展帶來的收益,孰輕孰重,不言自喻。相對於杭州城市形象,相對於杭州旅遊產業,西湖在事實上體現了“額外擔當”。而一些重點景區只是一個人“偷偷發財”,由於路徑依賴的存在也很難發大財,其境界,高下立見。【詳細】

重點景區降票價一舉多贏

首先是惠及遊客。雖然說如今人們生活好了,腰包鼓了,但是,別忘了勤儉節約,精打細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再說,絕大多數人也沒有富到為了旅遊不看價格的程度。

其次是惠及景區。如果我們只看到門票降價會影響景區收入顯然是太膚淺了。作為景區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無可厚非,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那種一味靠漲價,狂掏遊客腰包的行為肯定是下策。

再次是惠及市場。市場的成熟度決定著行業的發展進程,而成熟的市場靠單方面發力遠遠不夠。就拿旅遊市場來說吧,既需要經營者樹立大局觀念和遊客至上意識,認真抓好綜合管理,努力促進自身提質增效,亦需要監管部門的扶持和加強監管,規範經營,更需要廣大遊客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

有必要進一步降低索道、纜車等收費

景區與遊客沒有無緣無故的遙遠,一切都是為了遊客荷包裡的錢。為了這個目的,景區大門與核心景區離得越來越遠,通往核心景區的路線越來越長,與實質遊覽的捆綁式服務越來越多。

國家發改委近日公佈指導意見,要求在今年“十一”黃金週之前,進一步降低重點國有景區的門票價格。按照這一精神,景區有必要進一步降低索道、纜車、擺渡車、“園中園”等收費。吃得起主菜吃不起配菜,這樣的改革是很難贏得遊客和市場的。

毫無疑問,核心景區離遊客越來越遠,已成為當前的一個旅遊痛點。有鑑於此,今後新景區的開發規劃、舊景區的改造升級,都應該真正樹立以遊客為中心的理念,從縮短景區景點與遊客的距離著手,必要的擺渡也要體現足夠的公益性,一則避免土地和工程投資等資源浪費,二是減輕遊客負擔,改善旅遊入口處的體驗。如此這般,必然增加旅遊對普通消費者的親近感,增強景區景點的活力,最終促進全國旅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微言大義:

@任然:目前距離“十一”降價時限,僅剩兩個月,各地也都應該增加執行緊迫性,別再讓高價門票,束縛國民邁向“詩與遠方”的步伐。

@北岸:景區收費降下來,觀光遊客引進來,從而拉長旅遊產業鏈,逐步培育個性化、特色化、高附加值的旅遊新業態。這樣的發展思路,值得提倡。

@王軍榮:門票越高,遊客越少,越不利於旅遊業發展。“景區降價”才是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關鍵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景區門票價格偏高的問題,可謂由來已久。實際上,景區門票降價,不一定會減少收益,西湖就是很好的例子。西湖免費近16年後,杭州走熱的不僅僅是一個湖,周邊縣市區旅遊產業也出現井噴效應。它擺脫了門票依賴,換來的是名氣提升、城市發展。相反,如果景區價格偏高、服務一般,只是做“一錘子買賣”,很難真正長久吸引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