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病人真的就徹底安全了嗎?

黎忠良


手術成功,不代表最終恢復順利!!

有時候手術很成功,但病人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最終走了,因此,手術絕不是決定病人康復的唯一因素!!

外科手術或大或小,有的小手術根本不需要去手術室,或是不需要住院。因此,不用一聽到要手術就頭皮發麻,比如說小的脂肪瘤,局麻下幾分鐘就能搞定,這個創傷還不如被菜刀割破手。

至於那些大的手術,不管是麻醉還是手術風險都是比較大的,手術後一般需要觀察哪些方面?

一、生命體徵:血壓、呼吸、脈搏、心率、末梢血氧飽和度(SPO2)。


這些指標,直接關係著病人的生死,血壓不穩定,可能提示腹腔內出血,呼吸急促,可能存在呼吸道痙攣甚至窒息可能,心率快,可能存在心臟問題或是腹腔內出血,末梢血氧飽和度低,十有八九是呼吸出了問題了,任何一個問題都能決定著病人的生死,為了密切監測到這些至關重要的指標,大手術的病人都會用一臺心電監護儀來隨時監測,一出現異常指標,監護儀就可以報警提示。

二、警惕誤吸風險;

全身麻醉的病人,即使回到病房,病人還是不很清醒的,有的病人會出現嘔吐反應,一旦嘔吐物在不清醒的情況下被誤吸到肺裡面,窒息的風險就很大了,嚴重還是不嚴重?

三、引流管情況。



想必很多人都見過,腹腔的手術,手術後病人肚子上大都有一兩根甚至好幾根管子,這些管子,醫學上稱之為“引流管”,為什麼會放這麼多管子?別小看了這幾根管子,有時候,這些管子也和生命息息相關。

這些管子有什麼作用呢?

1、引流腹腔內的積血積液。

手術肯定會出血,同時手術會把主要的血管用線結紮住,但毛細血管的出血是沒法用線結紮的,在人體凝血功能正常的情況下,這些毛細血管的滲血是可以自行止住的,但畢竟也需要時間,所以,手術後不可避免會出現積血積液,如果無法及時引流出來,積在腹腔裡面越來越多,病人就會出現腹脹,嚴重者出現感染,加重病情。

2、及時觀察有沒有腹腔內出血、膽瘻或是腸瘻。

雖然手術中止血很徹底,但誰也無法保證手術後不會再次出血,曾經有個病人,手術後1周再次出血,如果有這些引流管,腹腔內出血會通過管子流出來,我們就能第一時間觀察到,及時處理。膽瘻或是腸瘻也是同樣的道理,膽汁或是腸液甚至糞便通過引流管流出,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3、非常特殊的情況。 引流管也有可能會堵塞,所以,手術後對於引流管的管理也需要注意這一點。

四、鼓勵病人咳嗽咳痰。

吸菸會損傷支氣管,手術後會產生更多的痰液,全身麻醉也會產生很多痰液,兩者相加,痰液更多,這些痰液如果不能及時咳出去,時間久了,要麼出現肺部感染,要麼會導致窒息。估計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些病人就是因為手術後的一口痰堵住氣道而呼吸心跳驟停,最終搶救無效。所以,千萬別小看咳嗽咳痰。

五、深靜脈血栓形成。

主要指的是雙腿的深靜脈,如果長期臥床,雙下肢不活動,血流緩慢,血塊形成的風險就大大增加,這就像我們殺雞殺鴨一樣,把雞血鴨血放在一個盆裡,血液不流動了,過不了多久,血液就變成血塊了,人的血是同樣的道理,血液流動的慢了,也會形成血凝塊,也就是血栓,一旦形成血栓,病情就變得複雜了,一旦血栓脫落隨著血流進入心、肺、腦,堵塞相應的血管,會引起心梗、肺梗及腦梗,這三個病都是讓人頭皮發麻的大問題,輕則肢體癱瘓,重則心力衰竭,後果怎麼樣可想而知。

六、其他一些小問題。

比如說手術切口疼痛發燒噁心腹脹排尿困難等等,雖然與上面的幾點相比,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但如果不處理,想必病人也會很難受。

現在還覺得手術後病人就是徹底安全了嗎?希望儘量不要出現手術很成功但手術後病人卻走了的情況,那就真的人財兩空了,這樣的結果誰都不願意看到,但如果手術後盡心盡力一點,也許真的可以避免呢!!


頭號在線醫生


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家屬在手術室外焦急的等待,醫生在手術室緊張地進行手術,過一會兒手術室燈滅了,醫生走出來告訴家屬手術很成功,家屬高興地長舒一口氣,但手術完後是不是就真意味著萬事大吉了,好多外行人認為是的,其實不然,術後不注意的話發生危險的機率也是很大的,一般術後48小時屬於術後危險期,在這個期間要格外關注患者的各項指標的變化。

手術後易出現一些併發症,不同手術出現的併發症不同,但常見的比如出血、感染等。腹部手術會出現腹腔臟器黏連,比如剖腹產手術後醫生經常問有沒有排氣,就是看腹腔臟器有沒有黏連,如果黏連會產生腹痛、腸梗阻、腸扭轉,嚴重者會導致腸壞死。

另外,術後感染很危險,因為畢竟手術是將體內臟器與外界直接相連,外界空氣中有無數種細菌等微生物,感染是很容易產生的,如果不慎感染了,輕者發生水腫、發熱,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所以術後都要抗感染治療。有些手術後還會出現一些後遺症,比如甲狀腺結節手術可能會造成喉返神經的損傷,造成一段時期內說不出話,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顱腦手術後遺症最常見,會有言語不利、或是易忘事、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偏癱等。還有腫瘤手術後腫瘤可能還會復發,所以最好每年做一次或兩次相關體檢,以防出現其他病情變化。

所以,手術後不是徹底安全了,大家不要掉以輕心,時刻關注病人病情,防止危險發生。

本期答主:張曉玉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不同手術根據不同的部位、難度、手術方法和手術時間,其所需要承擔的手術後風險個不相同。除了一些常見的術後併發症,為了使術後恢復好,時間快,需要根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進行積極的治療和日常的功能性恢復。

根據手術的麻醉方法不同,如對於一些全麻病人,在手術後尚未清醒,很容易發生窒息和呼吸道感染,所以對於此類手術病人在術後應平臥,不墊枕頭,頭偏向一側,防止唾液或嘔吐物倒流如呼吸道引起呼吸窘迫或呼吸道感染。

另外術後病人平臥6-12h是為了防止術後頭痛的發生;在進行頸部、胸部、腹部的手術之後,因採取半臥位或半坐位,脊柱術後的病人需要睡硬板床。不論全麻還是半麻的病人,在術後都需要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和呼吸等基礎的生命體徵,在術後的3-6天內,因術後反應可能會出現術後的一個持續低熱,這是人體免疫功能作用下的正常反應,可以理解為吸收熱,在進行腹部手術後的病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排氣,只是恢復胃腸功能的關鍵。

另外,術後的傷口護理,及防治感染,防治術後的併發症和促進術後的傷口恢復等都是需要注意的,建議術後按照醫囑進行專業科學的調理,術後應有適量的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等。


KK健康


(2018年6月6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我前一陣子,正好遇到了這麼一個病人,手術後便未能恢復過來,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後簽字回家了……至於回家了怎麼樣,我不說大家也都知道。

這個病人是胃穿孔2天才來住院的,70歲男性,肥胖體型。平時非常喜歡喝酒,有痛風、支氣管炎、長期下肢水腫等病史,手術中探查又發現肝臟縮小,表面凹凸不平,術前查明沒有乙肝,考慮是酒精性肝硬化。

老人因為痛風而長期吃激素和止痛藥緩解,估計這次胃穿孔就是吃止痛藥誘發。長期吃激素的人,掩蓋了疾病發展,老人入院時精神還算可以,其實內在已經非常糟糕了。

更讓我痛心疾首的是,明明肚子已經痛了2天,家屬才帶來看病,手術中看見整個腹腔內都是食物殘渣、膿苔、膽汁、藥粉等,腸管極度水腫,粘連不清,感染非常嚴重。

手術過程很順利,手術算是很成功。

但是手術後一連串的問題就來了:如①因為有酒精性肝硬化,肝臟合成蛋白不足,引起長期雙下肢水腫,術後蛋白消耗更高,每天上千塊的蛋白都補不夠,水腫一直不能退,最後出現胸腔積液;②術前因為痛風長期吃激素和止痛藥,術後禁食,關節開始疼痛,每天都要幾支鎮痛藥;③術前有慢支病史,又是嚴重腹腔感染,術後關節疼痛,長期臥床,出現墜積性肺炎,每天咳嗽、氣喘;④身體消耗大,術後出現電解質紊亂,各種鹽分含量忽高忽低;⑤腹腔膿腫形成:腹腔重度汙染,又粘連,說是“糞坑”也不為過,不形成膿腫才怪。

手術後我便知道病人恢復會很漫長,甚至難以恢復,出了手術間就讓他兒子看手術錄像,然他更直觀認識到病情嚴重。

手術後經多科會診,用最好的抗生素“泰能”,用最好營養藥,最好的護理,最後大便通了,胃腸功能是恢復了,但是肝功能、肺功能一直不能恢復。到了最後,老人出現反覆嗜睡、昏迷現象,不得已,村裡習俗只能回家了。


在此想和大家說,手術都是技術過硬的醫生和麻醉師參與,絕大多數情況是很安全的,很少出現意外事件。我平時和病人、家屬說手術風險,更注重說術後恢復,而很少說手術。

這裡說這個病例,只是讓大家都知道,生命有時候很頑強,有時候又很脆弱,希望大家多多珍惜,相互之間多多理解。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手術後,病人並不是徹底安全的。我術前談話的時候,經常跟病人說,手術需要過三關。

第一關,手術這一關

術中有可能出現心腦血管意外,心梗,大出血,休克,麻醉意外等嚴重的併發症。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病人在術中死亡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安全的度過手術這一關。



第二關,術後併發症

術後需要密切的觀察病情變化,術後併發症是主要的風險所在,術後再次出血,切口感染,切口裂開,腹腔感染,胃腸道吻合口瘻,術後出現心肺肝腎功能意外等這些併發症。對於外科來說,大部分的死亡都是發生在術後一個月內,所以術後恢復的這段時間,才是重中之重。

對於骨折,腦外傷,腦出血這些疾病。術後的康復鍛鍊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恢復到術前的樣子,術後的康復鍛鍊是至關重要的。



對於腫瘤的患者,術後需要根據病理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放療和化療,後續的治療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接受規律的治療,還要定期隨訪,瞭解是否有腫瘤復發和轉移。

所以,手術後病人並不是絕對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