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爲什麼不能有先治病後付錢的醫院?

q670q47u235n1


1984年我國為了解決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的問題對醫院進行了整改,起草了《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簡政放權,擴大醫院的自主權。坦白的說就是,不在給醫院進行撥款了,醫院要自負盈虧。醫院成了一個獨立的利益體。

這個辦法在解決一些問題的同時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醫院的衛生公益事業的性質在淡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弊端開始顯現。比如以藥養醫。

自負盈虧也沒有什麼?我們依然有機會實行無錢治病的機會,但是要命的是我們額另一項工作的缺失,那就是覆蓋整個社會的徵信體系沒有建立起來。

我們小的時候經常的讀到一個雞湯故事,是說一個學習非常好的留學生,由於發現地鐵檢票的漏洞經常的逃票,然後這個記錄被納入該國的徵信體系,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盡然無法在當地找到工作,說的就是這種全覆蓋式的個人徵信制度。

由於我們當前的很多人並不富裕,很多人也不是很在乎個人的徵信問題,比如國家用於貧困大學生的助學貸款,就是考入大學的學生,可以憑藉入學通知書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自己的學習,畢業工作後償還,可是有一些人連這個錢都會不還。

在普遍的誠信共識尚未建立起來的時候,醫院默認為:不給錢,治完病之後,醫療費用就會打水漂,這對於一個自負盈虧的獨立核算的經濟體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


百悅軒


急診科醫生對此問題應該比較有發言權。

過去醫院都可以先治病,後繳費的。但是社會信用體系沒建立起來,逃費也沒有違法成本,導致老賴在社會橫行。而且中國人喜歡刷“小聰明”,這種事有一個人嚐到甜頭,其它人都會分分效仿,長期下來醫院怎麼可能受得了。所以整個社會失去誠信,其後果也由社會來買單。

但是許多人有誤解,以為醫院很冷血,沒錢就不救命,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1 如果送來急性中毒的病人,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心跳驟停等病人,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病人的費用問題,畢竟患者的生命是第一重要的。

但是如果涉及到高價值耗材,昂貴藥物,我們就一定要跟家屬談了。畢竟這些東西是必須要花錢買來的,如果逃費,就得醫生自掏腰包,實在承擔不起。

2 大多數病人的病情其實沒有那麼重,短時間內不會危及到生命,我們一般只做一點初步處理,比如掛上葡萄糖,傷口清創,止血等,剩下的主要工作是觀察生命體徵是否穩定。這種患者處理完就沒事,往往卻是抱怨聲最大,逃費幾率卻最高的,最容易消磨醫護人員的信任。

3 真正的三無人員,政府其實也有救助措施,通過特殊通道申請,費用是可以由政府專項經費支出的。所以對於符合政府救治規定的人員,醫院也不會推脫。


鄭醫生百嗑


可以,前提是完善信用制度。


我們知道,如果開車發生剮蹭等事故,是一定不能肇事逃逸的。警察分分鐘能夠找到家裡去,然後判肇事方全責,並承擔肇事逃逸相關的嚴厲處罰。這是因為車主信息是確切可查的,執法成本相對來說較低,也就是說警察叔叔至少找到車主本人就可以結案了,而且就算“老賴”拒絕配合賠償,還可以有扣押車輛,路上監視車牌號等其他制約方式。


但是醫院的“老賴”可就不一樣了,患者家屬留的家庭住址首先未必能找到患者本人,找到患者的家屬,家屬也可以拒絕賠償,或者以和患者不熟等理由拒絕。換一個角度來說,警察叔叔沒有辦法要求一個患者的兒媳婦必須立刻去交錢,即使她不交,你也沒有辦法強制。就像民事訴訟一樣,判決容易,執行總是個困難事兒。


更重要的是,患者本身是弱勢群體,執法人員很多時候沒有辦法要求弱勢群體執行該履行的義務,而且如果患者本身出現了醫療過程之後的身體不適,傷殘甚至死亡,那麼會進一步加大執法的成本。


警察叔叔每天的工作很忙的,是要抓壞人的,不適替醫院討債的。那麼醫院呢,本身就不是執法機構,就更沒有這個能力、時間、精力去討債了。所以如果患者先治病,後交費逃單,那麼這個科室就要自己消化這筆支出。很多時候,為了治病救人所使用的器械和藥品都非常昂貴,醫生也是普通的小老百姓,只要一百個病人有一個這樣做,那對科室都是極大的打擊。


每個月光幹活,不掙錢還扣錢的事情,你們也許經歷過。但如果你是因為救治了一個患者,但是自己每天要忍飢挨餓去扣錢,同時還要繼續服務下一位患者,還要面帶微笑,充滿熱情,這不是一個正常人類能夠做的事情,這是聖人的事情。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應當努力成為一個聖人,但這不以為著我們需要被聖人綁架。誰都有父母妻兒要養育,誰上班也不是純粹為了奉獻。


所以有些回答非常正確,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讓這些逃單的人勢必受到社會的嚴懲,迫使每一個人自覺守法,按時繳費,你才能建立一個“先治病,後付錢”的方式。


腫瘤學狼醫生


要讓醫院接受“先治病,後付錢”得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為債務糾紛鋪設便利的爭議解決途徑,加大對“老賴”強制執行的力度。

在這方面,我們雖然不能盲目跟隨一些發達國家,亦步亦趨,但有些理念還是可以借鑑的。例如,在美國,“信用分數”是個人的一筆重要資產,如果信用狀況不佳,生活就可能會受到以下限制:

--只能使用更加昂貴的預付費電話套餐,無法享受通訊公司的種種優惠項目;

--在租房時可能過不了房東的背景調查,只能提前大量預付租金;

--無法獲得購房按揭,不能分期付款購買汽車和大件商品;

--各類保險的保費會相應上漲。

類似地,我國目前也在不斷嘗試加強立法,督促公民更加意識到信用的必要性,學會愛惜自己的羽毛。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欠賬不還的“老賴”一旦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就不得進行特定的高消費活動,例如坐火車軟臥,住星級酒店,送子女上高學費私立學校等。

當然,目前針對失信被執行人的立法,所打擊的群體未必是在醫院欠賬的老賴,但隨著相關信用體系的不斷成熟,相信醫院也會更加放心地允許患者先看病,後付錢。


王瑞恩


等到醫保全面覆蓋,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完備的時候,先治病再付錢的醫院應該就可以遍地開花了。

問題的本身不在於醫患信任缺失,在於體系建設的不完備,所有人要為“老鼠屎”買單的時候,自然寧可全面防著,不可錯過一個。

我國的醫保覆蓋範圍在不斷擴大,醫保病人越來越多,先治病後付錢,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遠。


婦產科小超人



在美國,這種形式的醫院有很多,為什麼中國不能有類似這樣的醫院?

日常,大家都經歷過醫院的預交金制度。得知自己患了重病,擺在面前的卻是一個冷冰冰的“必須先拿一大筆錢”,確實讓人寒心。但是,醫院不近人情的舉動背後,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社會誠信問題。

目前,我國誠信問題的根源,是社會發展帶來的人口大範圍、大規模流通促使“熟人社會”瓦解,但是依靠制度和規則持續社會秩序的“契約社會”還未完全建成。沒有全國的個人信用體系,人們不敢相信陌生人。尤其在醫療現場,治療的效果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可能患者在醫院盡力的情況下仍然不滿意療效,可能患者家屬難以接受人財兩空的現實,鉅額的醫療開支確實超出許多家庭的能力,所以醫院必須“先小人後君子”。

在醫療現場,患者逃費的例子比比皆是,醫護人員像防賊一樣盯著患者。醫院為了預防逃費,往往規定“跑賬”的醫護人員要在賠償醫院損失之外再繳納罰款,很多逃費被醫護人員默默的墊付, “內部消化”。即便如此,一家醫院賬面總收入的2%左右要用來沖銷糾紛和逃費的壞賬。

同時,多年的市場化醫改導致了醫療體系的趨利性。不論公立、民營醫院,過度醫療、套騙醫保的情況並不罕見。很多患者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心生不滿,導致惡意逃費發生。雖然急診逃費有財政補償渠道,但是政府機關也要像防賊一樣防著醫院。漫長的審批流程,讓很多醫院直接把逃費壓力推給一線醫護人員,進一步惡化了臨床一線醫護的處境,加劇醫患矛盾,同時也為急診“三無病人”等弱勢群體帶來了風險。

“先治病再付錢”的醫院確實在發達國家有許多,這涉及到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和發達的保險體系,看似跟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存在距離。但是,中國許多並非一線發達地區的醫療機構,已經採取了“先看病後付費”。

“先看病後付費”是衛生部在2013年開始試點推行的一項醫療保險制度。以前患者看病,需要全額繳納醫療費或根據醫保身份按比例交納醫療費用,就診結束時進行結算。在試點地區,只要提供醫保證件並簽署協議書就可以直接治療,結算前發生的一切費用由醫院墊付。

該措施源自山東濟寧一所區級中醫院,原本是經營困難的醫院的促銷手段。醫院以患者的醫保資格作保,惡意逃費的患者無法再次使用醫保,違法成本較高。對於全家人在同一個新農合證件上的患者來說,逃費還意味著全家連坐。通過該舉措,醫院不但兩年來無一例惡意逃費,還收穫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個例子簡直就是“心靈雞湯”。從濟寧開始,“先看病後付費”逐漸在河北、河南、山東等多地試點。

看看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白宮辦公桌邊尚有奧巴馬總統留下的餘溫,特朗普總統就廢除了美國史上第一個全民醫保法案。反觀我們國家,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水平,運轉著世界上最龐大、覆蓋了95%人口的社會醫保,不斷改善人民的就醫條件,經濟並不如一線城市富裕的山東居然都發展出“先看病後付費”了,是不是該喊“厲害了我的國”?先別喊,團團不是是那種動輒喊口號、打雞血的人。這個話題還沒說完呢。

深化醫改:“行百里者,九十者半”

“先看病後付費”目前僅在病人多來自周邊社區的基層醫療機構試點,病人來源較廣的大型三級醫院沒有施行。“先看病後付費”如果要推廣到全國,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但是,前路需要動用更多的智慧,開闢新的路徑。

自2008年啟動新醫改以來,僅用了五年時間,中國人民預期壽命就提高了一歲。這背後,是財政和社保一年2萬億的醫療衛生投入;我國的衛生總費用中居民承擔的比例從2005年的52.2%降至2015年的29.3%。強大的支撐讓我國公立醫療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人數從2003年的487萬人增至2013年的804萬人,同期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增長79%,100萬元以上醫療設備數量增長300%,服務能力空前增強。

但是,多年來居民盲目就醫的習慣和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趨利性,正在抵消新醫改的成果。居民享受政府補貼的醫療,必然存在“小病大治“的傾向,治療常見病也要迷信大醫院,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曾說,北京大醫院70%的專家號資源用於診查普通疾病;一些公立醫院為了擴大經營成果,舉債經營、盲目擴張,抬高了醫療成本。自2013年以來,我國公立醫療服務體系的成本增速一直快於收入增長,公立醫院負債總額一萬億元,一些醫院亟待解決效率問題。醫改不能只靠增加投入,醫療行業需要 “供給側改革”。

改革有你,未來有你

根據《“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我們的醫療正要發生如下變化:

1、廢除“以藥養醫”,改變公立醫院依靠出售藥品和耗材的運行機制,讓醫院和醫務人員靠行醫的技術報酬生存,避免過度醫療。

2,改革藥品及耗材流通體系。壓縮藥品和耗材的流通環節,進一步降低醫療成本;防範公共利益和商業利潤的衝突,促使醫藥產品迴歸治病救人的本質屬性。

3,建立完善的分級診療政策體系,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避免醫療資源浪費和濫用。

4,建立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體系;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和慈善救助銜接互動、相互聯通機制。

等到這些願景化為現實,有了完善的醫療服務、低廉的醫療成本、高額的醫保支付,人們為什麼在醫院逃費? “先治病後付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不陌生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做出努力——這可不是唱高調。深化醫改推崇的“三明模式”是地方摸索出的經驗,福建省三明市堪稱醫改界的小崗村;“先治病再付錢”源自一家快要發不出工資的小醫院的促銷自救。各行各業無數的草根經驗,正在匯入改革的頂層設計。

我們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中,都有機會在自己的領域做出創新和貢獻。醫改也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好,未來更宏大的民族復興目標也好,需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的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當我們回顧親自走過的光輝歷程,這才是縱情歡呼的時候。

-----------------

@鄧鉑鋆

共青團中央


中國缺少先治病後付錢的醫院的最大的原因是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

都說現在的中國醫患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嚴峻,醫院和病患在某種程度上互不信任。治療過程不出問題還好,一出問題免不了要鬧個雞飛狗跳。

其實醫院不願意先治病後付錢也很好理解,要是給你治療了你卻不認賬咋辦?醫院不是慈善機構,醫生護士也是要吃飯的,如果遭遇賴賬的情況,找誰說理去?如何保障醫院不當那冤大頭?



我們這個社會道德滑坡問題很嚴重。相比以往,現在的人更加的物質,更加現實。現在的人的羞恥心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往往對別人,對社會的要求高,對自己的要求底。正應了那句話,以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我想,如果這個社會能夠讓醫院覺得先給你病患治療了,而後肯定能夠收回治療成本,那麼我相信沒有哪幾個醫院不願這麼做。為什麼不呢?即救治了病人,又能收穫好名聲,還不會白白花費了成本,一舉三得的事何樂而不為?



但這樣的事在現實當中操作起來太有挑戰性了。有的醫患糾紛中,醫院並沒有失職的情況,但病患一方依然覺得吃了虧不依不撓,最後鬧大了最終吃虧的還是醫院。人們潛意識裡總是同情弱者,但有時恰恰忽視了弱勢一方並不總是正義的一方。


兵者詭道也


這個事情真不能怨人家醫院。咱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空話,實打實的說。如果醫院真的實行先治病後付款,我敢說全國看好病不給錢的,看好病找理由的,看完病說看的不合理的、看完病挑各種毛病不給錢少給錢的、老人看病往醫院一扔的,各種有理的,沒理的找各種理由不給錢的肯定會經常發生的。到時候就熱鬧了,醫院的時間都用在打官司上了。再有這個病,如果病人就說你沒有治好,你怎麼維權?我就是疼,你怎麼辦?所以啊,我個人覺得,醫院還真是不能先看病後給錢。否則必亂。這個就跟很多事情一樣,大家只要看到幾個不給錢的耍賴成功的,那麼就會有不少人跟著模仿,就拿碰瓷打比方,一開始只有一個,你看現在碰瓷現象,惹出多少人無奈。醫院每天有多少病人流量?要是讓醫院因為病人不付錢打官司,我估計如果真的實行所謂的先看病後給錢,那醫院也沒啥時間給病人看病了,都集體去籌集各種證據,沒事就在法院看病吧,要不沒時間處理各種官司事宜啊。我說的只是如果實行先看病後付錢,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大家別噴我,你們仔細想想,我說的是不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哦。所以啊,大家還是別一看到醫院要求先付錢夠看病就噴醫院了,事實上醫院也真不能開這個先河。當然,這事也沒有絕對,如果真遇到了有生命垂危的病人,還是要看情況先救人了。


小區物業人


首先,文內提及,“突發緊急情況送醫”,問題為“為什麼不能有先治病後付錢”,有共性,又很矛盾!

從問題的矛盾,又可以看出,類似題主這樣的“潛在敵視和私利”,已經充分說明不可能存在!

怎麼說?

首先,“突發緊急情況”,其實用腦想想,類似街邊暈倒,甚至無依無靠,120接送,先收錢了嗎?送達醫院,醫院說,你沒錢,走人?還是“先救治”?對於突發事件,更不用質疑了。

之前提及的,上個月廣西某年輕人街頭摔倒,緊急手術,全在沒有聯繫到家人、朋友的情況下進行的,直至術後,仍在尋找家人,這樣的情況,誰去交錢了?

類似這種情況,估計絕大多數人都躲起來了,死人了,也管不著,理由就是“訛怕了”,這種情況誰敢救?只有醫院!而且,哪怕沒有家屬沒有人繳費,屬於緊急危重的,都按程序搶救,因此,這個案例,也是醫院在沒人交錢的情況下,進行了緊急手術。

那為什麼,還口口聲聲大罵“都是見死不救”,“哪怕欠一分錢不夠,死了也不會管你”?

實際上,就類似於“為什麼急診不急”?我要趕時間回去接小孩、做飯,你必須給我急診!?我白天沒空,只有晚上有空,你現在馬上給我急診處理!?因此,題主很聰明地提及“突發緊急情況”,但又有意無意地提出“為什麼不能(所有)情況都先救治”?也就是類似這種急診,都想要“特權”。

大家都會痛罵特權,但,當你有特權的時候,又有誰不想盡情享用?

問題是,要回去做飯,要趕時間,這些算急診嗎?

同樣的,上面講的,“緊急危重情況”,都是優先救治、哪怕沒錢沒家屬。但,我小孩哭得厲害,你必須給我先處置,為什麼要交錢?我沒錢,就要做這個手術,哪怕是一個痔瘡,沒有任何影響生命的病情,你也必須先欠費給我做啊!至於那些癌症手術、擇期手術,你也得統統給我先治!談錢?沒醫德!

但於這個社會,“醫院都是黑的”,那誠信在哪?賴在病房不走,責任方罵醫院聯合傷者坑他!傷者說我就是沒好,你醫院跟責任方有利益關係,逼他出院!

好,再談談國外模式。比如美國。需要就診,要麼急診,而急診根據自己標準分診,你是急重就是急重,不是,排後面去。普通情況,你必須由“家庭醫生”,也就是保險指定的醫生負責,然後指定醫院/診所,再由醫院根據情況處置或者進行轉診。而,一切也都在保險和誠信體系下運轉。最終由保險跟醫院對賬、結算。

而對於貧困群體,有義工、財務等協助,通過救濟體系減免,但,最終,醫院不會損失,而此愛費用最終由社會納稅人分攤。

也即,不管什麼情況,國外,醫院絕對不會擔心收不到錢。而醫生更加不用操心你會不會嫌貴、會不會罵坑、會不會跑單、要不要自己墊錢。

如果你私自到別的醫院看病,非急診,不好意思,拒付,甚至罰款。

國內呢,也有保險。一般是職工的,大部分醫院,也是繳納押金的形式,也就是可能交一千兩千即可。甚至,特殊情況,緊急的,押卡就可以了。

因此,國內,除了緊急危重情況,同樣有可以不交錢先住院的情況。

對於其它醫保,比如居民,因為涉及報銷比例、支付額度等,就未必有這種“待遇”。很簡單,如果最後要個人出幾千一萬,病人跑單的情況不少見,社會都說“被訛怕了,不敢扶”,醫院為什麼不能“跑單怕了,不敢給你欠費(緊急的還是例外)”?

而,一旦有欠費,極可能分攤到醫生個人頭上,不像美國,有救助體系,最終由納稅人承擔,醫院和醫生不會有損失。而國內,只會分攤到醫院醫生個人頭上,一個兩個這樣,多了,讓醫護人員怎麼活?

國外是由指定醫院、醫生看診。國內,只要有點條件,都是儘可能往大醫院擠,誰都想找“專家”,甚至要往省城、北上廣跑。這種情況,醫保往往用不上、或者報銷比例小,末了,又罵“真坑”,怎麼解決?

如果醫保報銷一樣,甚至說“免費”,以國人的天性,誰不想住好的、找厲害的、用最好的?

因此,多種因素決定,不給你欠費救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醫院沒有多少撥款,類似跑單的壞賬最終分攤到醫生個人頭上,而沒有所謂的財政補助,那有什麼道理要求他們給你墊錢?因為平時“吃回扣太多”?意思是,鼓勵他們儘可能“坑”你,然後留錢備著萬一哪天要墊錢了可以拿出來?

社會大了,也可能有些確確實實的、違背職業操守,而不顧病人安危的。但是,國內,只要是“緊急危重”,絕大多數還是救治為先的。當然,“救命”為主,一旦命保住了,你說,我虛弱,得給我補補,我要用進口的鋼板用進口藥,我要順帶把這個腫瘤治了,那不好意思,請先交錢!


思君者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老了又得了重病,而我的家境又不算好,那我是去看病還是去治病,看病是為了知道我還能活多久,治病是為了苟延殘喘!

誠信一直是人們口中愛提到的!人與人不同花有千種紅!有人是國家承包了的,就算再重的病他們也會由最好的醫院治療,而花銷都有國家承擔!

老百姓看病難一直是國家頭疼的問題,而國家出臺的醫療保險,好不好,好!真的好!不過還是對於有些病者來說有了當沒有,因為他們連醫院的門檻費都給不起,這種病者怎麼辦?最近我看過一個新聞,兩個兒子沒錢,可是又想治療自己的母親,最終走向了犯罪道路。還有個十六七歲的小夥騎摩托撞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孩,因為沒錢治療那個小孩,他選擇用命來抵債,他居然從醫院十樓跳了下去,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迴歸宇宙虛空!

醫院從來就不是慈善機構,雖然中國人有句醫者父母心!人道主義救助也不是長久的!

在工廠設備鉗工就是治療機械的,醫生就是修理人的!鉗工要錢才會修理機械,那麼醫生也不會白白給人看病醫療!

那麼先治病後付錢可以嗎?本來是可以的,以為國家以前就是這麼做得,我四十歲的母親小時候就享受過,不過後來我外婆沒有給醫藥費,不是我外婆不給,是因為的確沒錢呀,不過醫院從來沒有提起過此事,我在此得向重慶白市驛空軍醫院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說聲謝謝,要不是你們當時免費為我媽媽治療,也許我也不會存在於這個世界!就此我真的明白我母親那代人為何那麼喜愛共產黨,因為真的只為老百姓的生死呀!

512地震還記得吧,醫院收費了嗎沒有,有多少醫生護士累倒下,有人知道嗎?!我認識一個外科醫生,我問他一週休息幾天,他對我說,醫生和護士365天都要上班,雖然有假期,不過……唉!

中國人口太多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醫療支援卻不是無限的,因為有些藥品靠進口。我父親死於癌症,本來醫院不收的,因為沒救了,但是為了自己父親少受痛苦,還是懇求醫院收下了,雖然我家也不富裕,醫院也收了我的錢,但是我還是得感謝醫院,因為他們能夠體諒病者家屬的心情,最終接收了我的父親,難道這不是醫者父母心嗎?

沒有醫生不想擁有一個神醫的名聲,不過投機取巧的人太多,所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