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曾國藩被稱為半個聖人,他說過的很多話對後人影響深遠,其中有這樣一句話,耐人尋味:“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經歷太多的朋友的你,是否對這句話感同身受。朋友很重要,人生在世,多條朋友路好走。但如果交友不慎,交到了損友,那還不如不交。那麼我們當如何能夠交到賢友,遠離損友呢?以下有三個交友的原則,值得我們借鑑!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一、不交“愛抱怨的人”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怨言太甚者,這以後比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抱怨對於改變現狀沒有絲毫作,一個只知道抱怨環境,抱怨別人,而從不知道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永遠也得不到成功。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愛抱怨的人,口裡散發出的是怨氣,接觸這樣的人,肯定會受到怨氣的影響,對你的生活和事業不利。更要命的事,你隨時都可能會成為他抱怨的對象。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怨婦、怨男,生活命運對他們從來都是不公的,全天下都對不起他們。這樣的朋友不可交。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二、不交“小聰明”的人

曾國藩說過:與好利人同事,己必勞累。意思就是說與太過注重私利的人共同做事情,必然會受到他的拖累。這裡的“小聰明”是相對於“大智慧”所言,“小聰明”的人做事喜歡投機取巧,喜歡鑽營,甚至為了一己私利不擇手段,這樣的結果你和他共事,即便眼前獲得了利益,可遲早總會出事。曾國藩其人也是以“笨”做學問和事業的典範,他認為小聰明成不了大智慧,小聰明產生不了大格局。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不交“小聰明”的人,還有一個原因:“小聰明”的人相對的就是愛貪小便宜,而貪便宜,就是得到不該得的,不屬於自己的利益,就會損耗自己的福報。福報這種東西,不管你信不信,我相信冥冥之中它都在起著作用,主宰者芸芸眾生。所以“小聰明”的人往往最終結果都不會好。與“老實人”交往,自己也做一個“老實人”,彼此以誠相待,相互寬容,才能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三、不交無“德行”的人

我們要結交有智慧的人,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德。有無“德行”是我們擇友的一個重要標準。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一個人有無“德行”呢?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1、孝道

一個人最大的德,就是愛父母,那些不孝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人,是最沒有德行的人。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好,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一個反覆無常的人,也是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古人認為這就是惡人,這種人一定要遠離。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2、仁義

孔夫子的學問都以一個仁字為核心,而仁絕對不是擺在《論語》,擺在《大學》裡面,仁是在哪裡?是落實在時時處處與人相交往當中。 我們看一個人仁義不仁義,主要看在平日的為人處事中,能不能善良的對待別人,有沒有惻隱之心,善良是仁義的重要標準。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3、謙卑

謙卑是一個人重要的德行,稻穗愈豐滿,垂的就愈低。在中國文化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至聖先師孔子,孔子是一個謙虛的人,《論語·為政》: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體現了孔子謙虛嚴謹的治學態度。孔子還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還向老子問禮,這都說明了孔子的謙卑。在我國傳統文化典籍《周易》中,還有專門一卦“謙卦”,專門講謙卑,據說是64卦中最好的一卦。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4、誠信

誠信體現的是一個人的德行,看一個人誠信否,要看他是不是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能做到才說的是聖人,他統統都做到了他才說,這樣子我們會打從心裡佩服他;說了之後都能做到叫賢人,說了之後做不到叫騙人。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更多的人往往都是說了之後做不到。孔子的《禮記·中庸》中告訴我們“言必信行必果”,也告誡我們一個人一定要言行一致。

為什麼總被朋友坑?沒賢友!交賢友的三大原則

小結:

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隨著歲月磨礪,我們會慢慢的發現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好的朋友能給你帶來正能量,成為你人生前進的助推器,而損友則可能會落井下石,讓你蒙受禍害。你是否有朋友在你人生低谷時拉你一把?有的話請珍惜!你是否有朋友在你陷入困境時對你落井下石?有的話請遠離!希望本文所述交賢友的三個原則能幫到你!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