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 畢業之後你將何去何從

原標題:藝術生,你們畢業了要去哪兒?

在畢業大展、畢業狂歡結束之後,在流過離別淚水、經歷過最後一次擁抱之後,這份熱鬧終於開始冷卻了,不同的人踏上了不同的去路。然而在這轟轟烈烈的告別背後,有多少人還在關注這樣的問題:每年數十萬的藝術生,在畢業後去了哪裡?他們是否在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的路上?

艺术生 毕业之后你将何去何从

“博士學位更有競爭力”

考研時,原本學理工科的李般木跨學科選擇了藝術史。因為關注、喜歡新媒體藝術,今年碩士畢業的他還想繼續學下去,於是毅然選擇了考博。每年的畢業生選擇考博的人很多,但是搶手的專業和老師也是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李般木坦言,和其他同學比,他算是幸運的,直接考入。至於為什麼選擇考博,他覺得一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學科,以後希望能從事研究或教學的工作;二是因為自己是跨學科,所以專業的學習還需要繼續積累,如果直接就業,學習的時間就不太充裕了。李般木也明白再讀三年之後,依舊要面對就業問題,但是他比較樂觀:“接下來的路,還是希望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繼續做研究,爭取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艺术生 毕业之后你将何去何从

李般木的確是幸運的。油畫專業的劉姝也是今年畢業,她報考了自己學校的博士,但是筆試成績僅差幾分未能進入複試,只能選擇先就業。雖然此前她也關注過關於藝術實踐類博士的種種爭論,但她還是認為目前“有了博士學位就更有競爭力”。“我對未來暫時沒有太長遠的想法。我有的同學去了美術培訓機構,有的考教師資格證想去中小學當老師,有的考公務員、事業編,也有幾個堅持畫畫的……我想先找份工作吧,明年接著考。”劉姝面試了幾家培訓機構都通過了,但是究竟要不要走這條路,她還在猶豫。

“當然想拿戶口,但公司和培訓機構賺得多些”

2018年碩士畢業的小齊對繼續考學沒什麼興趣,他想的更多的是能在大城市裡安身立命。“我和同學都覺得現在已經不想也不可能回老家了。回老家很少有、甚至沒有相關的工作機會,可能就意味著放棄這一行。實際上挺矛盾的,大城市不好留,回家又要早早過上很現實的生活。我很多同學都去宋莊、大廠畫畫去了,但我還是想試試找個可以拿到戶口的工作,如果這個工作能和藝術相關就更好了。”為此,小齊考了公務員,雖然未果,但他還在努力考文化類的事業單位。

同為應屆畢業生的唐思思則一畢業就去了美術培訓機構。“我當然想拿戶口了,也試過,但基本是石沉大海。所以還是先賺錢吧,畢竟去公司或者培訓機構上班賺得多些,積累了經驗再自己開班。我們班很多女同學都想自己開一個繪畫班。”唐思思畢業前也在培訓機構兼職,她覺得:“實際上這行沒有想象中輕鬆、美好,小朋友不好教,而且不少家長不是在意孩子學得怎樣,而是在意有沒有人幫忙帶孩子。並且很多家長的審美水平還停留在‘天必須是藍的、草必須是綠的’上,我們還要‘對付’家長。”唐思思說自己以前不算是能說會道的人,但是現在卻能“忽悠”家長了,她希望這能對以後自己開班有利。

“相比詩與遠方,更想過穩定的生活”

藝術生改行已經不是新鮮事。為了能進入心儀的藝術院校,經歷了高成本的藝考和辛苦的學習,最後卻面臨著遠低於全國畢業生平均水平的就業率,雖然有人主動改行,但更多藝術生卻是被迫改行。

陳驕就是改行的藝術生之一。“談不上主動還是被動改行。實際上和我一個專業的十幾個同學,應該沒有幾個繼續‘搞藝術’了。很多人是為了有書讀才學了這個,談不上熱愛,更不用說堅持了。”陳驕正式畢業前就回了老家,有了一份家人介紹的穩定工作,畢業典禮前一天他匆匆趕回學校,結束後又趕回老家上班。“我算是同學中比較早找到工作的,我是家裡獨生子,自己也不習慣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陳驕說,“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生活的不同很多人都知道了,有些人選擇打拼,我可能更傾向安逸。實際上相比詩與遠方,我還是更想過上穩定的生活。畢竟藝術家是‘金字塔’頂端的,像我現在偶爾畫畫給自己和朋友看,也挺好的。”

“希望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王遠是學數字媒體藝術的,本科剛畢業的他對這一領域十分熱愛。畢業之前半年,他曾非常迷茫,有畢業了的學長告訴他,你覺得電影的效果棒、玩遊戲有意思,但當你懂得了一個CG電影是如何做出來的,一個遊戲是如何搭建的,當你知道這背後的枯燥和繁瑣時,你還會真正喜歡做動畫和遊戲嗎?如果這個時候答案還是肯定的,那麼你或許能走下去,如果是否定的,那再考慮考慮吧。王遠說他“撥開了迷霧”,選擇了一家遊戲公司,“先不考研了,我覺得能把手上的東西做好更重要,等自己變得更強,就準備出國繼續讀書,現在我一邊工作一邊在學語言。我還是希望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中央美術學院無疑是無數藝術生所向往的學府,而據《中央美術學院2017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在其不同學院的畢業生去向中,傳統的“國、油、版、雕”畢業生有50%以上都選擇了“自由職業”,而研究生院則是就業率最低的。我們不知道“一畢業就失業”和“越考越難就業”這樣的話語吞噬過多少藝術類畢業生擇業的信心,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踏上了實現自己夢想的路,還是已經向現實妥協。但我們知道,“學習不好就讓孩子去學藝術”“讓藝術教育變成產業”這樣的觀念應該休止了,否則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劣幣驅逐良幣”,越來越多真正熱愛藝術的學生因為擇業的屢屢碰壁,而喪失了最初的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