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我們雖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我不是藥神》

莫名也看了《我不是藥神》。剛開始我沒那麼想看的。因為看各種人劇透簡介,總覺得和《達拉斯加俱樂部》一樣。

但後來發現,原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於是抱著,也不知道怎樣的態度去看了。

看完,依然淚流。

因為確實挺真實的。

因病返貧,無錢買藥。這是一件多麼常見的事情。

故事裡的那些事情,那些人,我總想著,也許現在此時的某刻依然上演著。

我也相信,慢慢的世界會變好一些。

因為至少慢粒白血病的救命藥,從剛開始的4萬一顆。

現在幾千元也能滿足一年了。

但過程中,等不起的人也實在有些多。

有病沒藥治,那是天災,有病沒錢治那是人禍。

但關鍵是,沒錢治的人禍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和聽到。

就拿我說,我們心理學專業,已經是偏離醫學有點遠了。

但我依然在實習的時候。

看到一個阿姨,哭著鬧著說,自己沒事的。

就是心情不好。

不需要心理治療,也不需要,抑鬱症的藥物。

我看著,醫生去說,見著她趟在地上就是不同意。

他的丈夫,也早就離開。

隨後,她也走了。

而在這過程中,所有鬧騰的原因,她不止一次說過。

她不是不痛苦。只是真的沒錢。

孩子還要上學呢?

聽到,患者爺爺和他的孩子說,不要治了,我們回去吧。就這樣吧。

不要浪費那錢了。

我想,對於有些人來說,在某一個時刻。活著是一個奢望。

在電影裡,程勇賣著“假藥”,讓很多病人,有些希望。

最終被判刑。

但一路上,那麼多病人摘下口罩為他送行。

病人把活著的希望寄託在程勇身上。

但程勇也不過是個平凡人。

本身上有老下有小,開著一家交不出房租的保健品店。

剛開始為了賺錢,但之後,因為看著難過,因為當初的朋友去世。

開始重新賣藥,以成本價。

故事不復雜,複雜的是,這樣做,無疑在犯法,以及無疑會侵犯很多人的利益。

衝突會不斷的出現。

最終總有個結局。

而這部電影中,我最想哭的一段卻是:

在喧囂的迪廳裡,程勇帶著“倒藥”團隊慶祝賺得的第一桶金。曾經在迪廳裡依靠跳鋼管舞謀生的思慧,被迪廳的服務生三番五次地叫去跳舞。程勇一把錢砸在服務生的臉上:“我跟你說過,今天她是客人,你聽不懂嗎?你不就是差錢嗎,我給你錢,你來跳。”迪廳服務生跳舞時,思慧大聲尖叫的同時,臉上滑過了眼淚。

願我們雖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海報,譚卓飾劉思慧

我看著,思慧哭著,我想,其實哪個人願意真的去當脫衣舞舞女。

她不過是孩子生病了,而丈夫跑了。

自己只得這樣。

她被服務員叫去跳舞,那一臉的無奈。

是個人都可以看出來。

活著,需要被尊重。在小人物或是大人物,並無區別。

甯浩說:“《我不是藥神》就是一部事關生命尊嚴的電影。小時候聽趙傳的歌,有一句歌詞是‘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哪一個重要。’”這或許也是每次經受考驗時,我們時常遇到的矛盾。但是當二者被擺上同樣的高度時,答案已經不言而喻。

賣“印度神藥”的程勇也好,替程勇赴罪而死的“黃毛”也罷,生而為人,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天使。窮不是原罪,苦難也不是,失去最基本的對生命的敬畏才是。

“透過人性當中小小善意的光芒,越放越大,這種慈悲心足以感動所有人。”徐崢在詮釋程勇這個複雜小人物的同時,也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初心。

不少人說,看完《我不是藥神》,不由自主地讓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單》。從一個老奸巨猾的商人,到能救一個是一個的壯舉,辛德勒的善良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請求中被慢慢喚醒。無視是一種習慣,無助是一種習慣,但“拯救”也同樣是一種習慣。承載生命時,每個人都是弱者,但道德與良知,會讓人變得強大。

小人物有他們的方式:仗義、尊重、不失本心、有血有肉。當每個小人物做到這些,或許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就了改變。

《我不是藥神》也正回答了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只是個不起眼的人,我能改變什麼?”

願我們雖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

以前我有時候會想去改變世界吧。

但現在我想,與其去改變那些已有的被固話的世界。

還不如,思索創造更好的方式去影響世界。

這個故事的原型,陸勇本人其實也是得了白血病。

他發現他不窮,但也差點因為藥而破產。

於是鋌而走險,去賣“假藥”

最終被抓,但有1001人被他救得病人聯名請求。

最終,判處無罪。

在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人。在努力著。在守護著一些人。

不說那麼遠。

說回我自己身上。

從我出生,一直到小學六年級,每年都會奇怪的咳嗽3個多月。

我曾吃過很多藥。

也差不多把我們那邊可以見到的醫生都見過。

但一直也沒好。

是我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個算是江湖郎中的醫生給了我奶奶三副藥,讓我奶奶試試看。他其實一開始是做獸醫的,後來也不知道怎麼學了點中醫。

結果,那時居然好了。我也佩服我奶奶居然敢餵給我吃

我們去感謝,那個老爺爺說,五六年了,每年都去他那裡,但一直也沒治好。

終於現在好了,但也要注意。

他還給了我奶奶藥方,說,如果以後還復發,可以讓下一個醫生在這些藥方上,繼續嘗試。

我們才知道,這幾年,他其實一直在換藥方。

他說,自己能力不夠,花了這麼多年。

可是我和我奶奶說,要不是你,這些年一直費心,我想我不知道還需要咳嗽多少年。

我們沒有多少錢給他,可是他卻一直默默研究了這麼多年。

也沒多要。

我那時想,我長大了也要做個醫生。哪怕能力不夠,也要像爺爺那樣,幫助能幫助的受苦的人。

可是陰差陽錯。被調劑到了心理學。

那也希望能在心理學的角度也幫助一些人吧。

因為我知道,生病的痛苦。和想活著是一件多麼自然且正義的需求。

這些年,作為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小孩。

我一直很憂心的是。

山村的醫療越來越不好了。

早些年,我們鄉下的醫生基本上是赤腳醫生。

那時候,我記得,每當碰見醫生叔叔,都要尊敬的叫一聲。

對於我們而言,醫生和老師,都是有知識的人,需要尊重和信任著。

而他也認得每家每戶的人,也會時常半夜起來幫忙處理發燒等一些情況。

如果遇到比較緊急的病症,他搞不定,也會推薦我們去縣城的醫院,找某某醫生。

那時候,我們都窮,但卻莫名,彼此都信任著。

我記得我那時常常手脫臼,都是自己去找他,然後他還會給我一顆糖。

我給錢,他說不用,這樣的小事一分鐘都不需要。

但到了我高中的時候,再回去,就發現不對勁了。

村裡辦了衛生所,他也老了退休了。

而衛生所的人基本上只會賣藥和打吊針。

也不會去翻醫術,或者仔細詢問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

稍微大一點的問題,就說治不了,要去縣裡。

再然後,到了大學,我再回家,發現,衛生所基本上沒什麼人會去找了。

我爺爺說,那些藥,也治不了病。

醫生也不認真去看病。

甚至連和醫生多說幾句都不讓。

國家是發展了,生活也好了一些。但為什麼,看病變得越來越難找到醫生了呢?

還有學校,以前,老師哪怕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也會和孩子一起去做一個題目。

但現在聽說有些老師文化程度高了一些,但也只會叫那些孩子去補課。

於是但凡家裡有些錢的,基本上都搬到了縣裡或者市區。

而我的鄉村,不可否認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

我看著爺爺,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只說,這是個變化的過程。

爺爺擺擺頭,拿著茶杯,搖頭晃腦著:世道越來越難了。

而後盯著我,你不要也變成那樣呀。哪怕錢賺少點,也要對得起良心。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每個人都需要為社會承擔點責任的。

哪怕我覺得,可能在我活著的幾十年裡,房價,教育,醫療,養老。

矛盾會越來越多。

但是每個人還是有一點點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的。

比如,你如果不喜歡缺斤少兩,那麼你賣東西的時候,可以不缺斤少兩。

你如果是個醫生,那你可以在某些時刻為病人著一點想。

你如果是個老師,那你可以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傳遞一些知識。

無論,我們都是怎樣的平凡人。

其實自己所做的選擇,花費的時間都是為想要的世界投票的。

希望,在這個世界的博弈場內,大家能投出個不一樣的世界來的。

當然如果不斷的妥協,其實,你只是選擇順從這個本就有的現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