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虽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我不是药神》

莫名也看了《我不是药神》。刚开始我没那么想看的。因为看各种人剧透简介,总觉得和《达拉斯加俱乐部》一样。

但后来发现,原来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于是抱着,也不知道怎样的态度去看了。

看完,依然泪流。

因为确实挺真实的。

因病返贫,无钱买药。这是一件多么常见的事情。

故事里的那些事情,那些人,我总想着,也许现在此时的某刻依然上演着。

我也相信,慢慢的世界会变好一些。

因为至少慢粒白血病的救命药,从刚开始的4万一颗。

现在几千元也能满足一年了。

但过程中,等不起的人也实在有些多。

有病没药治,那是天灾,有病没钱治那是人祸。

但关键是,没钱治的人祸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和听到。

就拿我说,我们心理学专业,已经是偏离医学有点远了。

但我依然在实习的时候。

看到一个阿姨,哭着闹着说,自己没事的。

就是心情不好。

不需要心理治疗,也不需要,抑郁症的药物。

我看着,医生去说,见着她趟在地上就是不同意。

他的丈夫,也早就离开。

随后,她也走了。

而在这过程中,所有闹腾的原因,她不止一次说过。

她不是不痛苦。只是真的没钱。

孩子还要上学呢?

听到,患者爷爷和他的孩子说,不要治了,我们回去吧。就这样吧。

不要浪费那钱了。

我想,对于有些人来说,在某一个时刻。活着是一个奢望。

在电影里,程勇卖着“假药”,让很多病人,有些希望。

最终被判刑。

但一路上,那么多病人摘下口罩为他送行。

病人把活着的希望寄托在程勇身上。

但程勇也不过是个平凡人。

本身上有老下有小,开着一家交不出房租的保健品店。

刚开始为了赚钱,但之后,因为看着难过,因为当初的朋友去世。

开始重新卖药,以成本价。

故事不复杂,复杂的是,这样做,无疑在犯法,以及无疑会侵犯很多人的利益。

冲突会不断的出现。

最终总有个结局。

而这部电影中,我最想哭的一段却是:

在喧嚣的迪厅里,程勇带着“倒药”团队庆祝赚得的第一桶金。曾经在迪厅里依靠跳钢管舞谋生的思慧,被迪厅的服务生三番五次地叫去跳舞。程勇一把钱砸在服务生的脸上:“我跟你说过,今天她是客人,你听不懂吗?你不就是差钱吗,我给你钱,你来跳。”迪厅服务生跳舞时,思慧大声尖叫的同时,脸上滑过了眼泪。

愿我们虽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海报,谭卓饰刘思慧

我看着,思慧哭着,我想,其实哪个人愿意真的去当脱衣舞舞女。

她不过是孩子生病了,而丈夫跑了。

自己只得这样。

她被服务员叫去跳舞,那一脸的无奈。

是个人都可以看出来。

活着,需要被尊重。在小人物或是大人物,并无区别。

宁浩说:“《我不是药神》就是一部事关生命尊严的电影。小时候听赵传的歌,有一句歌词是‘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这或许也是每次经受考验时,我们时常遇到的矛盾。但是当二者被摆上同样的高度时,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卖“印度神药”的程勇也好,替程勇赴罪而死的“黄毛”也罢,生而为人,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天使。穷不是原罪,苦难也不是,失去最基本的对生命的敬畏才是。

“透过人性当中小小善意的光芒,越放越大,这种慈悲心足以感动所有人。”徐峥在诠释程勇这个复杂小人物的同时,也在其中感受到生命的初心。

不少人说,看完《我不是药神》,不由自主地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从一个老奸巨猾的商人,到能救一个是一个的壮举,辛德勒的善良正在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中被慢慢唤醒。无视是一种习惯,无助是一种习惯,但“拯救”也同样是一种习惯。承载生命时,每个人都是弱者,但道德与良知,会让人变得强大。

小人物有他们的方式:仗义、尊重、不失本心、有血有肉。当每个小人物做到这些,或许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就了改变。

《我不是药神》也正回答了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的问题:“只是个不起眼的人,我能改变什么?”

愿我们虽生而平凡,却不忘创造更好的世界。

以前我有时候会想去改变世界吧。

但现在我想,与其去改变那些已有的被固话的世界。

还不如,思索创造更好的方式去影响世界。

这个故事的原型,陆勇本人其实也是得了白血病。

他发现他不穷,但也差点因为药而破产。

于是铤而走险,去卖“假药”

最终被抓,但有1001人被他救得病人联名请求。

最终,判处无罪。

在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人。在努力着。在守护着一些人。

不说那么远。

说回我自己身上。

从我出生,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每年都会奇怪的咳嗽3个多月。

我曾吃过很多药。

也差不多把我们那边可以见到的医生都见过。

但一直也没好。

是我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算是江湖郎中的医生给了我奶奶三副药,让我奶奶试试看。他其实一开始是做兽医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学了点中医。

结果,那时居然好了。我也佩服我奶奶居然敢喂给我吃

我们去感谢,那个老爷爷说,五六年了,每年都去他那里,但一直也没治好。

终于现在好了,但也要注意。

他还给了我奶奶药方,说,如果以后还复发,可以让下一个医生在这些药方上,继续尝试。

我们才知道,这几年,他其实一直在换药方。

他说,自己能力不够,花了这么多年。

可是我和我奶奶说,要不是你,这些年一直费心,我想我不知道还需要咳嗽多少年。

我们没有多少钱给他,可是他却一直默默研究了这么多年。

也没多要。

我那时想,我长大了也要做个医生。哪怕能力不够,也要像爷爷那样,帮助能帮助的受苦的人。

可是阴差阳错。被调剂到了心理学。

那也希望能在心理学的角度也帮助一些人吧。

因为我知道,生病的痛苦。和想活着是一件多么自然且正义的需求。

这些年,作为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小孩。

我一直很忧心的是。

山村的医疗越来越不好了。

早些年,我们乡下的医生基本上是赤脚医生。

那时候,我记得,每当碰见医生叔叔,都要尊敬的叫一声。

对于我们而言,医生和老师,都是有知识的人,需要尊重和信任着。

而他也认得每家每户的人,也会时常半夜起来帮忙处理发烧等一些情况。

如果遇到比较紧急的病症,他搞不定,也会推荐我们去县城的医院,找某某医生。

那时候,我们都穷,但却莫名,彼此都信任着。

我记得我那时常常手脱臼,都是自己去找他,然后他还会给我一颗糖。

我给钱,他说不用,这样的小事一分钟都不需要。

但到了我高中的时候,再回去,就发现不对劲了。

村里办了卫生所,他也老了退休了。

而卫生所的人基本上只会卖药和打吊针。

也不会去翻医术,或者仔细询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

稍微大一点的问题,就说治不了,要去县里。

再然后,到了大学,我再回家,发现,卫生所基本上没什么人会去找了。

我爷爷说,那些药,也治不了病。

医生也不认真去看病。

甚至连和医生多说几句都不让。

国家是发展了,生活也好了一些。但为什么,看病变得越来越难找到医生了呢?

还有学校,以前,老师哪怕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也会和孩子一起去做一个题目。

但现在听说有些老师文化程度高了一些,但也只会叫那些孩子去补课。

于是但凡家里有些钱的,基本上都搬到了县里或者市区。

而我的乡村,不可否认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我看着爷爷,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说,这是个变化的过程。

爷爷摆摆头,拿着茶杯,摇头晃脑着:世道越来越难了。

而后盯着我,你不要也变成那样呀。哪怕钱赚少点,也要对得起良心。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为社会承担点责任的。

哪怕我觉得,可能在我活着的几十年里,房价,教育,医疗,养老。

矛盾会越来越多。

但是每个人还是有一点点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的。

比如,你如果不喜欢缺斤少两,那么你卖东西的时候,可以不缺斤少两。

你如果是个医生,那你可以在某些时刻为病人着一点想。

你如果是个老师,那你可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传递一些知识。

无论,我们都是怎样的平凡人。

其实自己所做的选择,花费的时间都是为想要的世界投票的。

希望,在这个世界的博弈场内,大家能投出个不一样的世界来的。

当然如果不断的妥协,其实,你只是选择顺从这个本就有的现实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