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開啓「禁燒」模式,專家舉雙手贊成,最後卻是農民遭受了損失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和壞境問題。在城市限制汽車通行、逐步改善城市大氣用氣來源和種類,在農村開啟“禁燒”模式。專家對此非常贊成,因為燃燒秸稈確實是大氣汙染的主要源頭。實施一段時間後,最後結果卻是造成了農民受損。

農村開啟“禁燒”模式,專家舉雙手贊成,最後卻是農民遭受了損失

其實農民也知道燃燒秸稈對環境可能會造成破壞,但一年也就燃燒幾次,而且一次也就幾天的時間,這樣短時間的燃燒怎麼會對壞境造成很大破壞呢?相比與汽車為尾氣和工廠排除的廢棄,簡直就不值得一提。怎麼就要禁止燃燒秸稈了呢?這讓農民有些不解。

農村開啟“禁燒”模式,專家舉雙手贊成,最後卻是農民遭受了損失

在專家的眼中,燃燒秸稈不僅會對環境產生破壞,它還有更大的危害。農民在土地上燃燒秸稈後,會破壞土地原本的生命力。土壤中很大一部分的微生物會死亡。再者燃燒秸稈釋放出來的顆粒物會被人體吸入,造成呼吸道疾病。

農村開啟“禁燒”模式,專家舉雙手贊成,最後卻是農民遭受了損失

但農民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燃燒秸稈在農村的好處遠好於弊處。

一是能為土壤增肥,燃燒秸稈能夠產生草木灰中含有的鉀元素,這對改良土壤有很大幫助,還能殺死土壤中的害蟲,去除雜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農民的工作量。

二是如果不燒秸稈,把秸稈運到響應地方的話,運輸量大,而且運輸花費的資金較多,為了省錢,農民也會燃燒秸稈。

三是收購秸稈的價格低,農民認為不賺錢,且運輸上花費很多,得不償失。還有專家建議說讓農民秸稈還田。如果秸稈還田,種田要求的水量大,給灌溉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如果開設工程,又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農村開啟“禁燒”模式,專家舉雙手贊成,最後卻是農民遭受了損失

現在農作物的價格很低,農民的收入比較少,很多時候都會為了節省金錢而考慮。也希望專家能夠多站在農民角度上考慮。雖然禁止燃燒秸稈政策已經實施,但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秸稈,減少農民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