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形式。

藝術往往是相通的,當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結合,也就是玉雕與戲劇的結合,就拉開了別開生面的藝術表現形式。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戲曲中,最重要的就是臉譜了。臉譜是中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臺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而玉雕中的人物題材就結合了戲曲中的臉譜。

玉雕師們將戲曲元素運用到玉雕創作上,基本還原了戲曲臉譜的神韻,當然,還有很多的曲藝人物形象,在玉雕師的巧手之下,被定格成了永恆。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玉雕師利用和田玉的天然皮色,細琢磨臉譜人物下的思想精髓,將人物性格刻畫在玉石上,透過一張張人物表情和臉譜,表現出不同的人物特徵……

以一些經典的戲劇人物為例:關公是紅臉,具有褒義,象徵徵忠義耿直、勇武恭良。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雕琢曹操往往表現奸詐多疑,或一代梟雄。

李逵和張飛兩個人物形象比較相似,大多用來象徵威武有力、粗魯豪爽。

司馬懿常勾圓眼,表明他奸不外露,智謀廣大等等。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典韋是黃臉,象徵著勇猛暴躁;竇爾敦是藍臉,表現性格剛直,桀驁不馴……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說到京劇,不得不提的是京劇中的五大角色,即“生旦淨末醜”。玉雕師結合玉質特點,雕琢相應的人物,這樣的結合,給玉雕藝術的創作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

玉雕上的臉譜,不一樣的戲劇風情!

溫潤的玉石經過精心創作和細細打磨後,有了溫度和生命,人物更加靈動,透過玉石與戲曲中的人物,讀懂歷史,瞭解文化,感知藝術,認識“別人”的人生,抑或是感悟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