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另類的英雄史詩

《失樂園》是彌爾頓最偉大的一部作品,它不僅代表著作者在學術上的成就,同時也凝聚著作者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進程的親身感受。就當時而言,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失敗,被推翻的封建王朝復辟,曾經的努力付出流水,用文字書寫的方式堅持著資產階級革命。

在《失樂園》問世之前,人們遵從《聖經》的意志,對亞當、夏娃偷吃禁果一事抱有”偏見“,認為那是墮落的標誌、痛苦的根源。如果只是從情節上來看,《失樂園》並無過多創新。但彌爾頓作為一名清教徒,這樣的情節安排不過是他對傳統知識的一種轉述,卻並非《失樂園》的真正意圖,他的真正意圖在於揭示人類不幸的根源。

《失樂園》:另類的英雄史詩

在彌爾頓看來,人類總是缺乏堅定的意志力,當誘惑降臨的時候,他們總是經不住誘惑,把持不住自己,進而作出錯誤的選擇。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喪失了應有的樂園。撒旦的墮落在於對妻子過度溺愛,感情用事;而夏娃的墮落在於盲目追求,渴求知識。彌爾頓正是通過他們的遭遇,揭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因驕傲、奢侈而失敗的本質。由此,批判的態度在《失樂園》中表露無遺。

彌爾頓繼承了16世紀人文主義思想,也接受了17世紀所發展起來的科學主義思想。他肯定人生,卻否定無限制的享樂。他認為人應該具有進取、自信的品質,但卻不能因此產生野心而變得驕縱。儘管他肯定科學,但並不認定科學就是一切。如果只有科學的存在,而沒有正義和理想,人類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失樂園》:另類的英雄史詩

就撒旦這個形象而言,彌爾頓表現出一種”矛盾“的態度。在思想上,他對撒旦是批判的,但在感情上卻是同情的。因為撒旦所表現出的某些特質,正如現實生活中受封建貴族壓迫的資產階級。在描述地獄這一場景的時候,儘管彌爾頓批評撒旦性格驕縱,野心太大,但在對話中,撒旦卻又表現出一個受迫害的革命者形象。這個形象十分高大,使他所表現出的戰鬥的決心更加鮮明、更加動人,他說:”戰場上出現失利,那有什麼可怕的?它不會征服我們的思想、反擊的決心、根深蒂固的仇恨以及永不屈服、永不示弱的精神——所有的一切都不曾喪失。“這樣的描述,正是當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真實寫照,也從側面反映出革命者流傳萬世的歷史功勳。

《失樂園》:另類的英雄史詩

在本書的結尾處,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但作者的用意並非是到此結束。離開伊甸園,並不意味著最終的苦難,而是一種象徵,對美好的有待於開拓的未來賦予希望。這正是對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忠貞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