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翻台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文丨職業餐飲網 焦逸夢

4年前,串串品類還沒火的時候,這個品牌就火了,一度是“明星收割機”。

4年後,還是做串串品類,籌備1年半,開店不到1個月,又成為了網紅店。

在餐飲創業失敗率甚高的當下,1個品類接連打造了2個成功品牌,只能說,一是順應了市場的大勢,二是想明白了餐飲這個事兒。

串串店迎來關店潮?不存在的!高峰期仍在持續

一、串串仍是餐飲創業的風口

串串這個行業火了!先看一組數據。

《中國餐飲報告2018》顯示,2017全年,串串香數量不斷走高:年初數量為3.2萬家,年中為3.6萬家,年底為4萬家,店鋪增長量一度超過魚火鍋。

從體量和增速來看,2017年的串串行業是當之無愧的風口;有聲音稱,串串店將在2018年迎來關店潮,但據記者調查,串串行業依然處於風口之上,且前景無限。

截至2017年12月13日,以成都市為座標,在大眾點評搜索串串香,共有4784個搜索結果。

截至2018年8月1日,仍以成都市為座標,在大眾點評搜索串串香火鍋,共有6836個結果,而重慶有5000多的結果,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有1000的搜索結果,而武漢、南京等新一線城市是500的搜索結果。

也就是說,即便串串店曾有過關店潮,也不影響整個串串行業的飛速發展。

對串串行業的趨勢,某資深餐飲人士曾有過如下的總結和預測:“2015年~2016年是串串火鍋的起步期,2017年是培養期,2018年~2020年將是串串火鍋的高峰期。”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二、終端消費市場對串串的熱情仍在爆發

而且,這不是串串門店供應端的自嗨,串串在終端消費市場的呼聲也很高,如下圖,2017年1月到2018年8月1號串串的百度搜索指數顯示,消費者對串串的關注度一直在增長,尤其是今年4月-6月已經開始飆升了。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三、風靡全國的串串品類沒有快速消沉、反而越活越好的原因是?

一兩年前,最火的品類就屬潮汕牛肉火鍋了,它曾經創造過1年開上萬家門店的記錄,但終因種種原因,品類迅速隕落,經營這個品類的餐飲創業者們也虧得血本無歸,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

但從火鍋大品類裡分化出的串串,在近3年,卻以穩中求快的節奏,風風火火地活著。

筆者認為,原因有四:

1、沾火鍋的光,串串的品類教育成本低

很多人對火鍋串串傻傻分不清楚,相比於其它陌生品類需要漫長的市場教育,串串顯然更具優勢。

只需跟中餐第一大品類火鍋作一番比較,串串的特性就清晰了。

比如,跟火鍋相比,串串的量相對少、價格相對便宜,消費者嘗新成本更低,更接地氣。

因為品類教育成本低、傳播速度快,串串火得也更快。

2、門檻低、毛利高

串串的門檻低,首先是串串的標準化程度高、可複製性強,操作難度小、出餐速度快;其次,開一家串串店的啟動資金較低,少則幾萬,多則二三十萬就能開一家。

而與門檻低相對應的是,串串的毛利高。

雖然看起來串串的單價、人均消費都不高,但毛利與火鍋比並不遜色,一串葷素菜只要幾毛幾塊錢,但可以量取勝,火鍋店一份牛肉要賣20-25元,分量與10多個肉串相當,按1個肉串2元來算,利潤同樣可觀。

3、上游原料價格穩定

串串的食材構成比較複雜,不像潮汕牛肉火鍋、小龍蝦只依賴一種食材,上游價格的波動風險會直接反映在門店的經營上。

而串串的上游原料比較穩定,食材選擇也比較靈活,除了基礎款,還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靈活加減單品。

正因為供應鏈端有穩定的食材,消費端有較為成熟的認知,串串才能火這麼久。

4、串串還有望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市場未達峰值

其實,在市場滲透上,串串的火爆還侷限於一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還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因此,串串的生命週期是很長的,而且現在還沒有到達峰值。

串串的品牌差異化之路該如何走?

一、同質化嚴重,串串品牌如何走出不尋常之路?

如前文所說,開串串店的門檻較低,因此,競爭者眾多,比如,從大排檔到街邊店再到商超,都湧現了一大波串店,包括連鎖餐飲品牌蝦吃蝦涮都開了一個做串串的副牌。

而競爭激烈,往往就會出現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所以,現在的串串店都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升級迭代。

差異化的路子有很多,有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如發展串串的外帶;有在產品上的創新,比如,獨創新的口味或變換擺盤的形式;有在裝修風格上的創新,比如,嘗試夜店風、懷舊風抑或小清新風。

整個串串品類的商業模式在進化和發展,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管是時間上還是金錢上,串串頭部品牌的升級都會經歷較大的消耗。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二、經過市場驗證,這個品牌摸索出了啥?

1、同品類二次開發,打造LV、GUCCI式的餐飲潮牌

串串品類裡有一個品牌叫“醉麻辣”,現已在新加坡開店,品牌被稱為“明星收割機”,謝霆鋒、王菲、高曉松、吉克雋逸都曾到這個品牌嚐鮮。

如今,它開了一個子品牌,叫猩巷醉麻辣,同樣是做串串等川菜產品的,開在年輕人聚集的北京新中關商場,100平米的小店,在高峰期,1天能翻7遍臺。

餐廳的基礎功能是“滿足顧客吃好的需求”,頂多再加上“提供聚會場地”的功能,包括醉麻辣也是如此。

但猩巷品牌不一樣,醉麻辣、猩巷醉麻辣的創始人孫波認為,品牌只有以上2個功用是無法驚豔年輕消費者的,他們追隨潮流,而打造一個潮的IP餐飲品牌,就是對行業的一種升級和顛覆。

比如,18年,LV、Gucci等大的品牌都在用一些動物來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而此前醉麻辣門店裡的大猩猩就很招顧客喜歡,很多人會拿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由此,猩巷品牌誕生了。

而,事實證明,餐飲門店的這種ins風、大猩猩元素、仙人掌的整體結合,同樣吸引了不少顧客進店消費、拍照。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2、商場餐飲競爭激烈,引流是重中之重

餐飲品牌開在商場店,便於藉助穩定的客流,進行品牌的展示和曝光,但商場餐飲的競爭也相當慘烈。

2017年雖然整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的增長,但餐企死亡率卻高達30%,商場餐飲則更為嚴峻,呈現20%盈利、40%保本、40%虧損的“244結構”。

其中,近10%的商場餐飲開業不到半年就被淘汰出局。

孫波告訴記者,商場的競爭十分激烈,這時吸引客流就十分重要了,即便餐飲行業已經是個非常古老的行業了,他還是想做年輕人喜歡的餐飲潮牌。

畢竟,餐飲的競爭已不止產品口味這一個維度了,而是產品、服務、體驗等綜合維度的考量。

猩巷醉麻辣的人均消費在70元左右,但孫波想通過味道、擺盤、環境、服務等給顧客以超值的感受。

3、重視門頭的活廣告功能,門頭是餐廳24h金牌推銷員

很多餐飲老闆都在絞盡腦汁地想如何引流,其實,門頭才是餐廳24小時的金牌推銷員,如果門頭設計地好,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職業餐飲網記者到猩巷醉麻辣探店的時候,發現,猩巷的門店位於扶梯的背面,並不是最佳的位置。

但和左右兩邊偏暗色系的正餐品牌門店相比,猩巷整個門店都是一種明亮的色調,橫向延展的門頭足夠醒目,且從外面看餐廳,餐廳的一切都一覽無餘,流動著的五彩繽紛的LED大屏幕佔了大半個牆,這些都足以讓人注意到這個品牌的存在。

無論是LED屏、吧檯式的高腳凳、桌子的擺放還是亮眼的門頭,都是為了打造顧客的“目光聚焦高地”,在目的性消費特強的商場把消費者吸引進店。

事實上,猩巷主打的產品是川菜裡的串串和冒菜,有趣的是,記者在探店期間,恰好碰到兩個年輕的女性消費者,她們在坐定後,向服務員詢問這裡是否有麻辣香鍋,被告知沒有後,依然選擇在此消費,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門頭的活廣告作用。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1個品類2個品牌,這家串店到底升級了啥?

猩巷開店還不到一個月,大眾點評上的服務評分就達到了9.0分,並且由於獨特的串店環境,總是吸引顧客拍照、發朋友圈。

對此,孫波如是說道:“老闆是首席產品經理,而產品決定生命、服務決定壽命。”

餐飲的競爭是全方位的競爭,產品創新、裝修設計、菜單等等共同構成了品牌,那麼,在同一品類進行再創造的猩巷又有哪些心得呢?

一、產品創新要更有附加值,出品方式也屬於產品創新

除了蘸鍋串串,醉麻辣和猩巷的產品還有川菜,比如,腦花、燉蹄花、冒鴨血等。孫波認為,川菜不需要被教育,容易標準化、容易複製,且顧客吃起來有刺激感,有記憶。

經過醉麻辣品牌的市場驗證,猩巷的產品線更成熟,比如,猩巷的產品出自醉麻辣裡70%的高點單率的產品,這是繼承。

也有創新,孫波的創新理念之一是增加菜品的附加值。比如,串串的鍋底油從菜籽油變成了牛油;在食材上,猩巷把扇貝里的瑤柱加在了蹄花裡,湯更鮮美;針對冒鴨血這道菜,猩巷將鴨血和肥腸大膽混合在一起了。

產品的創新有兩個方面,一個是產品的烹製方式,一個是產品的出品方式。

比如,猩巷把略帶恐怖的腦花放進了小資情調的咖啡杯裡,用勺子挖著吃,形成巨大的反差萌;或者是大銅鍋、陶瓷托盤、用來喝水的仙人掌杯。

這種精緻的西式擺盤,讓不少顧客都十分心水,大眾點評顯示,有的顧客甚至直接在線上購買同款容器。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二、開闢串串品類的ins風,用環境裝修倒逼運營管理

1、把擼串吃出了小資情調

猩巷想要打造年輕人喜歡的餐飲潮牌,自然要熟悉年輕人的所思所想,比如猩巷想要打造的是一種ins風,餐廳裡就處處體現著時下流行的仙人掌元素,從LED屏、到水杯到裝飾物。

孫波稱,串串給人的感覺是辣、刺激,這點和仙人掌的刺的感覺很像。

在眾多火辣、紅火的串串店中挖出“綠”的主題,這,也是一種差異化。

雖然猩巷的人均消費是70元,但看得出來,各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比如燈的形狀是串串類的尖端狀;座椅都是真皮的;天花板是全透明的鏡子;為配合仙人掌、模擬的沙子是真的決明子……

因此,猩巷醉麻辣在大眾點評上的一句話評價是"是一家吃串串的小清新餐廳",諸如“把擼串吃出了小資情調”這樣的評價在網絡上一抓一大把。

2、用明檔廚房倒逼運營和管理

食安、環境的乾淨衛生一直是餐飲業的一大痛點。

因此,猩巷採用了西貝式的明檔廚房,門店總面積100平,廚房就佔了40平,猩巷想向顧客傳達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髒亂差的串串在這兒是不存在的,通過乾淨、明檔的環境來打消顧客的疑問。

和不明檔相比,明檔的要求自然更高,但這樣,也能倒逼管理和運營。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3、用吧檯式的桌椅擺放提高翻檯率

翻檯率的提高,一靠前廳後廚的無縫配合,二靠餐廳的桌椅擺放、動線設計。

猩巷採用吧檯式的桌椅,高腳蹬吃串,一個是夠熱鬧,一個是提高顧客用餐的速度,提高翻檯率。

日翻檯7次?1個串串品類打造2個成功品牌,憑啥?

三、菜單不是價目表,是文案

因為猩巷和“星象”的發音類似,所以,猩巷就圍繞年輕人喜歡的話題——星座來開腦洞。

比如,猩巷的菜單除了最基本的價目表的功能外,還和顧客形成了互動,儼然一個個的文案、段子。

猩巷菜單的整體設計以藍色星座為主色調;牛肉麵、火鍋粉等主食前面的介紹,不是呆板的“主食”二字,而是“真沒想到你是如此持家的金牛”;酒類的介紹是“如果說喝酒以後還可以很優雅的為你打開車門的,那一定是水瓶莫屬了。”

和顧客的互動,不侷限於開口說的話,餐廳就是一個大媒介,就像撩一個喜歡的妹子一樣,要使出渾身解數,比如,餐廳的裝修設計、菜單、菜品、服務等等都可以寫上“我愛你”。

職業餐飲網小結:

串串行業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競爭也是激烈的,能在如此的紅海中,殺出重圍,以實屬不易,更別說,實現自我顛覆和行業引領了。

1個品類打造出2個成功品牌,勢必已經摸索出了一些經驗、規律,這些規律其實並不複雜,都是常識,比如要明白自己是誰、品牌的客群是誰、客群的需求是什麼。

即便中國的餐飲行業如今已發展地如火如荼了,在消費端還有不少人認為餐飲是個古老的行業,不新潮。

但其實,從食安、產品的更新迭代、門店裝修到與顧客的互動上,中國的餐飲行業一直在朝好的、新潮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