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1

四海之內,悠悠眾國,很少見教育像我國一樣,學生是那樣努力,家長是那樣努力。家長為子女的教育付出,子女也為自己付出很多。我國曆史上有很多讀書刻苦的故事:鑿壁偷光(窮)、書非借不能讀(窮)、懸樑刺股(自虐)、囊螢映雪(窮)等等關於貧窮讀書的故事不勝枚舉。我們熱衷教育學生要學習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極力發掘貧窮和苦難帶給我們的價值,以至於生出一種對苦難的敬仰和膜拜!

難道貧窮真的這麼好嗎?值得我們感謝千年?近日,一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這名北大學子的《感謝貧窮》的文章,戳中了人們的淚點,讓人感動。

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707分北大學子王心儀

2

在這篇文章中,王心儀回憶了貧窮生活的苦痛,媽媽體弱多病,姥姥因為沒錢醫病而去世……但末了她卻如此告白:“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很多人被她的“感謝貧窮”而感動。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別人的苦難並不關心,而又容易被別人戰勝苦難的事蹟感動,這是一種類似的觀客,一個人沒有被貧窮擊敗而戰勝了貧窮是一件多麼勵志,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充分挖掘貧窮帶來的價值,以及戰勝貧窮而產生的人生哲理。

3

但是,我想說的是有多少人戰勝了貧窮,又有多少人能考出707分以上的成績來發文“感謝貧窮”。如果一個沒有考上北京大學的學子,哪怕她考上的是南京大學或者其它重點院校的學子來寫此文,恐怕力度就不夠。

什麼是貧窮?

我們看看百度給的解釋:在中文裡,貧、窮兩字本解作「極度不足」,日常使用裡則指「缺乏錢財,生活拮据睏乏」道德標準的;也有人認為可以從科學角度去理解貧窮的意思。貧窮的成因包括了多種因素,從發展經濟學角度講,貧窮就是缺乏生活機會。

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貧窮是沒有辦法,沒時間,沒心情,沒錢。我們可能什麼都缺,最後唯一不缺的或許只有“貧窮”了,一個人人都可以擁有的“貧窮”真的有那麼大的魅力,讓人感謝嗎?我們對貧窮最好的感謝就是遠離他,他傷害了很多人,貧窮的確可以作為改變貧窮的動力。貧窮是喪失是遺憾,我們不想有更多的喪失更多的遺憾,所以我們要遠離貧窮。

讀書改變命運,寒門學子“感謝貧窮”貧窮是用來改變的

感謝貧窮,但我們要遠離貧窮,否者貧窮會伴隨著你一生。安貧樂道?知足常樂?貧窮不可怕,我要遠離他。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貧窮,如果你也不喜歡它,就想辦法遠離。如果你很窮,你會感謝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