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楊虎城部隊算是西北軍系統“清共”最晚的。

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楊虎城

1927年6月下旬的徐州會議之後,馮玉祥也在第二集團軍步蔣介石的後塵,不過相對溫和些,搞了禮送出境。這些出來的黨員,有不少直接或經介紹跑到楊的部隊裡,楊都予以安排任用。部隊到了太和之後,楊仍堅持擁護三大政策,把許多黨員任用到部隊的重要位置上。直到楊虎城短暫赴日出洋,還囑咐兼代軍參謀長的孫蔚如,“不得已時把CP朋友發路費安全送離部隊”,楊部才開始“清共”,這已經是1928年3月了。

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孫蔚如

隨後,皖北特委準備搞阜陽“四九”起義,消息洩露出來,孫蔚如依然秉承楊虎城的指示,到了撕破臉的緊急關頭也沒跟我黨撕破臉。我黨搞起來,並且牢牢控制的楊部軍政學校,孫蔚如也只是解除了我黨同志的隊長職務,“禮送”出境。軍校黨員被全部解除武裝,其中的一百多名黨員由炮兵連長孔從洲負責押送離開皖北。

為什麼消息這麼準確呢?

這就得說沒經歷過整風的黨組織,其實組織紀律性是很差的。比如楊部的主要黨員如魏野疇、南漢宸等人被禮送出去後,代理特委書記宋樹勳反對暴動,一言不合一怒之下,把暴動計劃向軍法處長史北橋告密,按理說到了這個環節,也還沒出大簍子,因為這位軍法處長也是黨員。如果史北橋是江姐那樣堅定分子,不一定能攔住消息的最終暴露,起碼可以爭取時間,讓更多的同志轉移。但史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又轉告前任軍法處長,現任的太和縣縣長李天午,李馬上就給孫蔚如掛了電話,孫指示宋樹勳向軍校索取了黨員名單。

而這只是無數洩露途徑之一,阜陽當地黨組織也出了叛徒,向國民黨特派員辦事處直接舉報。而陝軍高桂滋部的地下黨組織,有人則洩露暴動計劃和黨員名單。

所以,四九起義的失敗可想而知。

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陝軍作為馮玉祥系統的部隊,身份尷尬,頗有領養過來的意思。

胡景翼是馮玉祥的親密戰友,從首都革命到援豫之役,胡心地坦蕩,一心為公,甚至臨死還囑咐嶽維峻,“以後關於軍國大事,當聽馮總司令指揮,練兵帶兵,亦當遵馮總司令之辦法。”自此,陝軍算是被馮玉祥領養了。但這種領養關係,一直很微妙,別說嶽維峻、楊虎城等人心裡犯嘀咕,即便是于右任心裡也頗有些不爽,因為此前馮玉祥殺了他們的老戰友郭堅,還被迫取消了靖國軍的名號。

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胡景翼

偏偏嶽維峻繼任國民二軍軍長沒多久,從蘇聯訂購的一批軍火走到張家口,被馮玉祥“截留”,分發到自己的國民一軍,更引起了嶽、於的很大不滿。當然這事兒實際上是個誤會,因為馮玉祥也向蘇聯訂購了一批軍火,馮就想當然的認為是他訂購的到了。雖然後來解決了,但卻讓人心裡彆扭。

馮玉祥給楊虎城西安保衛戰解困後,開始東征河南,陝軍主力基本都參加了,沒參加基本都被馮軍消滅了,這裡面最著名的就是李虎臣和黨玉琨。楊虎城和高桂滋在北伐前線,打得很艱苦,1927年冬來到安徽太和休整。但豫皖交界處的這塊地方,迴旋餘地很小,經濟實力更不咋樣,很難同時養活楊虎城、高桂滋、方振武和柏文蔚等人,馮玉祥窮得要死,陝甘大旱,自己的屁股還擦不乾淨,還要哭求閻錫山時不時救濟一把,對陝軍自然愛莫能助,楊虎城部隊糧餉無著,自然要想辦法了,這辦法就是找國共兩黨,看能不能幫著陝軍,找一條活路。

民國期間夾縫裡的小軍閥的生存之道:楊虎城的被迫“清共”故事

▲馮玉祥

於是,此時楊虎城的行為就讓人看起來十分弔詭,一方面靠攏我黨,甚至表示要做第二個賀龍;同時也在接近蔣介石方面,希望財大氣粗的南京方面,能把江浙財團給的熱乎菜分一杯羹。但當時的國共兩黨矛盾不可調和,順姑情則必拂嫂意,我黨開出的條件相當來勁,要求楊虎城“毫不客氣的淘汰甚至殺死一切反派,開始土地革命的工作,殺豪紳官吏,沒收土地分給貧民,實行耕者有其田,組織農協和農軍,一切鄉村政權歸農協, 組織工農兵的蘇維埃政權。”楊虎城敢這麼幹,都不用蔣介石、馮玉祥動手,身邊的人加上地方民團,就能把他分分鐘撲滅。

蔣方開價則相對簡單,就是“清共”,特別是交出南漢宸。楊不同意,更不想跟我黨徹底撕破臉,不願交人。

這就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死循環了,但是這麼多人的吃喝是大問題,楊虎城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把部隊交給孫蔚如和馮欽哉,希望時間來解決一切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