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爲何定在秋分?

據消息,國務院已經批覆同意自2018年開始,農曆秋分當日未“中國農民豐收節”。初聽這個節日,確實令人有些興奮,說明國家關注農村農業生產的目光並未遠離。這個節日的設定,使得近9億多的農民有了屬於自己的節日,雖然這個節日冠以“豐收”二字,但我們寧可相信這就是一個“農民節”。那麼以前我們有這個節嗎?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文章配圖

確切的說,並沒有所謂的“豐收節”,因為耕種五穀雜糧,多看天吃飯,旱澇災害不斷,所謂的“豐收”也不是年年都全國都有的。但對於80後來說,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一年兩次,每次半個月的“農忙假”。夏收夏種一次,秋收秋種一次。隨著機械化及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這個農忙假早已經消失不見了。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農業機械化

對於慶祝豐收,近年來已經很難見到相關的習俗了,或許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另外也無外乎敬奉一下“神農”和農耕始祖“后稷”。其實中國農民的豐收節,古已有之,之不過它們的名字叫“端午節”和“中秋節”。端午值芒種節氣,正是夏季小麥收穫、秋糧播種的季節,所謂“芒種芒種,連收帶種”。中秋節在農曆八月十五,這時候也正是秋收的時候,“秋收冬藏”也說明了秋收的重要性,往往秋收豐收與否,直接影響一整年的口糧,因為要到來年的端午前才能收夏糧。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夏收喜悅的農民·網絡供圖

那麼今年開始選擇秋分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有什麼依據和考量呢?或許首先就是如上所述的節氣因素;其次是秋分節氣,全年的收穫季節已經基本結束,也正值農閒時候,秋高氣爽,沁人心脾;看著滿囤滿倉的糧食,即使“歉收”,在當時的心態來說也是喜悅的。在我國廣大鄉鎮,都有廟會或者“物資文化交流會”,俗稱“逢會”,大都選擇在中秋以後,農曆九月到十月份最多;這可以說是一個小鎮上最繁華的文化活動,雖無“豐收節”之名,已經有“豐收節”之實。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秋收的喜悅·網絡供圖

“中國農民豐收節”已經設立,農民有了自己的節日,而現在的農村農民大都出門在外,家裡只留下父母孩子,既然已經設立此節,是否切實的給予進城務工的農民一個假期,恰好在中秋前後。如果他們享受不了中秋節,那麼請讓他們過一個“農民豐收節”。在家種糧是豐收,在外平安有餘錢,也可以是進城務工農民的“豐收節”。值“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之際,祝願國富民豐!

今年多了個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會不會放假?為何定在秋分?

進城務工的農民·網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