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還是沒能力動呂后?

只發歷史


三國時期,曹操在曹植和曹丕兩個人之中,選哪個做為世子一直猶豫不決,曹操就去問賈詡,想看看賈詡的意見,我們知道賈詡這個人很低調,這個問題是個很難的問題,賈詡內心是支持曹丕的,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他直接回答的話,曹操可能會另有想法。

賈詡乾脆直接來個閉口不言,曹操就很納悶了,我這個在問你話呢,你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呀,曹操就問:賈詡呀,你怎麼不回答呀?賈詡回答說:我剛才在想袁紹和劉表呀。我們知道,袁紹因為立自己的小兒子袁尚為繼承人。

最終長子袁譚與袁尚打起來了,才讓曹操撿了便宜。而劉表也是因為立小兒子劉琮,劉琮直接就將荊州獻給了曹操,袁紹和劉表這兩個人都是立長廢幼的例子,導致兄弟不和,互相攻打,最後將基業給葬送。

曹操聽了之後,就下定決心立曹丕為世子,這個例子說明,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的想法深入人心,劉盈做為嫡長子,是有很多的支持者的,如果劉邦廢劉盈,而改立劉如意的時候,那麼會勢必有很多人反對的。

所以劉邦在第一次在朝上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很多大臣都紛紛表示反對,周昌說:雖然我口才不好,但是我知道這個事情是不對的,如果您一定要這樣做,我是不會奉詔的。

當時的大儒叔孫通說:太子是天下之本,這個本一動,天下就會跟著一起動的。張良認為廢立太子的事情,事關重要,不能輕易的廢立,而劉邦建立漢朝並不久,很多事情都還沒有完善,如果強行廢立的話,會發生很多事情的。

而劉邦並沒有打消自己的想法,呂后就求助於智聖張良,張良說,劉邦雖然是皇帝,但也有請不來的人,那就是商山四皓,如果太子能將商山四皓請出來,輔助自己,那麼太子之位就十分牢固了。

果然,劉邦見到了商山四皓,就知道太子羽翼已豐,根本就動不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漢初的功臣列侯,很多是從豐沛出來的,他們都支持呂后與劉盈的,而不會支持戚夫人劉如意的,其實劉邦見到商山四皓的時候,應該就知道這個是張良給出的主意。


歷史簡單說


她是一位隱藏在漢宮帷幕後的統治者;她不是帝王卻勝似帝王;她首開中國歷史上女性掌控朝綱的先河。那麼她究竟是誰?不錯,她正是漢高祖劉邦的結髮妻子,人稱呂后的呂雉。


說到呂后,多數人可能首先會想到她的狠毒。她做的“人彘”駭人聽聞而且空前絕後。


她殺韓信,斬彭越,心硬似鐵,劉邦在世時也是領教過的。既然劉邦也知道呂后的厲害,為什麼不在生前殺了她以絕後患呢,翻閱有關呂后的記載,有書君發現,這個問題還真不是幾句話說的清的。劉邦對他老婆的複雜感情,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劉邦不願意動呂后


大漢天下初定時,劉邦是不會動呂后的。因為帝王也有普通人的情感,從他還是個貧窮小吏時,呂后就一心一意的跟隨他。


呂雉是大戶人家的子女,劉邦是個小痞吏,兩者的婚姻擱在今天,可以稱得上是“癩蛤蟆吃到天鵝肉”了。


後來劉邦犯事逃跑,呂雉連坐被抓進大牢,其實這個時候呂雉可以離開他的,以呂雉的才能家室相貌根本就不愁嫁,漢朝的法律也允許離婚,但呂雉沒這麼做,出獄以後,她找到劉邦,並資助他錢糧。劉邦扔下她跑了,她都能這樣對劉邦,劉邦又怎麼忍心虧待她呢?


劉邦和項羽爭雄,曾經一度打不過項羽,戰敗以後,呂雉心甘情願成為人質,成為項羽手裡肘制劉邦的工具,在其兩年的人質生活中,呂雉險些被項羽煮了吃肉,其煎熬程度可見一斑。呂后與劉邦,堪稱患難夫妻。



劉邦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好,很多人都說他流氓無賴,但極少有人說他狠毒。劉邦殺的功臣其中很多是呂后殺的。劉邦自己並非心狠手辣之人。


所以這個階段,劉邦是不願意動呂后的。


二、劉邦動不了呂后


當天下平定,在呂后的幫助下,劉邦順利剷除完異姓諸侯王之後,呂后的羽翼漸豐,力量也逐漸壯大。這讓劉邦感覺到了威脅。因此這時候,劉邦估計是很想動動她,削弱她的勢力的。


後世在議及劉邦晚年時曾多次想廢太子劉盈一事,大多把原因歸為呂后年老色衰,而劉邦寵愛戚夫人,也就寵愛戚夫人所生皇子劉如意。


其實,更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劉盈性格懦弱,劉邦擔心他死後,主少母壯,他劉姓江山大權旁落。



可惜那時,他已經沒能力動呂后了。眾所周知,母以子為貴,如果劉如意成為太子,那接下來肯定就是呂后被廢了。然而劉邦這個主張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沒有一個大臣支持劉邦的決定。甚至叔孫通以死相逼,張良也為呂后獻計,劉邦多次提議無果,只能放棄。


呂雉可不是省油的燈,大漢初立之時,呂雉和蕭何鎮守長安,負責供應糧草和防守後方。雖然呂后是個女流之輩,但是見識非凡,和蕭何經常討論朝局。那時便已凸顯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在劉邦的磨練下,此時呂雉已然成為一柄鋒利的刀,朝廷很多大臣都是呂雉的人,呂澤、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郭蒙、朱軫等將領都暗中支持呂雉,朝中文官也非常敬重呂雉,這也是為什麼呂雉輕鬆地就把持了漢朝朝政的原因。


三、劉邦不能動呂后


既然不能廢掉太子,漢朝的第二任接班人仍是劉盈,將來登上皇位後,以他的性格是無法駕馭群臣的。這就得需要有呂后這個親媽來幫助治理國家了。


所以,當劉邦最終決定讓劉盈接替自己君位的時候,是對呂后有所託付,希望她能幫助劉盈統治漢朝的。正因為這樣,劉邦就不能動呂后了。


劉邦外出時,經常由呂后坐鎮後方。呂后擅自殺死韓信,劉邦沒有怪她。可見劉邦從一開始就是支持呂后參政的。太子劉盈懦弱無能,劉邦需要呂后鎮住大臣們。劉邦知道呂后的狠辣,所以要用她來輔佐漢惠帝、對付功臣們。


劉邦和漢武帝劉徹的人生經歷不同。劉徹年輕時經歷過竇太后、王太后的干政,對外戚深惡痛絕,所以他下狠手殺死鉤弋夫人,託孤給霍光等大臣。



而劉邦經歷了大量的臣子背叛,所以對大臣們並不信任。連一向忠心的蕭何,都經常被劉邦猜忌。與大臣們相比,劉邦更信任自己的老婆呂后。


漢武帝劉徹安排的託孤大臣是霍光。所以他要殺死鉤弋夫人,為霍光開路。而劉邦把漢惠帝和大漢江山託付給了呂后,又如何會殺死她呢?


綜上所述,有書君覺得,劉邦對呂后的態度,從最初的不願意動她,到想動已經沒能力動她,再到最終把江山託付給她,不能動她。這個過程就是呂后從弱女子成長為一個政治野心家的過程。


世人都說呂后狠毒無以倫比,殊不知,在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裡,狠毒是一個女人唯一賴以自保的武器。唯有狠毒,可以保證她和兒子的人身安全,以及大漢政權的持久穩固。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小編我倒是覺得,劉邦既不是不願意動呂后,也不是沒能力動呂后,而是不能動呂后。



一、先說為什麼劉邦不是不願意動呂后吧。大家都知道,劉邦稱帝后,因為呂后年老色衰,逐漸疏遠呂后,寵愛後來歷史上有名悲慘的戚夫人。而且因為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更加像自己而想要換太子。眾所周知,母以子為貴,如果如意成為太子,那接下來肯定就是呂后被廢了。因為很難想象太子或者說將來皇帝是劉如意,而皇太后是呂后,然後呂后還有一個嫡長子,這樣的朝堂能安穩嘛?

當然,劉邦是願意先換太子,再換皇后的,可惜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縱觀《史記》《漢書》,沒有一個大臣支持劉邦的決定,甚至叔孫通以死相逼,張良也為呂后獻計,劉邦多次提議無果,只能放棄。



二、劉邦不是沒能力動呂后。劉邦能在秦末爭霸中取得最後勝利,消滅項羽,囚困韓信,安定異姓王,不管從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不是個菜鳥。當時劉邦的功臣大多都是豐沛一起出來的兄弟,雖然和呂后也輸,但是如果破罐子破摔,終歸還是會站在劉邦這邊。

但是有必要嘛?天下剛剛穩定,劉邦會允許因為呂后而重新搞得天下大亂嘛?而且當時呂后並沒有展現出什麼野心,只想自己兒子順利繼位(呂后臨朝稱制也是兒子死後的事情了,無依無靠,只能依靠呂氏武裝)。這就是第三,為什麼劉邦不能廢除呂后了。




1、當時天下初定,劉邦深知百姓苦難,推行黃老無為而治,以圖迅速恢復生產。2、呂后當時是劉邦的正妻,中國古代一直都只有一個妻子,其他都是妾,哪怕是皇帝。3、尤其是呂后所在的呂家給了劉邦太多的幫助,出錢出力,劉邦才能在沛縣起兵。4、更何況呂后沒有半分過錯,沒有廢除的理由,甚至生兒育女,勤勞持家,深陷敵營,照顧劉父,說起來都是當時社會的楷模。5、被很多人忽略的呂氏集團武裝實力強大,雖然沒有被封王,雖然刻意因為後來“諸呂之亂”被史書淡化,但是,呂后兩位兄長在劉邦起義之初就擁有不小實力,劉邦兵敗之時也是依靠呂澤的收留才東山再起,呂家,在漢初,軍事實力很強,劉邦無理由廢后必然引起呂氏的反叛。


漢史風情


劉邦其實是找不到殺死呂后的理由和藉口。


首先,呂后有恩於劉邦。呂后還是劉邦在當泗水亭亭長時,因為"地主"呂公相中了"一臉龍相"的劉邦而把女兒嫁給了他。呂家後來支持和資助劉邦起義,總之,劉邦之所以能逆襲成皇帝,呂家功不可沒。也正因為這份功勞在,劉邦不敢輕易對呂后"動武"。


其次,呂后是劉邦的原配。在中國古代講究長幼有別,特別是原配的地位和身份是與生俱來,高人一等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稱帝后,儘管最寵愛的人是戚夫人,但實際上他不敢亂動呂后,這從他想立戚夫人的女兒為太子都因為呂后聯合大臣的反對而不能如願可見一斑。

最後,呂后深諦政治之道。呂后儘管狠毒,但劉邦還在時,她到處裝可憐,博得同情。同時,她很聰明地巴結和聯合朝中重臣,得到了蕭何、周勃等人的支持。這種政治幼稚的戚夫人是無法相比的。再加上呂后機警,劉邦健在,她裝老實,讓劉邦找不到屠殺她的理由和藉口。

最終,劉邦雖然不喜歡呂后,但要一意孤行處理呂后的能力還是不成問題。只是,他卻不願動呂后,害怕輿論的壓力和眾臣的反對。同時,還背上忘恩負義的名義。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劉邦在活著的時候,他就沒想過動呂后。

雖說他有無數次想把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給撤掉,但是,最終劉邦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劉邦治國打天下是一把好手,讓他治家真的是治的一塌糊塗,原因是劉邦的耳根子太軟了。呂后只要在他面前一哭二鬧三上吊,他立馬就沒轍了。

你看在劉邦晚年的時候,劉邦重病在身,臥病不起。

這時候的他可以說是十分的厭倦了戰爭,恰好前線又傳來了英布反叛的消息,劉邦一聽說這件事,他就頭大了。

他的第一想法就是逃避,要讓太子劉盈代替他出徵。

剛開始呂后也答應了,她以為劉邦讓劉盈出征是想考驗考驗這個兒子。正好這也是給兒子一個鍛鍊的機會,想到這裡呂后才答應的。

但是,呂后一回去和輔佐太子的商山四皓提起這件事,商山四皓就告訴她,你上了劉邦的當了。

英布是什麼人呀,久經沙場,百戰百勝的亡命之徒。讓沒打過仗的太子去打這種人太危險了。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是劉邦手下那些開國功臣,那可都是虎狼之師呀。

他們每個人都立有大功,怎麼可能會聽一個毫無作戰經驗,乳臭未乾的一個黃毛小子的話呢?

所以說,此戰劉盈一去,敗的幾率太大了。

萬一劉盈失敗,劉邦就有藉口廢掉太子了。

商山四皓把厲害關係給呂后講解清楚後,呂后立馬找劉邦去了,不能讓太子劉盈出征,最後,劉邦不得不從病榻上爬起來,去親征滅英布。

你看,呂后在劉邦面前說話還是很好用的吧。這說明其實劉邦還是很重視呂后的。

可以說呂后是劉邦治理國家,懲治功臣的最好幫手。

劉邦畏懼韓信,彭越的功勞太大,怕他們不服管。呂后就把他們給殺了。

通過這件事,劉邦明白呂后是個高人,這個人是可以幫助他們劉家的人治理江山的。

最終,劉邦沒想到的是,他們老劉家的江山差點喪在了呂后的手中。不過,那也是呂后的唯一的兒子劉盈死後,導致她心態發生變化的結果。

劉邦是真的沒有想過動呂后,他若是想動,無論是誰他都能偷偷摸摸的給殺掉。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這麼英明的人,他肯定能想到在他死之後,呂后和戚夫人會有一戰的。

但是,他從來就沒有為戚夫人考慮過,他考慮的只是劉家的江山,考慮的只是他的兒子,在他生前他把劉如意交給了忠厚大臣周昌來保護。

至於戚夫人是死是活,好像給他沒有任何關係,他完全可以為戚夫人下一道命令,或者囑咐幾個功臣來保護戚夫人的,但是,他並沒有那麼做。

所以,為了大漢的江山,劉邦是不可能去動呂后的。只要大漢江山在他們劉家的手中就行了,至於其它的,無所謂了。


史學達人


後來,又想要廢除呂后的親生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這一系列的舉動,將呂雉對劉邦的感情,消耗殆盡。同時,致使呂雉對戚夫人母子懷恨在心。


但呂后先後為他剷除了三大異姓王,穩固了劉邦的統治地位。況且,劉盈是呂后的親生兒子。劉邦想著:呂雉這個女人,這麼有政治手段,肯定能幫助自己兒子,把朕的江山,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所以,答案是:不願意動。

但令劉邦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死後,呂雉先後將戚夫人母子,置於死地。他心心念唸的漢室江山,最終也一敗塗地,成為了歷史洪流中的一粒塵埃!


簡兮的解憂樹洞


說起呂雉,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人彘的故事,她的陰狠毒辣開了歷史的先河。劉邦生前就沒有察覺呂后的狠毒嗎?致使戚夫人和愛子慘死。劉邦生前並不是不願意動呂后,只是他沒能力動而已。

先說說劉邦的為人,他為了江山社稷可以捨棄家人的生命。當年他帶著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逃命,馬車負載太大,他為了自己多次把兒女踢下馬車,幸虧身邊的臣子相救,劉盈和魯元公主才逃脫追兵的魔爪。

項羽抓住了劉太公和呂雉做人質,揚言要烹了劉太公來威脅劉邦。劉邦面不改色的說:“我們已經結義,我爹就是你爹,你烹了他也分給我一杯羹吧。”面對如此冷漠無情的劉邦,最後項羽也只好放了劉太公和呂雉。

劉邦生前為了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他想廢掉呂后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最終他發現自己已經無力動呂后了,他為了大漢王朝權衡利弊只能對戚夫人說:“呂后真而主矣。”劉邦為什麼沒能力動呂后呢?我們再來看看呂后的成長曆程吧。

呂雉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呂雉能被司馬遷列入本紀並大加讚許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呂雉性剛毅。她嫁給劉邦時,劉邦還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是一個街頭混混。她的家境優渥,她甘願洗去鉛華、布衣荊釵、粗茶淡飯為劉邦支撐起一個家。劉邦起兵謀反,呂雉被抓入獄,出獄之後又被項羽抓住做了二十八個月的人質。兩次的牢獄經歷足以讓一個女人淬鍊成鋼,呂雉不再是一個嬌弱的女子,而是變成了一頭可以和男人一起衝鋒陷陣的狼。

劉邦從一個小混混,短短几年時間就開創大漢王朝稱帝,離不開呂雉一家人的鼎力相助。除了呂雉陪他出生入死,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都立下了汗馬功勞,鴻門宴勇救劉邦的猛將樊噲是呂雉的親妹夫。劉邦稱帝后,他們都被封王拜相,呂家人手中掌握了強大的兵權。

呂雉婚後和劉邦聚少離多,等她作為人質被項羽釋放歸來時,才發現劉邦身邊已經有了寵妃戚夫人。呂雉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她默默的積蓄力量,用自己的政治頭腦讓自己成為劉邦依賴的臂膀。

漢朝初立,劉邦對異姓王心懷戒備。其中最有實力的就是韓信,楚漢爭霸時,韓信和劉邦、項羽三人實力相當,項羽曾勸韓信自立。

漢朝建立後,劉邦面對這樣一個“戰必勝,攻必取”的“兵仙”,真是寢食難安啊。他削去韓信的兵權封為楚王,後又貶為淮陰侯,他無法做出兔死狗烹的事情。呂雉和蕭何設計把韓信誘入未央宮殺死,並誅殺三族。

還有和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傑的彭越,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梁王。他並無謀反之心,被人誣陷謀反,劉邦赦免了他,貶為庶人,流放蜀地青衣縣。流放途中,彭越遇到了呂雉,呂雉把他騙到洛陽。呂雉對劉邦說“彭越勇猛,你把他流放蜀地是放虎歸山,為自己留下隱患,不如殺了他。”呂后又讓彭越家人再次誣他謀反,劉邦殺之並誅其三族。

劉邦在外邊平叛,呂雉為他固守著後方,呂雉做了劉邦不敢做的事。史記中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酈寄曾言“高帝和呂后共定天下”。由此可見劉邦的軍功章也有呂雉的一半功勞啊。

劉邦寵愛戚夫人,呂雉為保自己的地位,她暗中拉攏朝臣為己所用。劉邦想廢太子劉盈立劉如意,朝臣們一邊倒的反對廢太子。呂雉又去請教張良,張良獻計請商山四皓做太子的老師。

劉邦看到自己多次盛邀都請不動的商山四皓,竟然被呂后所用。他才深深地體會到了呂雉籠絡人心的鐵腕,朝中重臣皆成呂后一黨羽翼已豐,他無力撼動呂后的地位。

劉邦知道戚夫人只是顏值高,智商低,他真的強硬的立如意為太子,將來戚夫人也無法壓制群臣,必將引起大亂。太子劉盈雖然懦弱,可是呂雉強硬的政治手腕可以幫他穩固天下。劉邦不能動呂后了,只能對戚夫人說了那句“呂后真而主矣”。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去殺樊噲以絕後患,可是陳平並未遵旨而是暗中把樊噲送到呂后處,呂雉的鐵腕可見一斑了。

呂雉的聰明才智和隱忍堅毅助她闖過了一道道生死關。歷經磨練,她從一個柔弱的女子成為了可以在荒郊野外也能生存的狼。

劉邦死後,呂雉輔佐劉盈期間,遵循劉邦的“蕭規曹隨”的政令,社會穩定,政治相對清明。呂雉對張良、陳平等舊臣還算可以,對敵對者則絕不手軟,手段卑下毒辣。戚夫人因被劉邦寵愛,呂雉將其做成人彘洩恨,劉如意被毒殺。

而另一個妃子薄姬因為久不見劉邦,得以和兒子劉恆去代國生活,這又是另一個傳奇了,劉恆就是漢文帝,薄姬就是史上有名的薄太后。劉盈死後,呂雉又立一個漢少帝,她自己臨朝稱制。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她大肆封賞呂家人,重用呂祿、呂產等人。

呂雉掌皇權的十五年,她的為政之道還是比較清明的,用人得當,社會穩定,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只是後期大肆重用呂家人為她留下了後患。

人都有兩面性,呂雉有其陰狠毒辣的一面,也有剛毅勇敢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呂雉遇事不是像祥林嫂那樣見人就哭訴自己的苦楚,她隱忍不發,暗中積蓄力量增加自己的籌碼。

她不是菟絲花,而是可以和劉邦齊頭並進的一株木棉。兩人相愛相殺,互為倚持,等到劉邦想動她時,她已經是一棵參天大樹,盤根錯節無法撼動。顏值靠不住,只有強大的自己才可靠。


歲月靜好一世晴天


呂后跟漢高祖這兩人都非常厲害,都是出色的政治家,漢高祖是第一個打破貴族壟斷的布衣天子,而呂后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后,第一個寫入本紀的女人,比武則天早了一千年。

兩人年輕時感情還是非常好的,雖然劉邦愛沾花惹草,但古代一妻多妾是常事,劉邦也並沒把外面的女人領回家。高祖剛起義時呂后一個人扶持全家老小,並偷偷給高祖送食物。

而得了天下後,高祖也記得呂后功勞封她為皇后。呂后為了自己將來兒子能坐穩江山,誅彭越,殺韓信。可見呂后的政治手腕還是非常厲害的。

而權利大了誘惑也多了,高祖寵幸戚夫人,開始疏遠呂后,甚至想廢太子,此時兩人可謂離心離德。而戚夫人也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伏筆。

那麼劉邦想沒想過廢呂后呢?事實上想過,劉邦如果壽命還能多活六七年的話,絕對會廢了呂后,為何這麼說。

劉邦除了異姓王,其實並沒殺過功臣,韓信是呂后殺的,但是他卻下令殺樊儈。樊儈可是劉邦的老班底,功勞也很大,劉邦為何要殺他?因為樊儈是呂后親妹夫。以前劉邦跟呂后關係好,樊儈自然死忠劉邦,但兩人翻臉,樊儈絕對幫呂后,所以為了除掉呂后爪牙,劉邦下令,讓陳平等人把樊儈就地處決。而陳平太過雞賊,他知道高祖壽命無多,害怕高祖死了,呂后找他算賬,所以不敢得罪呂后,於是抓了不殺,慢慢往劉邦那送,果然還沒送過去,劉邦就駕崩了,呂后一當政,陳平立馬把樊儈放了。

從這件事看,劉邦是想廢除呂后的,但是為何沒廢,因為他受了箭傷引發舊疾。知道自己時間不多,而太子太過軟弱,如果沒有呂后這樣女強人幫助,太子鎮不住這些功臣,不過他也留了後手安排了陳平周勃等人,制衡呂后家族。

呂后當政,靠她出色的政治權謀確實幫助自己兒子,穩定了漢初朝堂,不過後來他兒子死了,她大肆提拔呂家族人,把控朝堂,她一死,劉邦生前安排的陳平周勃等,就把呂家滅了。

從這點看劉邦確實比呂后政治權謀更厲害。

所以他本人是想廢呂后的,最後沒有廢呂后,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壽命支持他幹這件事情。他需要呂后輔佐太子,跟守住漢室江山。


不跳梁的小丑


這要從呂后的身世說起,當初劉邦在沛縣當一個小小的亭長的時候,呂公為何要把女兒嫁給這樣一個已經黃土埋半截的老男人?要知道當時的縣令也是喜歡呂雉的。難道只是想因為他敢於吹牛?我們來分析一下。


劉邦早年崇拜信陵君,經常行俠仗義,曾夢想執劍走天涯。而呂公到底是誰呢?這時候我們不得不聯想到歷史上的另外一個人物,那就是呂不韋。呂公是逃難,從單縣逃到沛縣的,那麼是誰在追殺他呢?

真相很可能是這樣的,呂公就是呂不韋,他當年其實沒有自殺,用替身代替了自己,而自己逃走了。劉邦經常闖蕩江湖,通過信陵君得以見到了呂公,而呂公和劉邦一樣,其實是一個秘密反秦組織,呂公到單縣就是為了找劉邦。



所以,劉邦與呂公一家是老相識,同一根繩上的螞蚱。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劉邦幾經周折,呂氏家族都對他不離不棄的原因。呂家的子孫,都被劉邦封了諸侯,可見劉邦對呂家的信任。


歷史密探


想象一下,當你站在劉邦那個位置,你會發現你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誰敵誰友?

↑漢高祖劉邦政治能力堪稱滿分,政治頭腦始終清醒

誰影響到了你的權力——或分割,或無視,或反對你的權力,那他們就是你的敵人,是你需要嚴加防範的,甚至要加以消滅的。

誰又是你的同一陣營?——那些所有依仗你而活,你過得越好他們也就越好,他們越是討好你,保護你,奉你為最高唯一,那麼他們就是你的盟友。

順著這個邏輯你發進一步發現:

開國功臣最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他們和你都是白手起家,資歷和你類似,知道你並不是天命之神,不是星宿神仙轉世,他們知道你就是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於是他們很容易輕視你,不遵從你,不服你,乃至發展到要顛覆你,也想坐上你的位置爽一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這句名言戳穿了所有權力的本質

而你能夠依靠的朋友呢?

明顯是那些太監,你的老婆以及她的孃家人,無論如何,他們都是真心希望你長久握有最高權力的人,這樣他們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所以,劉邦怎麼會去動呂后?呂后再怎麼囂張嘚瑟,那是自家人啊,她維護的還是你們老劉家的權力啊!你看她幫你誅殺韓信,及時免除後患,你看她在你背後幫你維持與重臣和文臣武將集團的關係,而你得以可以放心出征消滅挑戰者,遇到這樣能幹的,政治能力極強的老婆,對劉邦來說開心的不得了,怎麼會去清算呂后呢?

外戚或者太監再怎麼無用,無能,貪婪,無恥,甚至只會起到負面作用,但他們辦事能讓帝王放心啊。

↑呂雉始終是劉邦最牢靠的政治盟友

要不然你怎麼辦?按照能力選用人才嗎?難道你去相信那些異性王嗎?不,不,這是極端幼稚的政治錯誤,劉邦這種老奸巨猾之徒怎麼會分不清敵友和親疏呢?於是劉邦在登基後,馬不停蹄的征討收拾各路異性王——燕王臧荼起兵失敗自殺,齊王韓信和越王彭越被誅,韓王信和陳豨也兵敗被殺,頂替臧荼繼任燕王的盧綰最終也不得不逃入匈奴。。

斬殺陳豨的恰恰是樊噲,樊噲是誰?他的老婆呂嬃可是呂雉的親妹妹啊,是呂雉的孃家人啊,自然也是劉邦信得過靠得住的自己人。

淮南王英布也在起兵反漢後被劉邦擊敗,逃亡途中死掉,在劉邦征討英布的對峙過程中,劉邦曾問英布“何苦造反呢”,英布怎麼回答的——“我想當皇帝罷了”。這無疑加深了劉邦認定異性王不可靠的印象。

相比起來,呂后作為劉邦最信得過的死黨和同盟,自然不會被劉邦清算,反而還要依仗呂后及她孃家人的勢力幫忙穩固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