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切莫把優親厚友當「順水人情」

“作為一名村幹部,弄虛作假,優親厚友,我無顏面對父老鄉親……”近日,雲南省鶴慶縣黃坪鎮龍泉村黨支部副書記羊桂發,因在辦理低保過程中優親厚友受到處分後追悔莫及。(7月21 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有的人看來,只要自己能認識官員,能攀上關係,辦事就能更順利,在利益分配時就能多吃多佔。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這樣的幹部,手中有了權,除了為自己撈好處,還想方設法優親厚友,把好端端的利民政策,當成“順水人情”處理。在農村低保名額分配方面,表現尤為明顯。

村幹部手中權力本不大,卻掌管著許多專項資金的分配和使用,自己所在的村,自己挨著的鄰居,自然要分配更多好處,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修屯水田、山坪塘等等,皆可看到“優親厚友”的鮮明對比。

一些幹部為何要這麼做,主要還是把權力私人化,將個人意願凌駕於制度之上,導致一些政策最終落實與初衷相距甚遠。在全面從嚴治黨、零容忍查處腐敗的背景下,一些村幹部也學“聰明”了,不敢親自以身犯險,自己和家人不會違規冒領補貼,但是,打“擦邊球”的思想卻更濃厚了。與其分配給“外人”,不如給自己的親戚,還能拉近關係,讓人感覺到“我這個親戚沒白交”。

眾所周知,低保政策是一項兜底的政策,雖說每月只有幾百元錢,對富裕者來說,不算個啥,但對貧困群眾而言,則是一份“救命錢”,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村幹部,是直接決定低保錢給誰的關鍵環節,應該秉承社會公平正義,誰窮誰富,誰符合政策可以享受,心裡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豈能故意違規給親朋好友?

從某種意義上講,幹部一番好意優親厚友,並不能給別人的經濟帶來多大的變化。但同時,自己卻違反了制度規定,也同時讓村民抓住了把柄,隨時都可能被舉報而追責。這種違規的成本太高,付出的代價也太多,並不划算,但願村幹部能算清楚這本“明白賬”。

在制度面前沒有“順水人情”可講,只有講規矩、講原則,一切按制度辦事,保持一份公心,才能確保自己無“後顧之憂”。否則,一旦被查處,就悔之晚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