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吉片區棚改拆除工作圓滿完成

6月12日17時50分,布吉街道港鵬新村棚改談判攻堅團隊在蹲守一週後,“拔釘清零”行動迅速展開。他們搶抓有利時機,成功將港鵬新村違法建築139棟702A、702B依法拆除終審結案而一直滯留的當事人熊氏兄弟依法妥善帶離。次日16時24分,隨著一聲巨響,港鵬新村139棟轟然倒下,棚改團隊結束了與熊氏兄弟長達383天的守樓對抗局面,布吉街道圓滿完成羅湖棚改布吉片區120棟房屋的拆除工作。

布吉片區棚改拆除工作圓滿完成

港鵬新村棚改談判攻堅團隊。

布吉參與羅湖棚改 新街道新擔當打響“第一仗”

被業界稱為“棚改第一難”的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於2016年底正式啟動。布吉成為龍崗區唯一參與此次改造的街道,涉及片區主要位於金排社區長排村和港鵬新村:有房屋120棟,當事人767戶,建築面積11.9萬平方米,總人口10682人。當時恰逢布吉街道新分設,該街道召開的第一個大會的主題就是“棚改”。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李昆剛把棚戶區改造工作作為檢驗基層組織力、執行力的重要準繩,要求每位處級幹部包網格,科級幹部包樓棟,談判人員包戶數。經過棚改攻堅,截至2017年5月18日,僅剩港鵬新村違法建築139棟702A、702B當事人熊氏兄弟仍在守樓對抗。

在前期棚改談判中,布吉街道建立了港鵬新村棚改談判攻堅團隊,併成立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委引領、黨員先鋒作用。其中,棚改攻堅團隊成員羅韜曾耐心向每位當事人宣傳政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將當事人從“對手”變成“朋友”,促成“武叔”在最後一個節點的最後一天完成簽約;堅持近3個月天天上“釘子戶”張某武家談心談政策,促其簽約。同時,該團隊採取“以快打慢”的方式,主動協調羅湖現場指揮部和街道各職能部門完成布心片區南電地塊上臨建物的依法拆除。但面對熊氏兄弟,近一年來,他幾乎都是“5+2”、“白+黑”進行堅守,期間採取“上門入戶”和“見縫插針”的方式對熊氏兄弟及家屬進行政策宣傳,卻都難以突破。“熊氏兄弟提出的要求都已經突破了我們的政策底線,不可能滿足。他們守樓很有經驗,前期我們多次上門宣講政策,他們都‘剛好外出’。去年10月開始,熊氏兄弟採取值班式守樓方式,做好了長期對抗準備。”

布吉片區棚改拆除工作圓滿完成

羅韜

98次面對面溝通無果 熊氏兄弟鐵心要當“釘子戶”

在羅韜的工作筆記本上,詳細記錄著與熊氏兄弟每一次的溝通情況。

2017年11月21日下午,羅韜同談判攻堅團隊成員梁裴亨、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工作人員李會群、孫麗萍與當事人熊某松就棚改事宜面對面溝通。“他強調要做棚改8000多戶裡面的最後一杆旗。”羅韜回憶,“真沒見過如此固執的當事人。”談判攻堅團隊經過側面瞭解,多方打聽,得知熊氏兄弟經濟狀況不錯,名下數套商品房,且幾年前他們曾做過“釘子戶”並嚐到“甜頭”,這次是故技重施,有備而來。“他們在這方面有經驗,態度又如此堅決,很難直接突破。我們就想著先通過他們的親人做勸說工作。”談判攻堅團隊用真誠打動了熊某松的妻子,因熊某松避而不見,其妻主動提出寫信規勸。同時談判攻堅團隊成員、金排社區副站長王小楨特意到西安美術學院找到熊某松的兒子,通過當面溝通,讓其幫忙勸說。

雖然經過多方努力勸說,但熊某松均未被觸動。“我們記錄在案的跟他面對面接觸就達98次,有時溝通當中沒有達到他的要求,他多次以極端行為要挾。”羅韜表示,區、街道領導多次召開專項會議,評估可能出現的風險,為確保萬無一失,同時在港鵬新村139棟樓下安置救援充氣墊防止當事人失足墜樓。

制定四套預案准備 成功將熊氏兄弟依法帶離

港鵬新村違法建築139棟702A、702B依法拆除終審結案後,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在持續談判無果的情況下,攻堅組成員經過現場研判,制定了四套預案。

6月12日下午,經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維穩綜治辦主任薛榮喜帶領棚改簽約部、維穩綜治辦、執法隊、棚改辦、應急分隊、金排社區等單位到現場準備就緒。攻堅組成員之一,布吉執法隊(規劃土地監察隊)副隊長於志平回憶,當日17時50分,他們搶抓有利時機,對熊氏兄弟進行依法妥善帶離。隨後,薛榮喜、執法隊大隊長黃文雙、金排社區工作站站長張亮在現場對港鵬新村139棟物品進行登記造冊程序。

6月13日下午,在黃文雙、張亮、王小楨、陶志雄、梁裴亨、李福俊、孫麗萍、羅韜、鍾世棟、孟向前等談判攻堅團隊成員的見證下,布吉執法隊(規劃土地監察隊)於16時30分對港鵬新村違法建築139棟涉及總面積約2200多平方米進行依法拆除,至此,攻堅組結束了與當事人長達383天的守樓對抗局面。這也標誌著布吉街道120棟房屋的棚改拆除工作圓滿完成。

來源 |深圳僑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