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俄門」跑偏 川普意將矛盾「嫁禍」給中國?

【俄羅斯龍報網】“通俄門”這場戲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就一直沒有謝幕,近日,又有新戲碼。在美國相關部門的求追不捨下,特朗普近日坦承,他的兒子2016年在特朗普大樓會見一名俄羅斯律師,目的是“獲取關於對手的信息”,併為此行動辯護,指稱“一切合法”。更有戲劇性的是,在特朗普看來,俄羅斯並非唯一試圖對美政局施加影響的國家,在他頻頻站隊普京的時候,目標似乎對向了中國。

兒子大選前見俄律師 為了挖希拉里黑料?

北京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華盛頓郵報》網報道,特朗普8月5日以最明確和清晰的措辭公開承認:他的長子曾於2016年競選期間在特朗普大樓同一位與克里姆林宮有關的律師會面,目的是“獲取關於對手的信息”。特朗普為這次會面進行辯護,稱它“完全合法”。

特朗普在一條推文中寫道:“說我對我優秀的兒子在特朗普大樓進行的那次會面感到擔心,這是假新聞,是徹頭徹尾的杜撰。這是一次旨在獲得對手信息的會面,它完全是合法的,而且是政治中的一貫做法--會面一無所獲。”他最後還寫道:“我當時不知道進行了那次會面!”

報道稱,話雖如此,但這還是違反了有關從外國人那裡獲取捐贈或貴重物品的美國選舉法律。小唐納德與納塔利婭·韋肖爾尼茨卡亞在2016年6月的會面現在是特別檢察官米勒的“通俄門”調查的對象。

另據法新社報道,特朗普承認他的兒子曾與一名俄羅斯女律師會面是他第一次如此清晰、毫不拐彎抹角地提到那次會面的內容。

報道稱,當一位中間人承諾提供來自俄羅斯政府、會損害希拉里名譽的信息時,特朗普的兒子小唐納德興奮地同意與這位俄羅斯律師在曼哈頓的特朗普大樓會面。這位律師後來否認與克里姆林宮有聯繫。

報道指出,特朗普的女婿賈裡德·庫什納與當時的競選經理保羅·馬納福特也在場。

報道稱,自從媒體一年前報道了這次令人尷尬的會面以來,特朗普身邊的人給出了好幾個版本。

不過,這個理由不能令民主黨人信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二號人物亞當·希夫在特朗普發聲同日發表推文指出:“特朗普大樓的會面剛被披露出來時,關於會面目的你們曾欺騙國家。現在你們說此前不知情。這完全不正常或者說不可信。”

特朗普稀釋俄“干預案”另有深意?有意點名中國?

特朗普在“通俄門”問題上已經不知和美國內痛批他的各方懟過多少個來回了,而他在對俄羅斯的態度上反覆無常更讓各界摸不到頭腦。有媒體和分析認為,特朗普這些舉動實際上頗有深意。在一邊否定“通俄門”一邊和俄羅斯越走越近的同時,他“聯俄製華”的意圖愈加顯現。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刊登文章稱,8月4日,特朗普在俄亥俄州會見了共和黨擁躉,表達了對俄羅斯干預美國內政的擔憂。不過,在他看來,莫斯科並非唯一試圖對美政局施加影響的國家。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亞歷山大·多姆林告訴“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對特朗普來說,重要的是在選舉前挑動公眾情緒,使其達到沸騰。美國爆發越多騷動,對他越有利,所以他未來也會只效忠自己:在下一個州的集會上講些支持俄羅斯的話,然後換個州再將語氣冷淡下來。”

在俄亥俄州的競選集會上,特朗普還提到,另外兩個國家也可能干預美國內部的政治進程,即中國和朝鮮。

在多姆林教授看來,特朗普將目標對準中國並非如此簡單,“在提及其他試圖干預美國內政的國家時,特朗普完全是有意點名中國的,他的目的不只是抹除俄羅斯的痕跡,也是在告誡‘中國夥伴’”。

報道稱,他認為,特朗普正試圖將夙敵的注意力從與俄對抗轉移至應對“中國威脅”上。

莫斯科大學教授安德烈·馬諾伊洛說,特朗普與對手都在利用“美國選民的最初始認知”,即一些子虛烏有但選民會下意識相信的東西。俄羅斯和“中國威脅論”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美國真能“聯俄製華”?基辛格大國外交策略要“改頭換面”?

絕大多數美國人只聽說過“聯俄反恐”,因此當出現“聯俄製華”這樣的聲音時,他們或許並不在意。芬蘭“普特會”後,美國“野獸日報”網於7月底爆料說,“5位知情人士透露,前國務卿基辛格已向總統特朗普提出建議--通過密切的美俄關係遏制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影響”。

北京《環球時報》報道,美國媒體感慨,如消息屬實,這將是上世紀70年代力推美國要“聯中抗蘇”的基辛格對其大國外交策略的一次“改頭換面”。

從美國各界的採訪中可見,美國左右兩派似乎都不看好“聯俄製華”,特別是在當前背景下,民主黨內瀰漫著反俄情緒,共和黨則從大國利益的角度分析認為,俄羅斯並沒有太強的動機與美國結盟。

報道稱,基辛格建議“聯俄製華”的傳聞引起了部分美國媒體的關注。“美國網絡雜誌”Slate“網刊文說,俄、美、中這三個國家已不再保持地緣戰略三角關係,俄羅斯和中國在許多領域進行合作,特別是中國正在全球擴大其政治、經濟影響力。沒有理由認為基辛格”聯中抗蘇“策略大逆轉在今天會奏效。一個連萌芽都很難形成的美俄聯盟將如何遏制中國?

一家名為”空話“的美國網站刊文稱:“基辛格的做法不夠與時俱進。尼克松當年在中國取得成功,原因是中國迫切需要美國的經濟參與,而現在普京想要更多錢,但他並不絕望,可以找到其他資源。”

一位美陸軍前情報專家表示:“美國主流媒體之所以不關心‘聯俄製華’,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說法挺不靠譜的。基辛格和特朗普總統也不是一個陣營的,兩人見面並不等於同意對方的觀點。”

報道稱,有分析認為,“野獸日報”的爆料想顯示出“總統背後還有高人”,但這位支持特朗普的前情報專家認為,總統每天要見很多不同的人,支持和反對他的人都有,以前的總統對這種建制派幕後大鱷還能言聽計從,但特朗普不一樣,他是要挑戰建制派的基礎,因此基辛格的影響力遠不如前。

在基辛格的全力斡旋下,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2017年7月在德國G20峰會期間順利會面,作為“關鍵的中間人”,當時94歲高齡的基辛格還在6月底先期訪俄,並與普京閉門會談。當時便有輿論猜測基辛格有推進美國“聯俄製華”的意圖。

美國幾家保守派媒體當時曾討論過基辛格的“聯俄”觀點,但大選後這種說法在美國主流媒體上就不再被高調討論。“布賴特巴特”新聞網2016年12月24日曾刊文支持特普朗的親俄政策,特別是聯手打擊恐怖主義。文章認為,聯俄的目的是反恐,而不是反中,“主要是收拾奧巴馬執政時期在中東留下的爛攤子,這是必要的,但這並不表明美俄的利益在所有時候都是一致的”。文章回顧並肯定當年尼克松在基辛格的建議下訪華的歷史意義,並認為“民主黨中的反俄情緒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階段,而俄羅斯已不是當年那個‘意識形態代表’了”。

俄羅斯:“基辛格計劃”天方夜譚

那麼,俄羅斯方面什麼態度呢?在俄羅斯人看來,支持“基辛格計劃”將大錯特錯,俄方配合實施該計劃的“可能性為零”。

北京《環球時報》報道,“基辛格提出的‘聯俄製華’戰術無法奏效!”俄羅斯《報紙報》幾乎第一時間對“野獸日報”網的爆料作出回應。

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項目部主任季莫費·博爾達切夫認為:“基辛格想再次運用上世紀70年代的戰術,其意圖可以理解。‘聯中抗蘇’戰術是基辛格作為學者和政治家在職業生涯中取得的最大成就,他相信該戰術在新的條件之下同樣有效。但我認為,歷史條件已發生巨大改變,故伎重演不會成功。儘管俄對中國存在一些擔憂,但俄中關係十分重要,俄不可能選擇‘聯美製華’。”

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洛馬諾夫的觀點是,在美國當前的國內政治背景下,基辛格建議特朗普“聯俄製華”可能對特朗普有利,可以表明“特朗普擁有讓美國克服困難並戰勝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的戰略,但美國國內的種種爭吵,特別是民主黨人的批評和‘通俄門’調查妨礙了他推行‘聯俄製華’的政策”。

洛馬諾夫認為,基辛格的出發點其實是讓美國最好不要對俄中雙線開戰,而是將力量集中於一個方向,但華盛頓無法提供足夠高的價碼讓莫斯科在美中之間作出傾向於美方的選擇。他舉例說:“想讓美國幫助俄羅斯完善民用及軍用技術裝備,這純屬天方夜譚。”

俄新社的相關評論文章更堅決:俄羅斯不會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工具。文章認為,無論美方向俄方提供多麼誘人的條件,俄支持“基辛格計劃”都將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在聯合對抗中國方面,俄美的每一筆交易都是一個巨大的風險,美國總統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美國的政治現實是“任何達成的歷史協議”都可以被破壞。因此,俄方支持實施“基辛格計劃”的可能性為零。只有美國政府明白俄羅斯是世界權力和利益的一極,而不是用於鑿開中國長城的“地緣政治之錘”,俄美兩國才能真正開展實質性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