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个世界业余无线电日

每个4月18日都是全世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节日。他的来历可以追溯到1925年——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我们今天所用的每一赫兹的业余频段。

第93个世界业余无线电日

人类第一次注意到30MHz以下的短波频段可以用来进行全球范围的通信的事实,是由那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实验得到的。在那之前,人类错误地认为只有现在被划分为长波和中波的电波才能够进行长距离通信。而在发现了短波的迷人特性后,业余无线电实验立刻被其他业务电台排挤到了濒临消亡的边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1925年4月18日,世界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于巴黎成立了。

第93个世界业余无线电日

图注:在无线电初期,可能最有名的事件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成为SOS简语受到广泛使用的标志

两年后,在国际无线电传会议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得到了使用至今的五个频段:160米、80米、40米、20米和10米波段,而在之后的不断争取和协商中,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频谱分配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各种形式的支持。我国的业余无线电频段划分参考并与IARU3区的频段划分保持一致,为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利用空间。很多邻国的爱好者都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规避国际频谱划分上的不一致,而我国爱好者则很少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第93个世界业余无线电日

虽然我们得到了这些频谱,但并不意味着躺在上面高枕无忧即可。频谱的价值在于利用而不在于划分。试想:假如业余无线电台对2.4GHz、5.8GHz进行了有效的利用,想必“黑图传”也不会占用业余无线电频谱。而对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说,最好的利用就是进行通联,在此笔者倡议:在2018年4月18号前后这一周时间内,尽量抽出时间出现在空中,并广泛地分散在划分给我们的业余无线电频谱内,进行多种模式和调制方式的通联、约定通联实验。

第93个世界业余无线电日

不停留在中继台、“祖传频点”、习惯的模式,而是主动利用直频、到未曾使用的频段高段、使用一种新的或是未曾尝试过的模式和调制方法、实验卫星接收、业余卫星通联、更好的利用起划分给我们的频谱资源。您觉得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